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非替尼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

2019-02-09郑德玉

关键词:吉非控制率放射治疗

郑德玉

(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放疗科,黑龙江 鸡西 158300)

在我国,肺癌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占85%,约30%的患者会发生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不到5个月,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常用方法,但副反应较大,患者的生存质量低,效果较差[1]。吉非替尼为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多种研究表明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2]。本文主要研究吉非替尼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中心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伴发脑转移患者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经病理切片证实,脑转移经CT证实,以上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6~71岁,平均(61.5±7.6)岁,腺癌20例,鳞癌5例;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7~70岁,平均(62.4±7.3)岁,腺癌18例,鳞癌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癌症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全脑放射治疗,全脑放疗采用6MV X射线加速器,40Gy/20次,共四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250 mg/天,空腹口服,直至疾病进展。

1.3 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参照实体瘤治疗疗效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疾病控制率(DCR)=(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总数×100%,客观反应率(ORR)=(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数×100%,数值越大表明治疗效果越好。根据美国癌症研究所制定的毒副作用评价标准进行不良反应评估,其中Ⅰ和Ⅱ度为轻度不良反应,Ⅲ、Ⅳ和Ⅴ为重度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25例,完全缓解4例(16%),部分缓解7例(28%),疾病稳定11例(44%),疾病进展3例(12%),疾病控制率为88%,客观反应率为44%;25例,完全缓解1例(4%),部分缓解3例(12%),疾病稳定9例(36%),疾病进展12例(48%),疾病控制率为52%,客观反应率为16%。二者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食欲下降、和肝功能损害等,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5%,为肺部常见的恶性疾病。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发现时以是中晚期,约30%伴有脑转移,多数患者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生存时间不到5个月。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常用方法,但副反应较大,患者的生存质量低,效果较差,有些患者不能耐受而停止治疗。

吉非替尼为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通过与ATP竞争结合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催化区抑制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增殖、生长、存活有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促进癌细胞的死亡,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另外,吉非替尼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病变部位,对脑转移的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吉非替尼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92%,客观反应率为36%;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52%,客观反应率为16%,二者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论是吉非替尼联合放疗还是单纯的放疗,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吉非替尼联合放疗相对于单纯的放疗,可极大地缓解病程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下一步应扩大样本量,提供更为精确的临床数据。

猜你喜欢

吉非控制率放射治疗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除痰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H1975荷瘤小鼠Twist、Fibronectin表达的影响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