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创意物化
2019-02-10江苏无锡市江阴市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
江苏无锡市江阴市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 钱 炜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其中,创意物化作为其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大大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元性与趣味性。创意物化的具体要求便是学生需要动手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实践,实现从无到有的创意物化,或将已有事物进行改进,实现从有到优的创意物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多元思维得到开拓,创新思维得以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也都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创意物化的具体实践。
一、着眼于操作的可行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尚小,其实际的操作能力有一定限制,同时受年龄的制约,小学生的思维以及逻辑等多方面的发展都仍不完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应该注意活动的实际可操作性,实践活动应在学生能力的承受范围之内,同时创意物化的具体展开也应注意区分学生个体的能力强弱,对学生的物化作品也不应一味地追求高标准、高要求,更多时候,“小实新”的创意作品往往更能激发学生进行创意的物化,强化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
1.着眼“小”处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在处世的经验与阅历上都与成年人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物化的过程中,便更应该从小物件入手,由小及大,循序渐进,也就能更有效地,一步步地激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并敢于动手实践,将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双手加以呈现。例如在“创意文具盒”这一实践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已有文具盒的优缺点进行罗列,再加上学生对于文具盒的各种创意需求,最终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文具盒。有的将文具盒与可擦板相结合,设计出了可记录每天家庭作业的多功能文具盒,有的将硅胶设计在文具盒中,有效地防止了文具盒摔落时笔芯的断裂。正因为“小”,才保证了这些创意不仅仅停留在方案上,而是真正得到了落实。
2.强调“实”处
造物,通常都是生活世界的真实需求。因此,创意物化除了由小物件入手,还应着重强调物件的实在,切忌为了物化而物化。当创作的物品具备着极高的使用价值或是艺术价值时,学生往往能够更加积极地对其加以实践,并在完成实践的物化之后获得一种极强的自豪感与满足感。例如在“生活中的小窍门”这一实践活动中,根据家庭实在的需求,有一组学生通过创意物化设计出了一组能够吸附在墙上的便捷插座,具备极高的实用性与改良性,能够适应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使用需求,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周围同学纷纷仿效,将这样的创意物化落到了实处。
3.力求“新”处
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之上,学生的创意物化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便是求新求变。创新是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推动力,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并积极地进行创新性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创新性的物化作品也更能获得青睐。例如在“我也能发明”这一实践活动中,有一组学生对羽毛球进行了创意物化,将电子灯带与羽毛球相结合,设计出了能在夜间使用的会发光的羽毛球,实用且新颖、有创意。
二、关注于身边的物品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都会接触各式各样的物品,这为学生的创意物化提供了充足的创意来源,教师在引导实践的过程中也应积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由身边的物品获得灵感,也可从身边的物品发现缺陷并加以改进,从中设计方案,对问题加以解决。
1.关注学习用品
学生每天都在学校学习,因此他们接触的最频繁的也就是他们在学习中使用的学习用品,因为这些物品与他们息息相关,所以他们也就对这些物品的性能以及特点等都尤为熟悉。而这些物品实际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如铅笔的笔芯较易折断,水笔的笔芯出水不畅,又或是笔袋的功能太过单一,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便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学习用品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设计出更为实用的学习用品。例如笔者曾经指导学生设计出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吸附在黑板上的磁铁三角板,使课堂的教学更为便利高效。
2.改进生活用品
除了学习用品,学生也会接触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而这些生活用品也难免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在此基础之上,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生活用品中获得灵感,对其加以改进,进行创意物化。例如,有学生发现雨天衣服很难干,虽然可以用电吹风吹干,但是很麻烦,他便运用自己的智慧将电吹风和衣架进行结合,形成了一款自动快速干衣架,极好地解决了衣服在雨天的晾晒问题,在创新大赛中也获得了奖项。
3.优化公用物品
除此之外,学生在社会生活还会使用到很多的公共设施,在社会的组成中,这些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如果学生有足够锐利的眼光,便也能从中发现缺陷,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公共设施进行必要的改进,也就能使社会走向更美好、更便利的一面。例如有同学发现学校和公园里的消防栓颜色不显眼,在绿植的中间也不那么美观,于是,对消防栓进行了创意设计,摇身一变,变成了可爱的彩色娃娃——显眼,使用时容易找寻,同时更加美观,成了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三、生发于生活实际
不同学生,其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不同,在思维方式和能力上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因地制宜。
1.不同地区,因地制宜
成长环境不同的学生在问题思考上注定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在活动开展中结合实际。比如对于农村成长的学生,可让其将目光集中于对现状的改变,对生活和学习的改变上。例如,在2016年3月,笔者就对一群住在乡下的学生进行了一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题目为“如何让柿子更快成熟”。为完成该项综合实践活动,笔者指导学生在家中采摘了一些尚未成熟的柿子,并指导其进行尝试,如加入石灰催熟、加入白酒等,通过不同尝试和探索,最终找到一个能够让柿子更快成熟的方式,即将柿子与梨子一同密封,进行催熟。该项目受到了学校、家长的一致好评。而针对住在城里的学生,可以更多将目光集中于现代化、科技等因素上,做到不同地区,因地制宜。
2.突出学生生活体验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的生活体验。创意物化并非仅为物品,同时也可以是创意实践活动,将创新思考通过实践活动展现出来,物化表现。
比如,笔者曾经指导开展一项名为“野炊之我行”的活动。在活动中笔者将野炊地点创新地转移到校内,尽可能减少了各类安全隐患,同时又保障了活动方案的不变,具体活动环节则包括小组分工、讨论计划、野炊食物安排、材料安排等。在活动中,学生们收获快乐,同时也进行了成果分享和心得报告,这样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3.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创意物化时,需要注重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投入其中,通过情感表达进行活动展现。比如,笔者在2016年秋学期带领学生参与的一项以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笔者进行了大量的活动策划,如制作感恩贺卡、写感恩的诗词、进行绘画等,在活动中,学生对父母师长的感恩之情得到了提升,深化了情感体验,获得了丰富的收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注重从身边物品入手、从可操作性着眼、关注情感深化和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创意物化作品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