APP下载

低年级劳动与技术项目化学习初探

2019-02-10江苏宜兴市张渚小学董鸿波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劳技双面胶陀螺

江苏宜兴市张渚小学 董鸿波

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细致入微地讲解技法,可是学生却不认真听,在自我操作时,问题百出。常常很好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不配合,或者课堂乱糟糟没法控制,无法顺利实施。传统的劳技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学后再教”,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学,发现问题再讲解。这样的课堂时间久了,学生少了探索的乐趣,对劳技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淡。

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被认为是素养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指向学生学习的本质。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对大概念的追求、持续探究的过程性、指向核心知识等重要特征,使项目化学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课程的结构方式,指向知识观的变革与人的心智的自由迁移。项目学习具有可以打破学科的壁垒,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供过程性评价等诸多优势。笔者从平时自己班级劳技课,到自己上市级公开课,后又帮他人磨课,发现小学生的劳技课也可以用项目化学习模式,而且教学效果也更好更明显。同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便于教师操作,实用、有效。

一、带领学生找到学习项目的驱动性问题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劳技教学内容中知识和技能的覆盖面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充分挖掘每节课教学内容所含的生成性资源,把握课堂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问题教学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带领学生们找到真实的驱动性问题,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二年级上册《陀螺》一课为例,上课伊始,笔者出示各种生活中的陀螺图片,问学生喜欢吗?怎么玩?学生们兴趣浓厚,说起来头头是道,甚至还会做出各种动作来示范。借着这股浓厚的兴趣,教师抛出问题:“今天我们要来一场陀螺大战,你们想参加吗?”学生激动万分,可是也有人愁眉不展。教师就接着问:“你为什么感觉不开心呢?”学生回答:“没有陀螺呀!我的陀螺在家里呢!”教师询问:“我们如何解决没有陀螺这个问题呢?”学生说道:“我们可以动手做呀?”这时就找到了项目学习的驱动性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具有一定的驱动性效果,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逻辑性和激发性,才能为后面的课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找到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会遇到的问题

劳技课不同于其他课,每节课都有一个技术难点,只要抓住这个难点,然后巧妙攻破,就可以顺利上好劳技课。当然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样,常常同一节课,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一般可以让学习者自身先构建知识,然后遇到问题再去探索解决。劳技课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一个学习支架,让学生跟着学习支架去自学。如让学生先根据书本的步骤图来自学,当然也可以跟着视频学,让学生自己发现什么地方掌握不了、有困难了,然后再去研究突破。

例如,笔者在上二年级上册《陀螺》一课时,就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看书学习,在三分钟内完成一个纸卷,一时间学生跃跃欲试,激动万分,感觉自己肯定会完成。而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思考、操作。结果,学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学生开头没有用双面胶固定,有些学生不会卷,有些学生卷好了一松手就散开了。这三个问题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纸卷没固定,那么让已贴双面胶的学生告诉那些没有贴双面胶的学生,开始要贴两厘米长双面胶,这样就可以了,最后会松开的也只要贴上双面胶。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这时教师再示范如何更简便解决这两个难题,那就是在开始之前就在纸条的两头,而且是同一面贴上双面胶,会更加方便、快捷。

剩下的一个技术点——卷纸条,这是一个难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很难卷得又紧又平整。接下来的教学就要围绕这个难点去实施。学生自己做的时候不会,也就会在下面的教学中认真去听,认真去学。这时再出示卷纸条的教学视频,并把每个步骤的手法都做好分解图出示,学生们一下子就会了。一堂好的劳技课,不应该只是注重教学技术,更要激励学生自己去学、带着困惑去探究。学生在思考,如何把书本知识、生活经验有机联系起来,这就是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三、设计覆盖项目化学习全程的评价

教师要弄清学生学得怎样,就要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会对作品进行评价。怎么评价呢?标准从哪里来?是直接就出示吗?每课书后都有一个评价标准,但是教师有时候也需要根据自己的课来调整。那么这些标准要怎么体现呢?如果直接出示,肯定效果不好。教师需要利用一次次的作品对比,让学生去发现区别,去点评,然后生成。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肯定,可以点评他善于学习,会思考。当学生间合作有效,更要及时鼓励。这些评价要贯穿于课的始终。

例如,笔者教授《陀螺》一课时,学生卷好的第一个卷都成功了,这时候教师就要选出两三个不一样的卷放在实物展示台上让学生去观察。一个比较松、一个比较紧、一个又紧又平整。这时让学生停下手中的事情,看看哪个卷得好?好在哪里?学生立刻说出,某某同学卷得很紧很平整,她做得好。那么一个评价标准“纸卷紧”就出来了啊!卷紧有什么用呢?这时就让三个学生上台用这三个小陀螺转一转,他们发现卷得紧的陀螺转得更稳,转的时间更久。那么,学生就知道如何才能做出一个好的纸陀螺了。

这时笔者又拿出三个卷得很紧的陀螺,但是中心轴的位置不一样,还是让学生转一转,学生们评价得出中心轴的位置也很重要,重心要低一点,陀螺转得久。这样就又总结出了评价标准“定位准”。把这一次次的对比评价放在制作过程中,梳理出这节课的评价标准,然后一个个出示在板书上,就非常有效。学生也在对比中明确应该怎么做,做到怎样才算好,更加为后面的评价展示环节做好铺垫。学生在掌握前置评价的基础上,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到对自己作品的精细化制作,对他人出现的问题也能给予很好的建议。

四、课后让学生进行可持续性探究

美国著名项目化学习研究机构巴克教育研究所认为:教师可以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对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教学。课的最后,一般都是把小组里评出的最佳作品拿上来交流展示。这个环节不是只看看哪个作品好,还要注重课后延伸。让学生上来评比展示,问问为什么这个作品好,好在哪里?学生肯定是以前面的评价标准来说的,都会说出几点来。那么这时候就要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说说这个作品还有哪里可以改进?还能用其他材料吗?或者造型上还能变一变吗?当然这些问题还要根据具体课程来设计。比如笔者上二年级上册《陀螺》时,学生们在小组里进行PK赛,出现转得又快又稳的一个陀螺后,笔者就采访了一下这个学生,问他你的陀螺为什么这么厉害呢?他说因为他的陀螺粘贴牢固,而且捻陀螺时速度很快,所以才这么厉害。笔者立刻问他,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陀螺呢?这个学生立刻回答可以把橡皮切圆,插一根牙签,应该也可以。其他学生说还能用瓶盖制作,还能用塑料片来制作。笔者为这群学生喝彩,真是创意无限啊!这节课结束后,学生们在课后还在研究其他陀螺,有的用了不同材料制作,有的把纸陀螺的纸卷往下捏成碗形,转起来更加稳了。看到学生们的举动,笔者为他们感到高兴。这种实践性带动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投入,真正给学生们带来了学习的乐趣。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同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是便于操作的,是很实用、很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劳技双面胶陀螺
熏衣草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A Useful Calendar实用的日历
做个纸陀螺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我最喜欢的陀螺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
劳技实践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