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霸宿舍”的群体特征、生成动力及培育策略

2019-02-09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凝聚力学霸宿舍

任 少 伟

(1. 安徽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2. 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240)

高校宿舍是大学生之间联系最为密切、交流最为频繁的重要场所,不仅是学生疲惫时的归巢,更是思想交流、火花碰撞、相互沟通的港湾,有着强大的同化融合功能[1]。宿舍氛围对每一位学生的精神风貌、人格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小舍风”深深塑造着“大成长”。宿舍成员处于同一年龄段,有着共同的学习、生活目的,经历着大同小异的生活和情感事件,每个个体对其他成员都有着引导影响力,宿舍群体成员之间在行为上相互模仿、思想上相互认同[2],逐渐形成比较统一的群体行为,产生“群体效应”。

一、高校“学霸宿舍”学理探析的价值意蕴

近年来,“学霸”这个词被网民热捧而成为网络流行语,各路“学霸”层出不穷,呈现出多样化、异质性等特征。“学霸”词义内涵也更加丰富,不再仅是指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同学,更多强调的是素质优良的复合型学生。“学霸”抱团的价值大于“学神”独秀,既能验证个体爱拼才会赢的道理,更能彰显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共赴成功的价值。随着高校“学霸宿舍”现象的层出不穷,媒体纷纷对其大聚焦和小透视。那么,“学霸宿舍”群体现象的产生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如何产生的?纵观小透视,可见绝大部分媒体是从新闻传播视角进行报道,过于注重媒体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现象背后的规律性、深层次生成机理透析不够。针对“学霸宿舍”现象进行学理研究,阐释揭示“学霸宿舍”群体行为特征、生成逻辑机理,对深化“学霸宿舍”产生、形成及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回应“学霸宿舍”现象产生的缘由,推进优秀学风群体培育资源的累积和开发,形成建设优秀学风的群体合力,培育更多高校“学霸宿舍”群体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高校“学霸宿舍”群体特征及生成动力

高校“学霸宿舍”现象的形成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特点和内在逻辑。通过对“学霸宿舍”案例文本进行多维度实证分析与考察,阐释及揭示“学霸宿舍”的生成机理,这是深化了解“学霸宿舍”群体素养特征、把握优秀学风群体培育规律的重要基础。

1.“学霸宿舍”:内涵阐释与群体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群体分化现象是必然的。国内已有学者提出“大学生群体分化”概念。所谓大学生群体分化,是指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兴趣爱好、特质特长、学习动机等不同,异质性增强,形成了类型各异的亚文化群体。有学者从水平分化[注]水平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大学生群体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不具有矛盾冲突性。视角把大学生群体分为:学习型群体、恋爱型群体、兴趣型群体、社交型群体[3]。也有学者把大学生群体分为学习型群体、实践型群体、玩乐型群体、创新创业型群体[4]。高校“学霸宿舍”是指以学生宿舍为群体单位,以增强学生个体适应力、学习力和创新力等核心素质为目的,从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团体行为取向等方面进行不断革新,有效克服和消除妨碍学习和成长的不利因素,形成协同成长、共赴成功效应的非正式群体。群体行为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极易受到群体影响,主要表现在同一群体内的个体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相似性并向同一方向发展。

高校“学霸宿舍”作为复合型群体,其群体行为除了具有集群性、过程性等共性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行为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4点:

(1) 共同愿景明晰。高校“学霸宿舍”群体拥有共同目标,这个目标或是同考研、同就业,或是齐优秀等,共同目标使他们志同道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努力,同奔跑。

(2) 宿舍氛围关系和谐。宿舍氛围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5]。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学生宿舍关系状况令人担忧。仅四成“90后”大学生对寝室关系满意[6],邋遢帝、被熬夜现象导致宿舍关系紧张,室友对寝室情谊越来越淡漠,矛盾时有发生。然而,研究发现:高校“学霸宿舍”则截然不同,室友之间彼此信任、关系和谐,互帮互助的氛围浓厚;室友之间打破了主体的孤立状态,建构起多个主体间的交互关系,确立起主体与主体之间平等对话关系,有效畅通了开放互动的沟通渠道。

(3) 注重成果分享。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对大学生追求成功动机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让其拥有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7]。“学霸宿舍”成员之间精诚合作、鼎力相助、互勉共进,注重分享成果,形成你我不是独自在战斗、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坚定信念。“你学我、我学你、成长你我”,集聚群体优势是促使“学霸宿舍”产生的重要秘诀,这是因为“群体成员关系能够激发个体行为,并产生大于个体行为的效果”[8]。“学霸宿舍”群体事迹文本中经常出现以下内容:我们宿舍集体经常在一起分享复习心得,吐槽知识难点,在交流中释放压力、重拾信心、收获知识;大家有好书好学习方法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大方地拿出来一起分享。

(4) 鲶鱼效应凸显。鲶鱼效应是激发潜能、生成能量的最经典案例。一个组织、集体中需要有一条或几条“鲶鱼”,“鲶鱼”本身能量未必有多大,但它可以给整个组织或集体带来能量释放的连锁反应[9]。研究发现,近乎每个“学霸宿舍”都存在着一两条“鲶鱼”,成为加速“学霸宿舍”群体形成的催化剂。正是原初的这条“小鲶鱼”,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传递着有效竞争压力,最终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群体效应和星火燎原之势。

2.“学霸宿舍”群体动力系统及生成

群体动力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内在需要和环境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10]。该理论旨在找寻和揭示群体行为与群体中个体行为的动力源,以明确对群体及个体行为的推动力量。通常认为,一般“群体动力系统”包含三大要素,即凝聚力、驱动力、耗散力,具体构成要素包括领导者、群体目标、成员特质、群体结构和群体环境等。高校“学霸宿舍”是一个特殊的现实群体,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层次性。它不是瞬间生成的,有着其自身的群体目标、结构和功能等要素在内的群体动力系统和内在生成逻辑。

(1) 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根据群体凝聚力要素论,“学霸宿舍”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群体目标、领导风格、群体成员一致性和外部生态。①群体目标。“学霸宿舍”群体目标对宿舍成员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牵引着个体自觉地将群体目标内化为自我追求。“我们每天早上是被梦想吵醒的”,“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共同的群体目标让大家“捆”在一起,你帮我拉“抱团学”,在齐优秀、同奔跑征程中造就了“不开门寝室”“最省电宿舍”等宿舍传奇。②领导风格。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采用协商民主领导风格的群体组织,其成员之间更充满友爱、氛围更融恰活跃,群体内部凝聚力更强。通过对大量“学霸宿舍”事迹文本梳理发现,“学霸宿舍”群体普遍拥有协商民主团结、互助和谐向上的宿舍氛围。“寝室四人商量后,决定四人轮流当寝室长,每年换一届”,“我们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谁有了值得高兴的事大家都会为他庆祝,哥几个出去撮一顿很能增进感情”,“有事大家商量着办,如有什么问题,大家会开诚布公地指出来,最后大家都接受了这种方式,矛盾就形成不起来了”[6]这些“碎片化”言语无不折射出对宿舍协商民主型治理方式的褒奖和认可。③群体成员相似性。群体成员的相似性是凝聚力的基础。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需要、共同的兴趣爱好,则他们之间的行为表现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群体的凝聚力会相对较强。宿舍成员处于同年龄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大同小异,有着类似的生活情感经历与共同的学习生活需求,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向优秀的人学习,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群体成员非常愿意参与并待在学风浓、风气正的群体中,让自己精神愉悦并深受鼓舞,体验成长快乐。④外部生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层次呈现多样化和素质全面化趋势。为实现自己走向社会以后能够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就必须拥有主动学习力、创新力、社会适应力和协同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主动应对外部压力。这种外部压力因素,从某种程度上促使宿舍群体成员学会自我加压和有效负重,形成抱团动能,增强了“学霸宿舍”的群体凝聚力。

(2) 群体驱动力。群体驱动力主要表现在:①“愿景”驱动力。共同愿景对群体而言,主要起到凝聚力功能;而对个体而言,主要起到驱动力作用。通过群体愿景,构筑“罗马城”即“学霸宿舍”,以激励个体向群体目标看齐,引导个体行为趋向群体行动,及时纠正个体偷懒行为,促使群体协同成长,实现群体协同正效应。众多“学霸宿舍”的同学认为:考研是个熬心熬耐力的活儿,有个伴儿仿佛是带面镜子,时常能提醒自己;我特别想颁一个奖给我的室友,他们之中既有跟我并肩战斗的研友,也有给我提供帮助的智囊;她们在我沮丧时给以鼓励和抚慰,考研路上有她们的陪伴,我才坚持走到今天。这些碎片化言语无疑印证了这一点。②“典型”驱动力。典型具有可视化和形象化,具有很强共情效应,容易激起宿舍群体成员思想上共鸣,行为上共振。研究发现,“学霸宿舍”形成初期会产生一个群体的核心人物且是最有影响力的人即意见领袖。有同学这样写道:作为寝室中公认的最为自律的她,每天坚持早读,作息时间规律,带动了整个寝室的学习氛围,大家开始纷纷效仿。对58个“学霸宿舍”群体事迹分析发现,带头、榜样、激励、影响等这些词语的高频率出现,无疑展露出典型驱动力的魅力。③“常模”驱动力。群体“常模”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可以是制度规范或是隐性规则。大学生群体常模在群体行为过程管理中具有支柱、评价标准、行为矫正和群体动力功能。“学霸宿舍”群体常模对该群体行为过程影响主要通过群体压力来实现;该群体中很少有正式、明确的行为制度规范,群体压力产生于“学霸宿舍”群体内部隐性规则的内化强制和外部刺痛。比如有同学在“学霸宿舍”群体事迹文本中提到:“寝室四人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当有人想要偷懒放弃时,就会被室友‘警告’,最后又被拉回大部队。复习的时候想偷懒看个电影、打个游戏什么的呀她们都会出来制止我。宿舍C迷上了看小说,大家去自习室上自习就她不想去,其他人就商量着要‘提醒’她,一回宿舍就唠叨她,那段时间她成了卧谈会上被‘批判’的主角”[6],等等。这些言语无疑折射出群体压力的影子。

(3) 群体耗散力。“学霸宿舍”群体内,各成员之间相互激励、相互扶持能产生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生成群体动力,但同时也会形成一个耗散势场,生成耗散力。耗散力的存在会对群体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降低群体绩效,应引起重视,有效规避。“学霸宿舍”群体耗散力主要表现在:①内在冲突效应。冲突是一种广泛而持久的耗散因素。尽管相比一般大学生群体而言,“学霸宿舍”群体行为趋同度较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群体中个体行为具有较大偶发性、短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同时在这个群体中,由于群体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个体追求、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会有所不同,尤其成员个体的多元化价值追求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对共同的群体目标产生离心减弱效应,耗散群体凝聚力和群体能量。②邻近消极生态效应。“学霸宿舍”群体不可能独置于学生宿舍群之外,群体成员也不可能脱离校、院、系、班等环境,临近消极外界生态会对“学霸宿舍”群体产生负面影响,产生耗散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体绩效。不断改善优化邻近学生宿舍、班级学风、校院治学风气等周围环境,形成邻近生态正能量,对有效避免“准学霸宿舍”出现塌方式破坏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学霸宿舍”群体动力系统中的群体凝聚力、群体驱动力和群体耗散力共生并存于“学霸宿舍”群体中,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抗衡,彼此消化、转化,推动着“学霸宿舍”群体的生成、演化和发展。

三、高校“学霸宿舍”群体培育路径策略

高校“学霸宿舍”群体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并具有其内在生成逻辑的过程。“学霸宿舍”群体现象的学理分析及其形成规律、机理的揭示,为积极探索培育“学霸宿舍”群体提供了学理支撑和理论指导。近年来,笔者致力于探索大学生多元互动异质型群体的培育,并逐渐摸索出一条具有学工特色的大学生多元互动异质型群体模式,取得积极成效,为“学霸宿舍”群体培育积累了经验。

1.瞄准“差异需求”:探索多元异质型“学霸宿舍”群体培养机制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呈现出需求多元化和素质全面化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11]面对新常态提出的新要求,树立多样化人才和人人成才的观念,促进人才培养个性化和精细化,彰显时代魅力是使命使然。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差异化需求,应做到面向全体,承认差异,把握个性,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善待差异,从而实现学生有差异地进步和发展,使差异成为推动个体发展的动力。群体行为理论认为,如果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则属于同质结构;同质性群体在从事比较单纯、大家密切配合且具有连锁性的工作中,可以达到最高的群体绩效。据此,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帮助学生从兴趣、能力、价值观、性格等方面更加系统、全面、清晰地认识自我,“培养和提升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12],为每位学生个体成长奠定基础。通过试点引导学生组建基于自身成长需求的多元化的异质型宿舍新群体,如学习深造型“学霸宿舍”、科技创新型“学霸宿舍”、社会实践型“学霸宿舍”和创业型“学霸宿舍”等。强化顶层设计,持续聚焦、精细化培养,着力探索多元互动异质型高校“学霸宿舍”群体培养机制。

2.把握“阶段特征”:构建“学霸宿舍”群体链条式培育体系

“学霸宿舍”群体的产生、发展经历了相识阶段、过渡阶段、成熟阶段和结束阶段,并且在每一个阶段都具有它的阶段性特征。相识阶段,可以说喜悦和忐忑并存,表面上彼此接纳,行为趋向一致;过渡阶段,简称磨合期,宿舍成员个体差异化突显,矛盾及问题显现;成熟阶段,彼此了解深入,更加亲密和包容,自我发展与群体进步耦合,确定群体愿景,并内化成群体行为;结束阶段,随着毕业临近,该群体行为也随之终结。在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握“学霸宿舍”群体形成阶段性特点基础上,增强过程意识,坚持系统思维,构建高校“学霸宿舍”群体衔接链条式全程化精细化培养体系。对“准学霸宿舍”群体成员进行特质测评、选拔、引导、示范、平台搭建等全过程精细化培养,并注重培育主题化和情景化,让“学霸宿舍”群体的培育效果更加可视化,以增强“学霸宿舍”吸引力和感染力,孵化效应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3.注重“典型孵化”:打造“学霸宿舍”群体示范效应

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影响一片”的思路,培育更多类型的“学霸宿舍”群体,挖掘、孵化群体中“小小鲶鱼”至关重要。积极发挥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同辈群体[13]。遴选具有“鲶鱼”潜质的学生,搭建平台、跟进培育;孵化类型各异的“鲶鱼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因势利导,实施双轮驱动。群体示范效应远大于个体典型效应。组建跨学院、跨宿舍的大学生异质性发展团队,从面上整体推进,形成“学霸群体”气候。实施“鲶鱼”下沉,由点带面,有意识地将“典型”下沉到试点宿舍,落地生根,形成“鲶鱼效应”,创建“学霸宿舍”,形成人人争优秀、宿舍个个竞跑的生动局面,着力打造高校“学霸宿舍”群体的示范效应。

4.警惕“群体盲思”:预防高校“学霸宿舍”群体“协同负效应”

所谓“群体盲思”是指由于群体高度倾向于寻求一致导致的思考能力、事实检验和道德判断的退化,这种退化来自于群体内压力[14]。在对“学霸宿舍”事迹文本实证分析中发现,“学霸宿舍”群体内部存在着“群体盲思”的现象,应引起警惕和关注。例如,针对“学霸宿舍”内需要协商一致的重要事务,如有人怀疑群体大多数的共同观点,群体其他成员会对其施加压力,以此来促使该成员保持沉默或降低其看法的重要性。这种表现,在“学霸宿舍”群体凝聚力强、群体行为倾向高度一致的情况下,显得更为强烈明显。长此以往,该群体成员由于强烈的人际关系导向和群体目标强吸附力,不敢也更不愿意轻易发表自己的异议,从而放弃自己独立的意识和价值观,导致该宿舍事务决策由少数人控制。这样,不利于民主型管理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培养个体创新思维、理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也不利于该群体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更不利于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应注重引导该群体善于借助众人智慧,达到群体行为的正协同效应,进而形成“学霸宿舍”群体和而不同、各抒己见,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喜人局面,以实现“学霸宿舍”群体正能量的最大化。

5.鉴戒“蝴蝶效应”:避免“学霸宿舍”群体失灵和塌方式破坏

培育“学霸宿舍”群体要警惕“蝴蝶效应”,不要轻易放过任何小事情和不良倾向苗头,那些不经意的微小行为也会产生严重后果。“90后”“00后”的孩子是个性鲜明的一代。部分学生缺乏同理心,不太懂得宽容和换位思考,又欠缺人际交往沟通的技巧,偶尔出现“宿舍危机”也属正常。这种“宿舍危机”往往诱发于一个小行为和小摩擦。这种小偏差或小摩擦,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群体失灵”的现象,形成紧张的势不两立的“对立小群体”,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潜在的影响,严重时会诱发心理疾病。即使再小的偏差行为或摩擦,如解决不好,也会降低高校“学霸宿舍”凝聚力和驱动力,势必会产生和增加耗散力。当出现通过做个体工作已不能有效地改变宿舍群体关系局面时,应考虑重组宿舍群体结构,重新构建“学霸宿舍”培育新主体,使新的“学霸宿舍”稳定性重新确立起来。坚持预防性指导理念,提前研判和及时消除微偏差,警惕“蝴蝶效应”。力戒学生宿舍“群体失灵”现象出现,避免“准学霸宿舍”流产和出现“塌方式破坏”。

猜你喜欢

凝聚力学霸宿舍
热得快炸了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Adult duodenal intussusception with horizontal adenoma:A rare case report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推动企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再见了,我暗恋的学霸妹妹
学校到底是谁的
我是『学霸』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