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患儿母亲中的应用效果

2019-02-09杨小青齐爱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护患科室产后

杨小青,齐爱华

(西安市儿童医院门诊内科,陕西 西安 710003)

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烦躁、易怒等情绪低落症状(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残害婴儿现象或产生自杀倾向),一般会在产后持续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严重影响妇婴的身心健康和婚姻家庭关系[1-2]。现代社会中,女性承担着事业和家庭的双层责任,分娩期间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容易引发抑郁症[3]。患儿生病住院会打乱家庭原有的生活秩序,增加家庭成员的压力,有产后抑郁倾向的母亲的不良情绪会更加严重,这就给护理人员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与困难,护患冲突一触即发。为了帮助患儿母亲对抗不良情绪,和谐护患关系,降低护患冲突发生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科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某儿内科住院的患儿母亲,患儿年龄35天~12岁,患儿母亲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9.3±5.6岁。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数据真实有效。所有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知晓且同意本文研究的患儿母亲。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有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病史。

1.2 方法

1.2.1 抑郁自评量表(SDS)

患儿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向患儿母亲发放抑郁自评量表,量表包括20个条目,每项1~4分,统计各个项目得分,计为SDS量表的粗分,然后将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为最终得分,根据国内常模数据,标准分>53分,表明有抑郁症状,得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4]。责任护士按照统一的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填写要求,被调查者按指导语完成,问卷填写完后当场收回。本研究共发放问卷988份,收回98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186例患儿母亲有产后抑郁倾向,得分为61.58±4.15分,患儿年龄≤1岁。

1.2.2 护理干预方法

(1)护里人员:①要求护理人员在面对有产后抑郁倾向的患儿母亲时,保持平和心态,同情理解患儿母亲,包容患儿母亲的情绪及过激的言语,治疗护理患儿时,充分顾及并尊重患儿母亲的感受及情绪,使用文明用语,禁用刺激性言语;沟通时多用建议性话语,禁用命令式、不容商量的语气。②推荐科室沟通能力、技术水平强的责任护师24小时内与其建立一对一的信任关系,留责任护士的电话,随时联系沟通。③护士长每天与患儿母亲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患儿母亲通过诉说释放情绪,耐心倾听患儿母亲的诉说,发现其不良情绪,及时给予疏导;同时让患儿母亲感觉自己很受重视,愿意信任护理人员④护理人员主动讲解婴幼儿生长发育、喂养相关知识、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方法,同时一定要鼓励、肯定患儿母亲喂养、管理患儿的能力,增加患儿母亲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⑤每天医护一起交班患儿病情及患儿母亲情绪倾向,当日在岗人员在面对患儿母亲时做到心中有数,树立积极主动服务意识。⑥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交谈的语气和态度,做到语气温和,态度真诚,沟通时运用“利她原则”,使患儿母亲真切的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2)家庭成员:引导家庭成员理解患儿母亲,尤其患儿父亲包容患儿母亲,花时间在医院陪同患儿及母亲,同时家庭成员不能被妈妈情绪带跑,要开导疏通妈妈的不良情绪,必要时给予情绪行为的迁就。(3)护理延伸:主动留科室电话给患儿母亲,主动与患儿母亲交朋友,方便患儿母亲出院后咨询沟通,赢得患儿母亲信任,同时也让患儿母亲感到来自社会的关爱,感到孩子生病不用那么害怕紧张,有利于走出不良情绪。

1.3 评价指标

患儿出院时,责任护士再次发放SDS量表,将得分与干预前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比组间数据关系。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比较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为[n(±s)],组间数据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为标准界定,分析组间数据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患儿母亲SDS得分比较

干预前患儿母亲SDS得分为61.58±4.15分,干预后患儿母亲SDS得分为49.83±1.53分。干预前后比较,t=11.32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满意度比较

2016年1月~12月科室共发生护患冲突22例,患者满意度为90%;2017年3月~2018年2月科室共发生护患冲突2例,患者满意度为97%。2016年与2017年患者满意度比较,x2=7.184,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1)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1岁以内患儿母亲的产后抑郁情绪。本研究显示,1岁以内的患儿母亲存在明显的产后抑郁倾向,SDS得分为61.58±4.15分,护理干预后患儿母亲SDS得分为49.83±1.53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抑郁是指在妊娠到哺乳阶段中,产妇因生理和心理状况的改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心理障碍。产后抑郁与社会因素、妊娠因素以及产妇自身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精神错乱[4]。产后抑郁属于心理障碍疾病,因此除了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加强心理干预也是治疗产后抑郁的重要手段。研究证实,产后抑郁患者经正确心理疏导治疗后,其相关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5]。

(2)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显示,2016年1月~12月科室共发生护患冲突22例,患者满意度为90%;2017年3月~2018年2月科室共发生护患冲突2例,患者满意度为97%。2016年与2017年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产后抑郁的患儿母亲表现为敏感,精神高度紧张,易哭泣、易发脾气、容易较真,提防他人、失去自信、自责自己使孩子生病、甚至迁怒他人,患得患失;护理人员不理解,觉得这样的妈妈是神经质、不可理喻,大家都不愿意去给有这样母亲的患儿实施治疗护理;患儿母亲与护理人员互相不满意,导致这一部分母亲成为儿科护患冲突的高发人群。通过发放SDS量表,挑选出有明显产后抑郁的患儿母亲,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使护理人员与患儿母亲成为朋友,有效改善医护患关系,创造良好诊疗氛围,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之,在儿科护理实际工作中,要多关注产后抑郁情绪对患儿母亲的影响,实际工作中在接待1岁以内的患儿家长,尤其是患儿的母亲时,护理人员应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包容理解,支持帮助她们,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猜你喜欢

护患科室产后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