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儿童诗“生态场”研究
2019-02-10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中心小学贺龙斌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中心小学 贺龙斌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一直都存在。儿童诗的教学和创写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对学生的言语表达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发展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参与自主发展、创新实践等核心素养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在长期的教育中慢慢培养,儿童诗的教学也要慢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更多的学生体悟到中国诗歌的意蕴和神韵。
一、珍爱而无力,儿童诗教学现状的剖析
对区域内城市、农村、城乡接合部、实验小学四类学校400个一至六年级学生对儿童诗的认识、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创写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见表1)
表1 儿童诗创写调查结果统计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3.2%非常喜欢儿童诗歌;32.3%的学生课外时间能够主动阅读,58.6%的学生几乎没有时间阅读;41.1%的学生只有1~2本童诗读物,其中只有20.8%的学生是5本以上;62.4%的学生认为考试中很少出现儿童诗的写作和阅读理解,所以没必要也没有时间进行儿童诗的阅读和创写。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儿童诗“生态场”的内涵诠释
(一)核心素养与儿童诗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
儿童诗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情绪视角来表达儿童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反映了儿童的特别关心和情绪上的欲望。儿童诗创写,就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征,用最简洁的有韵律性的感性语言,使儿童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儿童诗与“生态场”
生态场在生态学中指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生态势的时空范围。是由光、温、水、二氧化碳、营养成分等物质性因子构成的作用空间。
所谓“儿童诗生态场”,就是立足儿童诗歌的教学,关注儿童各种生活、学习活动的和谐指导,由儿童、课程、教师、环境等因子构成,围绕儿童和谐全面成长的需要展开教学,使儿童诗的创写贴近儿童的生活与精神世界,提高儿童语文素养,使之成为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场”。
三、因子推动,核心素养视域下儿童诗“生态场”实践行动
语文教学最核心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诗在四种因子的推动下通过读、写、创的形式可以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语言发展的“生态场”,在生态空间的作用下,培养学生善听、乐读、能说、会写的语文基本素养。
(一)唤醒儿童的“自我场”,陶冶儿童审美素养,是儿童诗创写的基点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儿童诗歌教学的关键是灵魂的觉醒,要把儿童沉睡的“自我”从生命深处唤醒,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儿童诗歌语言是对儿童在物质上的直接感知,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各种感官:看、读、听和大脑的思考、本能的感受,由此产生积极的创作动机和内在的需求、情感,培养审美素养。
1.从儿童立场出发,寻觅鉴赏之乐,催生“生态表达”
儿童诗“生态场”中推动因子教师应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儿童诗语言学习的规律,利用外界因子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过创设富有感染性的情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引导主动因子——学生,围绕关键因子——素材语言训练的着力点,将自身的理解、体验通过交流运用语言,把审美教育寓于儿童诗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利用儿童诗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养。
2.从儿童情智出发,呵护审美创造力,构建“生态思维”
儿童诗“生态场”的推动因子教师应注意教学语言的锤炼,发展关键因子教材的积极作用,组织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创造美。推动因子可以在诗歌句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和提炼,学生可以用画、说、写,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自我场”的学生是核心位置的活跃因子,要在时间层面上从内在动态激励来提高学习的质量,以确保他们积极参与体验的主体位置,这是儿童诗歌深入建设的生态聚集地。
(二)陪伴儿童的“样态场”,积淀人文底蕴,是儿童诗创写的关键点
让儿童站在学习正中央,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在师生交往、生生互动、自主发展过程中寻找愉悦达到幸福,是现代教育为儿童构筑的美妙的学习样态。儿童诗“生态场”关注的就是“四种因子”的协调发展,于无声中熏陶和感化儿童的人文精神,积淀人文底蕴。
1.立足儿童视角,增加人文积淀,启导儿童“生态解读”
儿童诗的最大特点是非理性,是一种直接关涉人生存在的精神之美。要想让儿童诗真正走向生本,应关注其价值,鼓励多元解读但不脱离价值取向,更应关注学生的态度与个性发展,即人文积淀。
2.立足儿童视角,提升人文情怀,引拨儿童“生态共生”
人文情怀是以人为本,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可以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诗歌通过简单的文本传递了一种情感,推动因子必须善于发挥主动性,捕捉那些具有适当的智慧和张力的文字。儿童诗歌在人格化、隐喻、重复、折叠、通感、谐音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应用。对于这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细细玩味,进而体会诗歌中典型文字的温度。
(三)守候儿童“游戏场”,着眼学会学习,是儿童诗创写的落脚点
人是社会的人,最终要回归社会和生活。儿童语文的课程观,应致力于儿童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致力于做好儿童人生奠基的课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儿童诗的教学和创写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方法的指导激发儿童学习诗歌的信心,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儿童诗抒发内心世界,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1.基于儿童哲学,还原文字本色,守护儿童“生态张力”
教学作为推动因子,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通过恢复生活的无限想象力的积极因素,通过体验文本的美丽图像唤醒儿童熟悉的生活,减少在诗歌写作中固有色彩,通过词语的表达感受情感美,回归文字的“原生态”,扩大儿童诗歌的张力。
2.源于儿童心灵,玩味文字技巧,体验儿童“生态涂鸦”
语言是诗歌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写诗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推动因素与诗歌写作“技巧”结合,注重内容和文字的感染力而创造,因此当学生表达生活时,语言是最灵动的。诗歌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伟大的诗人,而是教会学生感悟美、创造美,从而表达美。在诗歌的品读中、思考中体悟诗歌的表达形式和特点,才能厚实学生的文学底色。
综上所述,在儿童诗的创写中,注重生态场中诸多因子的同生共长,转变教师因子的生态地位,建设多重美丽的生态样场,用陪伴和守候拓宽儿童诗创写途径,通过儿童诗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儿童在诗中茁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