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2019-02-09韩庆祥杨建坡
韩庆祥 杨建坡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 10009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深入探讨这一思想的哲学基础,阐释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阐明其对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推进,凸显其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哲学引领,探明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对于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学术清理与总结
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的研究可分两个时段:党的十八大以后的五年和党的十九大以来的近两年。十八大以后的五年,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基础,着重从政治和学理层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的哲学论断、哲学观点、哲学思维、哲学方法等进行阐释。党的十九大以来,理论界加强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更加注重从思想逻辑、思维范式、哲学表达等原则高度,深入研究其哲学基础,进一步提炼其哲学精髓。这些研究,有力推进了对这一思想的哲学理解和哲学把握,为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成果。为深入展开我们的研究,首先要清理总结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
第一,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来源。这一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原则高度,以“新版本”承续马克思主义“思想谱系”,以新理论新思想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二者是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源与流的关系。
第二,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产生了系列成果,这些成果中的一个根本红线就是马克思的根本观点立场方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思想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哲学思想来源。
第三,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丰富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为治国理政哲学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哲学论述始终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丰富文化源泉和重要智慧之源,始终扎根于中国文化大地汲取营养、吸收精华,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在世界观层面遵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等原则;在本体论层面追求“道法自然”的形上之思;在认识论层面弘扬“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在价值层面强调“以民为本”的治世理想;在社会层面坚持“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在关系处理方面,讲究“和合”“和合相生”,力求从“和而不同”到“求同存异”,由“对立统一”到“差异一体”。
第四,认为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借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借鉴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借鉴外来又立足本国实际,把世情与国情党情紧密结合起来,具有人类关怀和世界眼光。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还归功于习近平本人注重学哲学、用哲学。如有学者认为习近平自七年知青岁月至福建工作期间再到主政浙江,都注重哲学思考,善于运用哲学智慧,自觉进行哲学问题探讨。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底蕴
学界从不同视角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底蕴进行了探讨。
在分类研究方面,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第一,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坚持和运用。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扬了实事求是的哲学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知行合一的内涵。第二,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坚持和运用。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形成和发展了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哲学思维和方法论,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底线思维、调查研究等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第三,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运用。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坚持和运用。“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新发展理念等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具体运用。同时,对战略目标的引领作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干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作用,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作用的强调,凸显了对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灵活运用。其二,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原理的坚持和运用。这一思想深刻把握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整体性特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最基础层面,来考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新特点新表现新形式,作出“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的重大战略判断;提出“要根据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变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的重要论断;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而带动全面改革”、“推动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重要论断,等等。其三,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的坚持和运用。这一思想坚持人民中心论、人民主体地位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群众路线,强调人民群众是各项事业的力量之源和历史的创造者等大量关于扎根群众、根系群众、心系民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
在整体性和要素研究方面,主要有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一,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学观念、哲学思维、哲学智慧。秦继茂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涵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内涵。第二,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底蕴包括辩证统一的实践观、经天纬地的战略思维、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德法并用的治理思维。第三,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论述包括五个方面。郝立新认为是实践哲学、大众哲学、辩证哲学、发展哲学、价值哲学;罗建文等认为是实践哲学、方法论哲学、辩证哲学、价值哲学、发展哲学;张永葆认为是本体论、意识论、矛盾论、系统论和价值论。第四,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论述包括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实践第一、矛盾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质量度统一、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等七个方面。
在专题研究方面,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或单方面为切入点,探讨其哲学底蕴或哲学智慧,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以“中国梦”为语境,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挖掘内涵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表达。二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语境,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如彭劲松等认为,“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运用和现实体现,是历史价值观的当代呈现和现实运用,是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发展和现实展现。三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语境,探讨治国理政哲学思想。如陶文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系列讲话中,蕴含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普遍联系和系统思维”等哲学致思和哲学智慧。四是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语境,探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哲学内涵和哲学思维。如庞元正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精髓的忠实继承,是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与出色运用。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
学界重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哲学方法论讨论,研究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坚持和运用,总结提炼出了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代表性观点为:一是历史思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善于把问题置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社会矛盾的转化、新发展理念、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善于把事物置于历史长视角中进行考察,通过把握历史规律来分析现实问题,让历史告诉未来。二是辩证思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相统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时代所面临风险挑战、各种问题和复杂矛盾进行了准确判断和科学分析,表现出了炉火纯青的辩证思维艺术。三是系统思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重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四是战略思维。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战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五是创新思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创新思维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思考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动力转变问题。六是底线思维。认为习近平强调守住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底线,坚持两个“必须毫不动摇”;强调保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定力,不走“邪路”“老路”;强调恪守生态红线“不能越雷池一步”;强调在社会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伤害无辜群众就是触碰底线”等,就是底线思维的展开和运用。此外,还有人提到精准思维、法治思维等。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创新
学术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中所实现的哲学创新进行了探讨,形成了若干代表性观点。观点一,认为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问题、阐释中国实践、解读中国道路,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哲学思想。观点二,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精髓是“人民共创共享”,既包括整体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涵盖经济“共创”、政治“共商”、文化“共识”、社会“共享”、生态“共生”、国际“共赢”、国家和社会事务“共治”。观点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运用于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人民生活幸福、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融合统一。观点四,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哲学思想在用语方式上的民族化、大众化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贡献。
新时代孕育产生新思想,新思想改变新世界。随着“四个伟大”的历史性跃进和生动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强大引擎将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随着社会主义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地带,中国道路、中国密码、中国奇迹、中国思想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认识当代之中国、未来之中国,认识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基本渠道和重要方式,关注和研究这一理论所奠基的哲学基石和所蕴含的深厚哲学智慧已经并正在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与焦点。
二、直面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一个总体性问题
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就是要全面深入总结梳理这一思想所包含的哲学问题、哲学思辨、哲学思维,进而凝练提升出这一思想所蕴含的哲学理念、哲学观和哲学范式,即哲学思想,揭示大国走向强国的发展逻辑及其蕴含的一般规律、根本路径和思想逻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哲学智慧、哲学思想、哲学精神支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充分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严格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就内在于历史发展进程和现实发展逻辑之中。党的十九大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深入到它的精髓实质和哲学基石层面。而要从哲学层面解读这一思想,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思想原则,从哲学维度、哲学思维、哲学方法、哲学范式和哲学精髓等方面,深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基的哲学深处,探究其所蕴含的哲学原则以及对当代中国时代的哲学表达、哲学运思。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呈现新气象,世界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世界重要一极的中国,始终备受世界瞩目,牵动世界格局。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到爬坡过坎、“船到中流”的特殊历史阶段,坚定“四个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迫切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武器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要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或哲学精髓,从哲学层面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强国理论,引导人们深入理解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
(二)当今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的学理性问题
以往的研究积累了丰富成果,但也留下了进一步深化的空间。我们以为,今后的研究应紧紧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哲学精神到底是什么?怎样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理念和哲学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表述、哲学论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思维范式是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内含的思想精华和哲学精髓是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原创性贡献是什么?我们应对上述问题进行前提性、批判性且有原则高度的哲学探讨,即深入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思想逻辑起点、现实逻辑基点和实深厚践基础,深入揭示这一思想之所以发展的理论逻辑和之所以成立的前提澄清,深入阐释这一思想所蕴含的哲学精髓和所实现的哲学创新。力求从全面性、系统性、深刻性和原则高度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强起来”进行哲学层面的理论思考。
(三)深入研究需要确立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论
问题决定研究方法,主题决定思考视角。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必须要不断的转化研究视角,逐步深入到其蕴含的哲学原则和哲学精髓进行体悟和理解。一是坚持贯彻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为基本眼光,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贯穿研究探索全过程和各方面,如坚持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等。二是坚持结构主义视角。一个思想理论是由各要素及其关系即结构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由哲学维度、哲学思维、哲学内涵、哲学精髓和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观、方法论等各种哲学要素构成的严密体系。因此,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中的各种要素间逻辑及其关系进行结构分析,是很重要的一种视角和方法。要将结构分析法贯穿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的研究探讨之中。也就是说,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必须深入到这一思想所产生和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之中,深入到其内在各部分所构成的结构之中。只有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原则、哲学思维、哲学精髓。三是坚持过程分析视角。从过程分析视角,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去、现在、未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定标、定法”,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的哲学之问、哲学之思、哲学之辩、哲学精神。四是整体主义和生成论视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宏大、开放而又不断生成、发展的系统,只有从整体性和生成论视角展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才能够真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厚的理论渊源、严密的逻辑整体和丰富的深刻内涵,深入把握这一思想所蕴含的哲学逻辑、哲学原则和哲学精髓。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对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是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这一思想的深入研究必然涉及到哲学基础问题,而对其哲学基础的研究,则必然展开为时代背景(时代声音和问题意识)、哲学维度(为什么要重视哲学)、哲学要义(注重哲学的哪些方面)、哲学思维(如何运用哲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哲学精髓(其哲学理念、哲学观、哲学范式究竟是什么;哲学思想的内核是什么)等哲学之问、哲学之辩、哲学之思,从而在哲学层面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理念、哲学观、哲学范式,阐释它与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论成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以往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时代背景的哲学分析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一定是科学把握时代精神而凝练的精华。只有面对时代之问、解答时代课题、把握时代趋势,才能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石奠基于对时代的脉搏的深入把握,是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时代高度和哲学层面对世情国情党情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的准确定位,是对强国时代内涵的强国逻辑的深入阐释,是对全球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深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飞来峰”,而是扎根当代中国实践,传承发展本来,吸收借鉴外来,始终面向未来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形成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四大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扩大,气候问题不断上升,局部问题与地区冲突不断,地区之间、各国之间关系和国际格局深度调整。人类问题遭遇困境延伸,价值多元多样多变加深,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加大,人的地位、生存和人类命运不断被拷问。深刻的现实问题与世界大变局都被以哲学高度把握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新变化的大背景下形成。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深刻改变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随着社会主义中国在新时代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产生的历史性影响,我们见证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社会主义中国奇迹使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在世界历史演进和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这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宏大背景。
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当代伟大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前半程”走向“后半程”,历史方位从“欠发展”走向“发展起来”,历史使命由“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由问题倒逼走向理性自觉,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转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特点由依附性走向主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踏上新征程、开辟新境界。这一伟大的生动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条件。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维度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等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党的领导人都与时俱进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相继产生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并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扮演理论指导的角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要求,进一步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与理想相统一的战略辩证法的视角阐释习近平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贡献和历史贡献,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维度。
学哲学、用哲学,不仅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而且是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重视并善于从哲学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殷切推动,中央政治局多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哲学、用哲学成为全党的重要工作着力点,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础,续写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看家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在长期领导工作和治国理政实践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作出卓越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我们学哲学用哲学,就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丰富和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汲取哲学思想的滋养。哲学追求真善美,注重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重辩证、谋战略,能够给领导者提供治国理政思想和智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要学好哲学、用好哲学,就要掌握能提供智慧、思维和思想的哲学,注重思想的力量,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要运用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1次和第20次集体学习,分别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学习。把“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列,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汲取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高度重视。
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要求我们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要义
应从劳动人民的哲学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注人民福祉和人类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重视哲学基本原理的应用与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含的真理性、道义性和人类性情怀等五个方面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要义,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要义所蕴含的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以及中国哲学等理论形态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而揭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的系统性、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以治国理政实践忠实地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可见,习近平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立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明确指出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宣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简洁明快的形式指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世界观的重要内涵。理想信念高于天,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是习近平对共产党人世界观的生动诠释。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这是习近平的重要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当今世界,不同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竞争即是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的竞争,更是文化及价值观的软实力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的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观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并逐步提出尊重“世界多样性”的人类价值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哲学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研究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滋养。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芒,也使“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等,得到了充分发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真理性道义性。真理性、道义性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特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方向的”,“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有民族情怀和民族特色,又有国际主义和世界视野。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局势,充分运用哲学思维或哲学方法,巧妙破解国内外以及党内军内各种疑难问题,是多种哲学思维综合运用的结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求实思维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围绕求实思维展开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就是以客观现实、客观事物为依据,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我们党一贯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征,特别是中国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关于中国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系列论述,提出的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就集中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求实思维。系统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求实思维的运用,有助于清晰地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理念。
历史思维与按历史规律办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贯穿到了人类历史中,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力求把“战略”和“辩证法”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既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及其本质,又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发展规律,还注重历史发展战略并有效化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关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思想,就是基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战略上进行辩证思考且辩证处理各种矛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历史思维中的战略辩证法。对这一历史思维进行全面系统整理,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也能够充分显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哲学方法上厚重的历史感。
民本思维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本思维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其理论来源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主要体现为人民“共创”“共享”“共治”之间的本质联系。社会主义社会既是一个使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创新活力的社会,也是一个达至平衡和谐稳定的社会,又是一个能得到有效治理且具有良性发展秩序的社会,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得好不好,最终要看它能否真正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活力,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共享,能否真正使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共产党执政得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看中国共产党能否激发人民的创新活力,能否实现人民共享,能否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民本思想,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强调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各项事业力量的源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强调要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告诫全党要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请教,向智者问策,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充分体现民本思维的运用。对民本思维的全面梳理、概括和研究,有助于凸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鲜明特色。
辩证思维、系统思维与坚持理想和现实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自觉地运用理想和现实统一的辩证法,准确判断并科学分析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十个指头弹钢琴,牵住“牛鼻子”谋发展,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注重治国理政各因素间的耦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及协调性要求,表现出炉火纯青的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艺术。深入挖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运用,有助于完整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理想和现实统一”这一核心的哲学基础。
战略思维与坚持大局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特征的新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战略思想,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种战略思维。系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战略思维,有助于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
创新思维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从增强创新勇气、转变创新态度、擘画创新宏图、贯彻创新理念和发出创新号召,指出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来思考经济发展方式和动力转变问题,强调创新发展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强调创新能力是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竞争力和国家硬实力的体现,强调创新是牵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并努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机制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思想,都具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既具有战略性,它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战略谋划,又具有辩证性,它既要求必须辩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 国家与人民、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也要求辩证处理好党、国家、市场、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还要求辩证处理好“四个全面”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思维驾驭和运用。要引领各阶层人民为构建创新型国家而共同努力,要真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有必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创新思维。
底线思维与提高防范风险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三番五次强调的“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所注重的要破解我们党面临的“四种危险”,所强调的“五大发展理念”,所注重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注重从坏处准备,积极主动应对,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底线思维的运用。系统探讨底线思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运用,有助于完整准确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对于全党上下确立危机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实践思维与增强刚性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知”的前提下的刚性执行力,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 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强调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和人民中心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对事物真正的“知”,而“知”的目的在于“行”。强调我们一定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具有“钉钉子”和“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真正做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三者之间具有严谨清晰的内在逻辑,体现了文本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文化逻辑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实践思维的统一。研究实践思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运用,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色,有助于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精髓
应在深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确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精髓的哲学规定性。所谓精髓,是指事物的内核和精要,统摄事物的整体,具有本质规定性和原则高度。哲学精髓,是指这一哲学理论中各个哲学观点中的基本内核、核心范畴和思想精要。在此意义上,哲学精髓,就是一个哲学体系得以建构的本体论承诺、思维前提和核心观点,是最为本质、最具核心,高度抽象、高度凝练的哲学规定性。我们的首要研究任务,就是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维度、哲学内容、哲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哲学精髓的本质规定性。
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精髓,要坚持文本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有机统一。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精髓,要严格依据党的十八大前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此即文本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必然体现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哲学特质、理论品格和价值追求,此即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精髓,深入考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践发展的新要求,此即现实依据。在原著原文、理论传统和实践要求三者的统一中,概括和凝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精髓,进而从这一思想的哲学精髓的各个规定性之间的高度的逻辑统一性、高度的抽象一致性,深入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精髓的内涵规定、相互关系和逻辑结构。今后的研究应紧紧围绕以下问题逻辑展开: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思想(哲学理念、哲学观、哲学范式)。以现实和理想的辩证统一、历史规律与主体能动的辩证统一、全面与重点的辩证统一、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坚定自信与防范风险的辩证统一、知与行的辩证统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等为基础,进一步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思想,侧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实现的哲学理念、哲学范式的转换、问题视角的切换、思维方式的拓展等方面研究,从而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哲学思想方面的创新性发展。尤其是要聚焦研究理想和现实相统一、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精髓(哲学思想内核)。这一精髓,我们把它理解为“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深入研究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及其内在关系,揭示其丰富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开放性内涵和本质特征,阐释其蕴含的强大的理论解释力、高度的理论普遍性,阐明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及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纳,具有重大意义。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贡献(哲学思想特质)。这就要做好下述学理性的研究工作:从哲学精髓的角度进行回溯分析;统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维度、哲学思维、哲学方法,依据哲学精髓的哲学高度和哲学原则,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进行划界;对其原创性贡献进行研究;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发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及对世界优秀思想成果的借鉴性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