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青紫发生的研究进展

2019-02-09程苗苗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青紫皮下肝素

程苗苗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38)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临床中重要的抗凝药物之一,临床应用十分广泛[1],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生物利用度较高,血药浓度半衰期较长,因此具备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降低普通肝素出血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防治血栓的推荐药物之一[2],但是在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过程之中,药物所致注射区域皮下青紫和疼痛疼痛问题不容忽视。黄和平[3]等报道,低分子肝素皮下常规注射后,其出血发生率超过30%,最大青紫直径可达100mm[4]。发生低分子肝素注射后皮下出血问题后,对后续注射部位选择造成了一定困扰,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致使低分子肝素注射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5]。鉴于此,本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对于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推注时间、按压时间做了比较,筛选更为适合于临床应用的注射方案,以期指导临床低分子肝素应用。

1 注射部位方面

主要包括如下几种:脐周左右5cm、脐周左右7cm、脐周左右10cm,相关学术研究研究结果总结情况如下:不同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之间患者发生青紫及出血问题未见显著差异(P>0.05)选择部位:采取半卧位腹部、脐周围,上下5cm,左右10cm,尤其针对部分肥胖患者,脐周左右10cm处区域皮肤提捏情况较好。

1.1 十字法

低分子肝素钙一般每日需要皮下注射两次,十字法就是以患者肚脐作为中点[6],作“十”字线将其腹部分为4个区域,并按照注射日期及时间确定注射位置,例如,注射日期为单号时,注射左侧腹部;注射日期为双号时,注射右侧腹部;上午注射上侧腹部;下午注射下侧腹部。在实际注射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日期及时间轮换注射区域[7]。

1.2 表盘式轮换注射法

该种方式仍以肚脐为中心点,按照钟表将患者腹部均分12个区域,根据不同时间在不同区域之中注射。例如,1至6时区域为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注射位置,7至12时区域为星期一至星期六下午注射位置,周日上午注射位置为3时区域,下午注射位置为9时区域。该种方式注射重复性较低,患者局部药液浓度得以有效控制,对降低出血率及青紫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2 注射方式

与斜刺法相比,垂直进固定效果较好,针头探入深度较深,促使药物深入肌肉组织内部,因其药物吸收效果较好,因此降低了硬结发生率。在注射时让患者屏住呼吸,针头局部滑动或位移发生率较低,能够降低毛细血管损伤,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另我们抽药液时抽入针筒0.1ml空气,这0.1ml的空气可将残留在针筒乳头和针梗内的0.05ml药液全部注入皮下组织,在拔针期间能够避免药液溢出,患者注射后皮肤青紫面积得以显著控制。

3 推注时间

持续注射10s后等待10s的方法耗时少,能够降低护理人员操作时间,同时避免患者发生不良情绪,减少青紫面积,降低疼痛水平。

4 按压时间

无需按压。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进行分析,注射完毕按压提升了人为因素创伤发生比例,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而临床护理工作负荷重,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低,也有报道称护士会指导患者或家属自己按压,自行按压力度无法保障,极易造成按压力度过大出现毛细血管损伤,而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按压一般需要5min至10min,极大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时间。

5 注射后出现青紫处理方法

若出血面积>2*3cm,或注射区域发生硬结及疼痛感,要采取措施及时处理,降低患者活动量,避免2次磕碰注射区域,降低皮下出血发生比例。可采用冷敷方式予以处理,缓解患者症状。可给予患者50%硫酸镁和马铃薯湿敷,促进病灶位置血肿消退速度。也可采用康惠尔透明辅料敷贴。

结论: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十字法”或“表盘式轮换注射式”垂直进针,将预留的0.1ml空气全部推入皮下组织,拔针后不用指导患者按压针孔,进而降低患者发生皮下青紫、出血、血肿等并发症,还应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有关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若一旦发生出血或其他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保证治疗期间的安全。

猜你喜欢

青紫皮下肝素
青紫舌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桃子、李子和松子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