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的临床分析
2019-02-09秦小霞
秦小霞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脑出血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以老年人为主要病发群体,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点。如此一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难度,并提高了致死率和致残率[1]。为了进一步研究脑出血意识不清,昏迷患者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以2015年~201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2019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证实;患者意识不清,但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家属知晓本次研究详情,并自愿参与其中。同时,将不配合研究者、合并严重免疫性疾病者、肿瘤患者排除在本次研究之外。
按患者入院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区间为41~89岁,平均年龄为(65.0±24.0)岁,;观察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区间为45~85岁,平均年龄为(65.0±20.0)岁,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相同,对比结果呈P>0.05,表示本次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皮肤、口腔等进行护理,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和干燥等,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训练、拍背训练等,并保持各种管道畅通,帮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等;
观察组则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包括:(1)语言促醒:在床边对患者的床号、姓名等进行呼喊,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促进患者苏醒。同时,嘱咐患者的家属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可以利用报纸、故事、日记等唤起患者的记忆。通常情况下,语言促醒的时间应保持在30~45 min之间;(2)听觉促醒:主要是利用一些柔和、舒缓的音乐,对患者进行播放,使其沉浸在音乐中,每天播放3次,每次播放时间控制在15 min。此外,还可以为患者播放新闻、广播等,充分借助多元化的声音,帮助患者恢复听觉;(3)视觉促醒:主要是对患者的视觉进行刺激,可在每天早晨6:00、晚上19:00两个时间段,采用关灯1 min、开灯1 min的方式,对其进行刺激,交替进行5次即可。同时,可以将一些有趣的事件、社会新闻、家庭故事等拍摄成视频短片让患者观看,促进患者的意识转清。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苏醒时间。
利用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对患者昏迷情况进行评分,分值为3~15分,得分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严重;
采用功能障碍(DFS)评分表对患者功能障碍进行评分,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并对期进行评分。分值为5~10分,得分越高,表明脑功能恢复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有意义。
2 结 果
2.1 苏醒时间对比
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为(18.21±4.03)d,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为(11.53±3.77),数据对比,结果显示t=7.05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GCS、DFS和脑功能评分对比
对照组GCS评分为(7.41±1.66),观察组GCS评分为(9.33±1.83),数据对比,结果显示t=4.531,P=0.000。
对照组DFS评分为(13.03±2.03),观察组GCS评分为(8.11±1.91),数据对比,结果显示t=10.293,P=0.000。
对照组脑功能评分为(7.12±0.89),观察组GCS评分为(8.74±0.52),数据对比,结果显示t=9.164,P=0.000。
三组数据对比,结果均呈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结合以往临床研究显示,多数脑出血患者常常出现意识不清,昏迷不醒的状态,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病情恢复,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目前,针对意识不清的患者,临床上尚未出现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鉴于人体脑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再塑性,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脑出血昏迷通常是因为脑部存有积血没有完全吸收,昏迷的时间通常和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有着直接关系。而通过多感官的刺激,通常可以使患者的神经元的兴奋性有效提升,从而促使患者的清醒。
在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从听觉、嗅觉、视觉、触觉、肢体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多感官刺激,进而有效提升了患者各个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使其不再处于被抑制的状态下,并促进人体大脑能够正常运作。具体来说,通过语言刺激,可使得患者获得听觉信号,以促进其知觉的恢复,并促进其中枢神经功能快速恢复;听音乐则可以对患者生理感知进行刺激,并愉悦心理,诱发患者听神经冲动,使其大脑皮层兴奋,并加速苏醒的速度[2]。
本次研究结果也充分表明:对患者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且GCS评分、脑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DFS评分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促进了患者塑性,护理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