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用于胃肠肿瘤术后患者对其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探究
2019-02-09马静
马 静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胃肠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1]。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究护理干预用于胃肠肿瘤术后患者对其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故选择了我院在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本研究中选择了我院在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为42~72岁,平均年龄为(51.28±2.05)岁,其中肠癌25例,胃癌15例,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为41~70岁,平均年龄为(50.21±2.17)岁,其中肠癌23例,胃癌17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肠肿瘤,且均排除心肝肾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等其他相关疾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本研究可以进行,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措施以及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以及营养支持。
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入院时可根据患者要求安排病房,保证每天病房内空气流通且温度湿度适宜,手术前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目的、方法和过程等,发放疾病相关知识手册供患者阅读,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过程中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告知其术后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和并发症的处理措施,进行饮食指导,多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术后六小时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运动等活动,嘱咐患者进行缓慢深呼吸,患者卧床期间应进行四肢特殊功能锻炼,上肢及手指可进行屈腕转腕握拳等活动,下肢及脚趾可进行伸屈膝、屈踝转踝、十趾并拢伸直等活动,缓慢进行,强度适当。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各项资料的统计和处理选择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其中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代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胃管留置时间比较结果
常规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胃管留置时间分别为(55.03±7.42)h、(67.19±10.45)h和(32.16±7.29)h,护理干预组患者分别为(46..63±6.27)h、(55.52±8.36)h和(21.89±5.34)h,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胃管留置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3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5%,护理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为5例,发生率为12.5%,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3 讨 论
胃肠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手术切除肿瘤创伤较大,而且麻醉药物和手术操作会使患者胃肠功能受到影响,抑制胃肠蠕动从而导致患者发生腹胀,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术后愈合[2],虽然胃肠蠕动会逐渐恢复,但若长期受到抑制则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有效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这与国内学者陈文等报道内容相近[3],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