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9-02-09张爱华徐重萍
张爱华,徐重萍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29)
慢性心衰属于常见慢性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该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程长,所以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用药干预,但在治疗期间,患者因对疾病认识不足,因此容易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对此应注重护理干预的实施,这样才能在确保生活质量的同时,让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护理服务[1],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60例,病例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择取,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范围53~80(67.52±12.11)岁,心衰病程1~6(4.12±1.48)年;研究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55~82(67.66±12.20)岁,心衰病程1.5~6(4.26±1.57)年;从性别、年龄、病程来看,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研究组护理方法为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通过护理技巧与患者建立联系,争取患者的信任。向患者讲解慢性心衰相关知识,引导患者主诉,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调节,减轻患者心理负担。②饮食护理。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并结合其喜好,对饮食结构进行优化。饮食方面不仅要注意高热量,而且还要容易消化,另外以脂肪含量低的食物为主,不仅需要补充纤维素,另外还需要注重维生素的补充,控制钠盐摄入,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以及行为方式,另外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③运动护理。在运动方面,应根据患者病情,应结合其体质,另外针对个人喜好,制定运动计划,如太极拳、散步等,嘱其坚持运动,保持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④睡眠护理。嘱患者每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形成良好作息习惯,若存在入睡困难问题,则可通过听纯音乐等方式进行助眠。⑤呼吸训练。对患者呼吸训练进行指导,首先经鼻吸气,维持2~3 s,之后经口呼气,每次10分钟,每天3次,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并在护理人员指导和看护下进行。
1.3 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生活质量评估量表(GQOL-74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主要涉及到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理健康评分、物质生活评分,该问卷为百分制,评分在60分以下则表示不满意,评分介于60~80分则表示满意,评分在80分以上则代表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该问卷信效度分别为0.89、0.91。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x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护理干预,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来看,心理健康评分[(84.50±8.22)分]、社会功能评分[(85.47±8.96)分]、生理健康评分[(89.48±8.70)分]、物质生活评分[(88.17±9.25)分],经过护理干预,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来看,分别为[(76.73±7.83)分、(75.93±7.86)分、(80.59±7.94)分、(79.29±8.58)分],P<0.05;从护理满意度上来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慢性心衰属于心血管系统慢性病,常见症状有气急、胸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还可以出现水肿、胸腹水、心源性肝硬化等,心源性猝死风险比较高,因病程漫长,需要长期治疗。治疗期间,因受到病情、心理、疾病认知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通常会出现依从性差现象,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做好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临床实践中,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广泛,其作为现代化护理模式之一,无统一流程和措施,护理模式比较灵活。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临床的应用,主要是以患者面临护理风险为依据,为其提供综合性护理计划,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不良影响[3]。
本次研究中,通过综合护理慢性心衰,并对照常规护理,发现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护理满意度上,研究组也高于对照组,可见应用综合护理可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让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护理服务,避免护患纠纷问题的发生。在综合护理干预中,通过心理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以及呼吸训练等措施,可以有效规避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同时也可以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使临床效果得到保障,对患者病情控制有利,可以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因此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及应用。
4 结 语
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来说,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一方面可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