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中医护理的效果及护理要点分析
2019-02-09杨琼
杨 琼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122)
腰间盘突出症是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病,本病的发生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腰部外力损伤、腰姿不正确具有密切的联系,中医将其归属于中医“痹症”、“腰腿痛”范畴,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肢,甚至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1]。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5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从而论证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中医护理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2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9:5(18/10),年龄在20岁至77岁,中位年龄为(53.2±1.2)岁,患者腰部不适至入院耗时最短为1天,耗时最长为5天,平均病程(2.4±0.2)天。对照组2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7:11(17/11),年龄在20岁至75岁,中位年龄为(53.5±1.3)岁,患者腰部不适至入院耗时最短为1天,耗时最长为5天,平均病程(2.3±0.2)天。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出现腰部疼痛、疼痛向下肢放射,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症状,体格检查显示患者腰椎侧凸、腰部活动受限、腰部病变椎间隙明显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患者均经腰部X线平片以及CT检查确诊,符合腰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标准,。(1)排除既往有腰椎疾病病史患者。(2)排除合并全身性感染或腰部感染患者。(3)排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且基础性疾病控制不佳患者。(4)排除合并认知功能、意识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1)为患者创建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保证患者病房洁净,床铺干燥,给予患者硬板床,若患者局部疼痛剧烈可适当给予镇痛药。(2)患者在进行牵引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牵引流程、牵引作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嘱患者在牵引前20分钟排空大小便,穿棉质宽松的衣服,取膝屈髋位,患者在进行腰椎牵引前应适当进食,避免空腹或过饱致使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出现头晕、腹部憋胀等症状;牵引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髂缘部皮肤,防止该处因长期受压出现破损;患者牵引治疗后应恢复原体位且静置30分钟,每次牵引的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每天牵引1次。
1.3.2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中医护理,中医护理主要提下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志护理:患者由于肢体不适可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在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关心患者,体贴患者,向患者介绍相关治疗操作实施的意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饮食护理:对于少气懒言、舌上有瘀斑,要不刺痛等气滞血瘀型患者嘱患者日常适当增食黄鳝、桃仁、红酒等食物;对于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肝肾亏虚型患者日常应增食羊肉、桂圆等食物。(3)中药熏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五加皮、透骨草、当归、伸筋草等具有活性通络止痛的药物进行中药熏洗,将上述药物放入水中煎煮,将药汁置入熏蒸床或熏蒸室内,给予患者中药熏蒸治疗,患者每两日中药熏蒸一次。(4)针灸:患者取背卧位,选取患者肾俞、命门等穴位进行针灸,患者每两日针灸一次,针灸后应使用无菌纱布覆盖针孔。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两周后腰间盘突出症恢复情况,优秀: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患者可日常活动正常,良好: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患者可日常活动明显改善,需他人协助。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患者日常活动完全依赖他人。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同时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其计数资料用n/%进行表示,组间检验用x2;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临床疗效,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共有27例患者病情好转,对照组22例患者病情好转,实验组病情好转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3 讨 论
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中医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根据个体体质差异给予饮食护理,对患者实施重要熏洗、针灸、情志护理等特色护理,传统中医认为腰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个体患者局部筋膜失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情志护理可增强患者对临床治疗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2]。中药熏洗其药效通过肌表直接深入腰椎病变部位,针灸治疗通过刺激患者腰部腧穴,达到改善患者腰部气血运行的效果[3]。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中医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