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2019-02-09陈加妹
陈加妹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江苏 盐城 224000)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常常发生意外事故所导致严重创伤,严重的意外创伤常常因为患病原因不明,身边没有熟悉的亲属等无法获知患者的身份及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等,为急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患者常常会因为内脏出血等造成的失血性休克而死亡,为减少急救时的死亡率,有效的急救护理模式至关重要。临床研究发现,通过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加急诊抢救效率,使患者预后恢复最佳身体状态[1]。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模式是我国当代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事故现场急救、院内急救、专科诊治、手术、术后康复护理等,最大效率的救助患者,尽可能的保住患者的性命,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次研究对126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以探讨常规急救护理及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需要急救的12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是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的。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3例为对照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39.27±3.07)岁;63例为观察组,给予患者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38.06±2.85)岁。纳入标准:(1)实验研究均是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2)患者无严重心血管等疾病,心梗等;(3)患者无一些恶性肿瘤等疾病;(4)患者精神正常,无精神疾病或癔症等。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进行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癌症等严重疾病;(2)患者患有高危传染病;(3)患者自身体质不佳,不能耐受实验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临床医生做好急救工作。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模式,主要内容:(1)成立一个护理小组,组长由经验丰富的急诊科护士长担任,组员由各个科室的骨干护士组成,总共12名成员,其中还有4名为全科护士,由专人负责各个科室、救护车、血库、手术室等急救准备的相关协调。和120指挥系统联网,随时监测救护车动态,根据位置给予急救安排及设置急救方案,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氧疗,尽量减少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入院抢救前做好交接工作,以提高急诊抢救效率[2]。(2)入院后做好分工工作,专人负责吸痰、气管插管工作已恢复患者通气功能,专人负责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等,另外派人联系患者家属等,大家分工明确,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3)注意相关科室的联系,首先对患者进行CT、B超等检查,检查后对重症创伤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根据患者病情优先转入其他科室进行专科治疗[3]。
1.3 本文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标准和方法为:(1)护理满意度:最终回收问卷进行统计计算比例[4]。(2)并发症发生率及急诊抢救时间:最终回收问卷进行统计计算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的数据都使用SPSS 21.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0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7.7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9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05%),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所需时间18.46±2.01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34.67±3.37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严重创伤患者常常皮肤表面损伤合并内脏器官损伤,常常病情、病因复杂,患者常会由于漏诊、失血性休克等原因造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针对此类患者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有的患者甚至丧失了急救的机会,受到创伤后数分钟内就死亡,为了救治严重创伤的患者一方面要缩短急救流程,简化转诊步骤,提高急救速度,以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5]。
传统的常规急救流程往往由于急救流程过于繁琐,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步骤而导致延误了最佳急救时间,也会由于各个科室之间配合不默契,导致出现漏诊现象。而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正相反,打破了急救常规,简化了一些不必要的步骤及流程,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急救效率,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6]。
综上所诉,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对于严重创伤的急救效率明显有所提高,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患者救治成功率,在临床急救中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