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体位护理在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中的价值分析

2019-02-0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延续性体位中风

吴 云

(扬州江都中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1]。肢体功能障碍是中风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2]。针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临床上常通过康复训练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大多患者仅接受短暂的院内治疗而忽视治疗时间[3]。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性体位护理在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中的护理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74例,均为首次发病,有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自愿参与本研究,且排除病情不稳定、其他中风后遗症、精神病史及认知障碍者。其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47-78岁,平均(62.53±3.57)岁;病程28-87d,平均(56.43±3.63)d,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研究组37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给予延续性体位护理,具体为:规范卧-坐-站-走体位的干预方法,(1)坐位: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先从半坐位开始,以30°为宜,当患者可坚持0.5h以上且无任何不适时在逐渐增大角度,直至直立坐位为止,然后再行床边坐起训练。嘱患者先侧移至床边,采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外,旋转躯干用健手将自己推至坐位。(2)站位:指导患者双手叉腰,身体前倾,作抬臀站起动作,负重能力强化后嘱患者独立直行站立,然后依次行扶站、平衡杠辅助站立,直到独立站立。(3)走姿:协助患者在平衡杠辅助下将重心移至健腿,膝关节弯曲,在护理人员辅助下将患侧骨盆向前下方移动,预防在行走时患肢外旋。指导患者身躯挺直,重心前移,护士站立于患者侧后方预防患者膝关节伸屈所致的图发现膝反张。当患者患肢负重能力提高后直到其借助助行器及拐杖进行行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每日循序渐渐地向患者传达体位护理相关知识,并通过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不断调整方案,连续干预3个月,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一次。

1.3 评价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 I H S S)评分、行走功能(FAC)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评价患者干预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NIHSS评分标准: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FAC评分:0-10分,分值越高表示行走功能越好;Fugl-Meyer评分少于14分表示患者伴有平衡功能障碍,分值越低表示障碍越严重[4]。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来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干预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NIHSS评分为(5.31±1.28)分,F A C 评分为(9.11±0.5 3)分,F u g l-M e y e r 评分为(1 0.6 2±1.2 4)分,对照组患者的N I H S S 评分为(9.62±1.34)分,FAC评分为(4.61±0.87)分,Fugl-Meyer评分为(6.58±0.76)分,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率

研究组患者满意17例,一般15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满意14例,一般13例,不满意7例,满意率为79.41%,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

3 讨 论

延续性护理主要是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的一种干预模式,具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通过实现医院-家庭护理延续,从而促进病情康复[5]。延续性体位护理是延续性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卧-坐-站-走体位的干预方法,帮助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以提高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AC及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延续性体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护理质量,在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延续性体位中风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