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策
2019-02-09邹亚军
邹亚军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鹅湖分院,江苏 无锡 214116)
在临床上胆囊疾病相对比较常见,在临床上经常会利用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技术属于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其创伤比较小,并且手术速度较快,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少,所以在临床上得到了有效应用[1-2]。但是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治疗而言,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应用许多的器械,而只有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才能使手术的质量得到合理保证[3]。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究,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为44例,对照组男13例,女31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5.56±1.41)岁;观察组男11例,女33例,年龄22~7 4岁,平均年龄(46.02±1.37)岁;经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为44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手术室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由于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缺乏相应的了解,所以在手术前患者容易出现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手术的顺利进行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将手术的方法与流程进行讲解,将一些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尽可能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还需要在手术前将所有的手术器械准备完全,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连接与检查腹腔镜,控制好手术室的温度与湿度,尽可能避免由于不良环境而刺激到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之后,为患者建立相应的静脉通道,协同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还需要调节气腹机的流速,将二氧化碳注射到患者腹腔内,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腹内气压和心率,并保存好手术标本,将其标本送入病理科进行检查,还要及时整理相应的手术器材,将其进行合理清洗。3)术后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在患者清醒后要对患者进行指导,使患者进行深呼吸,并且要告知患者手术比较成功,一旦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和面色苍白等情况,要及时告知相关主管医生,尽可能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腹胀、呕吐)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²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 果
2.1 比较手术指征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106.35±22.36)、术中出血量(31.59±11.32)、出院时间(4.32±1.63)显著低于对照组(123.72±23.58)、(49.87±14.56)、(5.41±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1例呕吐,对照组3例呕吐,4例腹胀,3例切口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上胆囊切除术比较常见,在外科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对比较复杂,其手术各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合理护理,尽可能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手术成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106.35±22.36)、术中出血量(31.59±11.32)、出院时间(4.32±1.63)显著低于对照组(123.72±23.58)、(49.87±14.56)、(5.41±2.7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 7%)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可以使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更好,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配合,可以使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得到合理改善,并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健康提供有效保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