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构建与应用
2019-02-10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丛晓妍
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 丛晓妍
转变学习方式、重构学习关系,指向深度学习,这是当前“课堂革命”的核心命题。“学习共同体”建设,是在这一命题下形成的一种颇受青睐的学习组织新样态,成为很多学校课堂中正在进行时的“宁静的革命”。
几年来,我们持续关注并实施教学方式转变的课堂实践,依循我校提出的“看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看重学生展示能力和课堂气质培养”的“两个看重课堂观”,以及“气质上看情怀、理念上看开放、实施上看实在、细节上看基本功”的“四个看点新境界课堂”等理念,尝试在年级和班级构建“家庭式学习共同体”,并在专家指导下,密切关注相关课改动向和潮流,尝试、反思、优化,形成了一些对于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的粗浅认识和基本经验。因此,本文将对我校部分年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学习家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和思考进行总结,以期与同行交流。
一、“家庭式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方式
所谓“家庭式”学习共同体,是指引导学生以家庭成员角色为组成纽带而建立起的学习共同体,包括“家长”及其他适于自身的角色定位。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构建模板主要有四个环节:
1.角色划分
一般以“四人之家”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个“家庭”内学生分别担任的角色有:家长(即组织者)、朗读者、夸奖者、督察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角色要根据具体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调整,有时也需根据学生阶段性发展的需求进行角色轮转。
2.议定规则
“家庭”自行商议,确立家庭规则,包括如何配合发言,如何激励作业,如何组内相处、组外交流等。确立之后,形成规则文书,不断对照。
3.动态管理
授予每个成员相应的基础分,组内或组外(包括教师、其他“家庭”)依据小组整体表现及每个成员为“家庭”贡献情况实行加减分管理,并进行奖励或“诫勉”。
4.课堂回答
先自主学习,再组内讨论,由“家长”组织、成员按分工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朗读、鉴赏、思维导图制作或集体演讲、发言等任务。
二、“家庭式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逻辑
依据“成长共同体”的理念,“家庭式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其实是系统的意义化和策略化过程,有其内在的、严密的构建逻辑。
1.建立“家庭”
对应“积极的互相依赖原则(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其逻辑内涵是:约翰逊兄弟提出的“内在动机论”将学习动机看成是学生承诺为达成学习目标做出努力,怎样推动每个学生产生最大的“努力学习动机”需要借助人际交往过程,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
2.角色担任
对应“角色的相互依赖原则(role interdependence)”,其逻辑内涵是:儿童天性即游戏,可以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担任不同角色,使得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对小组的贡献是别人所不可替代的。角色担任与轮换完全由”家庭”内部协商议定,培养民主平等、公平竞争意识,这是合作学习在角色的分配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意义。
3.确立规则
对应“目标的互相依赖原则(goal interdependence)”,其逻辑内涵是:促进面对面的助长式互动成效必须强化正向依赖,多鼓励成员们彼此互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特别强调小组的建设、目标的实现,而这一切必须要有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措施。因此,课堂学习中的规则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规则,合作学习才会有序高效,课堂才有了质的保证。
4.评比细则
对应“目标的互相依赖原则(goal interdependence)”,其逻辑内涵和要求包括:(1)建立家庭本,记录家庭的成长;(2)评比的原则:心中装着家庭,互相鼓励促进,每个人的表现都影响到家庭的成绩;(3)高年级可让学生轮流保管家庭本,每周由一人负责写家庭记事,记录家庭中有趣的故事、矛盾的解决、互相的鼓励,让家庭本成为家庭文化的承载体。
5.问答模式
对应“面对面的互动原则(face to face interaction)”,其逻辑内涵和要求有:(1)强调人人参与讨论,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游离在群体外,因此,可采取先提问,再小组讨论,最后随机抽问,保证每个学生都理解掌握;(2)运用认知精细化理论,还可以让小组中能力强的教能力差的,或者小组间互相交流,增强互动,或四人之家全部上台,互相补充,共同完成。
三、“家庭式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细节
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家庭式学习共同体”的重要应用场合。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这一组织形式在合作中的规则建设和习惯养成。下面以课堂实践为基础,谈谈教师利用“家庭式学习共同体”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时特别讲究的几个细节。
1.讲究起点
合作力训练的起点从最小的集合体——同桌开始。
2.讲究分工
合作始于分工。有了分工,才有责任;有了责任,才有担当;有了担当,才有成长发展。这个过程会唤醒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意识以及承担相应责任,各司其职地将任务细化与分解,降低任务难度,提高任务效能。比如小组汇报发言——谁是讨论主持人、谁是记录员、谁来代表小组发言、谁来进行补充发言等。
3.讲究规则
可以规定某一角色先说,其他进行补充,最后由“家长”概括总结。也可以以“结对子”的方式规定好搭档组合方式,进行有效合作。
4.讲究团队
强化“我们”。发言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只要代表小组发言,第一句话要以“我们”开头,目的是告诉其他人并且提醒自己,这是团队行为,将要展现的是团队的成果。
5.讲究对话
引发组际的对话交流。在日常的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过程中,特别是合作尚未达到成熟阶段时,必然会出现“汇报家庭”和“倾听家庭”之间的游离,信息无法有效交换。因此,需要教师尝试尽量“一对一”的交流方式,比如细化主题,同一主题下两个“家庭”之间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倾听家庭”对“汇报家庭”进行补充、评价、提问以及质疑,然后角色互换。这个过程要训练学生报幕式汇报及沟通能力,培养学生仪式感。
6.讲究评价
以评价作为反馈。评价是对学生最好的合作力训练,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或者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评价者的语言需要有针对性和建设性,既有针对个体的评价,又有基于小组合作质量的评价,意在使学生看到可提升的空间以及发展方向。
7.讲究强化
在利用差异资源中进行强化。在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小组的异质组合特点,以学生指导学生、小组指导小组的方式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比如组内的某个角色进行引领,任务完成效果好的“家庭”派到相对较弱的“家庭”中去展示或介绍。这一步同时也是在给所有成员或“家庭”二次思考创造条件。
8.讲究迁移
注意情境迁移。前述细节只是针对课堂合作学习而言,在“家庭式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将在合作学习中训练、培养、提升合作力形成氛围,成为习惯,迁移到学生成长的其他领域,转化为体验式成长的“成长共同体”。
四、“家庭式学习共同体”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人教版四年级补充课文《五彩池》“家庭式学习共同体”的应用。
1.合作主题
为五彩池申请世界自然遗产(标准为同时具有自然美及独特成因)。
2.合作任务
(设置两种合作学习任务并抽签领取两种合作纸)
A角度任务:研读2和3自然段,讨论五彩池是否属于“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家庭式”合作学习指引:
(1)找出体现自然美的句子;
(2)多角度提炼关键词,并批注;
(3)小组合作美读。
B角度任务:研读第4自然段,研究五彩池是否属于“因特殊原因形成的独特地貌(自然景观)”。
“家庭式”合作学习指引:
(1)画一画五彩池形成原因示意图;
(2)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讲解。
3.合作分工
个人研读后进行“家庭式”合作学习,并分工如下:朗读者、赏析者、画图者、讲解者。
案例二:人教版四年级课文《寓言两则》中《纪昌学射》“家庭式学习共同体”的应用。
合作学习任务:以“家庭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思维导图,并合作进行故事复述。
我们对于“家庭式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已经坚持了六年,我们真切感受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有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又有小组合作质疑思辨的过程;既有自主表达个人见解,又有倾听其他学生不同角度的不同见解;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教师讲解为学生读中感悟,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习练。而探究是自主建构认知的主要途径,合作交流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儿童当下成长与未来生存的方式;训练有素的家庭式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仅省时高效,而且使得学生在思维方式、团队合作、表达气质、创新能力、倾听辨识等多方面得到全面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