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9-02-09李慧敏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椎间盘

李慧敏

(临汾市骨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在骨科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 (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属于常见病症,且男性多于女性[1]。目前,中西药内服、针灸、理疗等多种形式的及手术治疗已在临床上逐步推广开来,其中椎间孔镜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具有方便简单、效果确切的优点,是临床常采取的治疗策略[2]。为此,本研究对经皮穿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作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的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上对腰腿痛病症所明确的标准,并所有对象经临床腰椎CT与腰椎MRI诊断后,被判定为腰椎间盘突出。除此之外,排除腰椎存在畸形、结核、肿瘤等现象的患者;以及身体状况不足、且具有重大肾脏性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者;孕妇、哺乳期妇女。

按上述标准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男178例,女62例,年龄(68. 33±6. 34)岁,病程(4.15±0.46)个月,病变位置 L 4 ~ L 5 64例,L 5 ~ S 1 41例, L 4 ~ L 5 与L 5 ~ S 1 同时病变15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的或脱出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决对神经根的压力,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清楚的用各类抓钳修复破损的纤维环,皮肤切口仅7mm,如黄豆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一针。将突出的椎间盘彻底摘除,术后进行彻底止血、抗感染。

1.2.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准确剖析,了解他们的应激状态,掌握鲜明的心理特征,对患者进行较强针对性的心理指导。手术时向患者简单介绍所进行的步骤,让患者对手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使得患者具有较好的心理准备,减少应激反应程度[2]。

手术前一天,在通便药物的辅助下排空肠道,为次日手术透视定位做好准备。手术当日临进手术室前排空小便,避免插导尿管,术前应正确指导及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同时指导患者在床上正确翻身及术后床上功能锻炼方法以适应术后护理的需要。因手术要求俯卧位或侧卧位,术前也应进行体位训练。术前1天注意手术区皮肤及会阴部皮肤的清洁,减少感染机会。

1.2.2 术中护理

因手术要求俯卧位或侧卧位,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固定四肢,胸部,以及膝关节,和小腿保持舒适体位,减少患者术中的不适。随时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渗出情况、生命体征情况,做好护理记录。配合麻醉师的工作,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护士要提高注意力密切配合医生,熟练的各项操作技能,确保器械递送准确快速。

1.2.3 术后护理

出血: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必须要对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其手术结束初期阶段的生命指数稳定性。并且对伤口出血量、引流管液体颜色、状况进行了解,以保证其畅通,并及时为患者清理出血处,进行敷药处理。其次,感染:如果患者的伤口渗出大量的液体,那么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并重新敷药包扎,保证伤口干燥整洁卫生。在对患者进行引流期间,必须要实现操作的无菌管理,做好管道护理工作。且在患者进行手术后三天,给予其抗生素。第三,医护人员要重视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所出现的疼痛症状,以及可能持续的时长,适当时期需要帮助患者更换体位,或者进行注意力转移等来缓解其疼痛感。如患者疼痛感异常强烈,则可根据医嘱对其应用镇痛类药物。最后,则是需要进行活动指导:首次活动要由护士进行指导,需要佩戴腰围、支具[4]。手术后3-5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术后反应”也可以出现新的症状,如麻木,疼痛,酸胀无力等。术后严格遵医嘱可以避免发生。在卧床时,应行仰卧直腿抬高,空中蹬车活动,避免神经根粘,恢复期时,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地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并逐步增加站立行走距离,以增强腰椎稳定性,防止复发,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姿势。3月内不得进行体力劳动,活动频率以患者不感觉疲劳为宜,逐渐增加活动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本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对比

治疗前本组VAS评分为7.21±4.18,治疗后为3.58±2.02,治疗后本组VAS评分明显减少,护理后显著低于护理前,对比有明显差异(t=23.17,P<0.05)。

2.2 本组ODi对比

治疗前本组O D I 评分为3 0.2 1±4.1 8,治疗后为18.237±5.02,本组ODI评分护理后明显低于护理前,对比有明显差异(t=25.36,P<0.05)。

3 讨 论

对于腰间盘症状的治疗而言,通过采用传统保守方法为非手术方式,通常较多应用腰椎牵引,药物治疗等物理方式来代替手术,借此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但是治疗所需住院时间较长。椎间孔镜治疗可以清楚观察椎间盘位置形态,提高手术精准性,降低机体创伤。手术过程中要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准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应激状态,为手术做好准备;手术中,要配合医生护理;手术后,要做好巡视、运动指导、并发症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本组VAS评分为7.21±4.18,治疗后为3.58±2.02,治疗后本组VAS评分明显减少,护理后显著低于护理前,对比有明显差异(t=23.17,P<0.05)。治疗前本组ODI评分为30.21±4.18,治疗后为18.237±5.02,本组ODI评分护理后明显低于护理前,对比有明显差异(t=25.36,P<0.05)。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配合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突出,操作简单便捷,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