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疗效分析
2019-02-10康华龙温时来
康华龙 温时来 蔡 璐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赣州市 341000)
临床上最早出现的消化道肿瘤血行转移部位是肝脏。据报道,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发生率约为50%,其中可进行手术切除者占10%~20%[1-2]。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远期生存率欠佳,且多次操作可能损伤肝功能[3]。由此可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微波消融术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操作、消融快等特点,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4]。本研究拟通过探讨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为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因消化道肿瘤肝转移到我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原发病灶均为消化道肿瘤,且已行手术切除;经病理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出现肝转移;转移病灶不超过5个,且肿瘤体积<肝脏体积的50%;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 A级或B级;术前未接受任何放化疗;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衰竭;合并门静脉癌栓或出现其他脏器转移;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存在TACE或微波消融术禁忌证;病历及随访资料不完整。最终纳入患者4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女12例,男8例;年龄43~86(57.23±12.67)岁;转移病灶(2.03±0.65)个,转移瘤最大径(6.02±1.45)cm;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8例,B级12例。对照组女11例,男9例;年龄44~85(57.13±12.77)岁;转移病灶(2.06±0.69)个,转移瘤最大径(6.04±1.42)cm;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B级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TACE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采用血管造影仪观测,将4FRH导管置于肝总动脉造影,以确定肿瘤供血动脉。若不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可进行双侧膈肌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上腺动脉以及胸廓内动脉造影来明确供血动脉。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内,采用同轴微导管插入肿瘤靶动脉内行超选择性栓塞。肝动脉内灌注化疗用药为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丝裂霉素或表阿霉素等,根据患者体重、体表面积等情况计算药物用量,灌注时间多为30 min。均采用超液态碘化油和丝裂霉素或表阿霉素混合制成乳剂,在透视下缓慢注入,必要时可联合合适的直径微球栓塞。栓塞结束后再次造影,以观察栓塞效果。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微波消融于末次TACE治疗1~2周进行。在超声或CT引导下采用微波消融治疗仪,选取合适的进针路径及穿刺点,并插入微波消融针到肿瘤区域,根据病灶大小、形态设置消融参数,治疗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消融范围控制在肿瘤边缘外0.5~1.0 cm,治疗时间为5~15 min。消融术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电凝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及保肝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 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生存率。术后1个月,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5],包括疾病进展、疾病稳定、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四个等级。总有效率(%)=(部分缓解例数+完全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或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T细胞亚群比较 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CD8+水平显著下降,CD3+、CD4+、CD4+/CD8+均显著上升(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的T细胞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x±s)
续表2
组别nCD4+(%)治疗前治疗后CD4+/CD8+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024.25±7.2126.45±7.851.52±0.481.61±0.52 观察组2024.56±7.0133.56±9.56∗1.53±0.462.36±0.68∗t值 0.0182.5710.0233.918P值 0.9010.0140.884<0.001
注:与观察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生存率比较 两组患者3、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2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 [n(%)]
3 讨 论
由于肝脏血液循环丰富,消化道血流主要汇至门静脉,肿瘤细胞可随门静脉入肝,肿瘤肝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6]。外科手术是转移性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各种综合因素,多数患者无法进行外科手术,传统的放化疗毒副作用大,效果欠佳[7]。近年来,TACE治疗肝转移瘤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肿瘤控制率及存活率欠佳的问题[8],因此单一疗法的疗效难以达到预期。临床上微波消融术治疗癌症的应用,为临床治疗肝转移瘤提供了新的方向。
微波消融属于局部热消融,其原理是通过提高肿瘤内温度,促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同时致使肿瘤血管透壁性坏死,从而达到肿瘤局部根除或原位灭活的效果[9]。微波对组织的损害有利于碘油及化疗药物在局部沉积,从而减轻对肝功能的影响;微波促使肿瘤凝固坏死可防止肿瘤区域血管再生[10-11]。微波消融术后,临近肝组织内的免疫细胞有所增加,提示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1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显著下降,CD3+、CD4+、CD4+/CD8+均显著上升(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2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疗效显著,可提高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陈威等[13]研究显示,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采用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可提高近期临床疗效,延缓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由于本研究样本容量较小,且随访时间较短,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需更大样本容量及更长随访时间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