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2019-02-06胡翠娜
胡翠娜
摘 要:伴随教育创新的不断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形式在教育领域得到极大的关注。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以及小学生水平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将阅读教学与读写一体化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阅读、写作、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读写一体化
引言
读写一体化即在文本这一载体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来实现写作,并且在写作过程中锻炼阅读,有利于开发小学生思维,并且提高阅读、写作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一体化,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正确认知读写一体化,让学生能够享受阅读,在其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读写一体化教学作用
阅读、写作是小学语文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并不成熟,所以无法准确地辨别一些新鲜事物。作为教师则要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真正投入到课堂当中,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保证语文教学效果。组织语文教学期间,阅读、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学生能够在阅读理解期间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且通过写作练习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1]。
二、读写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而言,阅读是其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教师在语文教学运用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在学生阅读期间指导一些写作的方法与技巧,随之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写作技能,为语文写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非常多的名著,这是阅读、写作可以选择的有效素材。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教师需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基础,带领学生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深入阅读,了解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其中蕴藏的情感,将作者所处的境遇与思维进行联系,掌握这种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表达能力。以“跑进家来的松鼠”一课教学为例,在教材中作者本意是通過对松鼠的描写抒发自身对于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师便可以立足于这一点,让学生阅读文章中松鼠描写语句,结合作者所使用的写作形式,分析作者在大自然中融入情感的有效方法。鉴于此,读写一体化教学期间,学生一方面可以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另一方面也能够掌握动物描写的方法,在今后写作中加以运用,为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写水平。
2.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阅读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被一些事物吸引,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开,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向学生灌输写作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学生个性特征调整语文阅读教学方案。学生则要在语文课堂上注重知识累积,期间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适当拓展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组织语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要积极激励学生,阅读中的名词佳句要及时记录下来,通过理解、背诵提升语言表达以及审美水平。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作文语言技巧之后,教师便可以代理学生在作文创作中运用,将语文知识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以“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文中以故事发展过程为背景讲述了抗日战争年代五名壮士为了保护群众,使主力能够顺利转移,将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事件。当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可以有效提高其阅读素养,同时也能够培养爱国精神。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文中查找一些特殊的词语、段落,将阅读练习、学生理念教育充分融合。例如课文中的第二段,将人物动作、形态详细的描写出来,学生在阅读这一段时,便可以深入分析其中一些语句,体会人物、动作的描写方法,为阅读、写作练习奠定基础。
3.优化语文作业设计
读写一体化教学并不只是在课堂中运用,也可以将其拓展到课外。特别是课后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已经掌握文章写作手法之后进行课外阅读,并且逐渐延伸到写作联系,将读、写融合,使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将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在写作训练中得到体现,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以“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并且将描写小艇的段落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在课下的时间进行阅读,并且布置作业,让学生描写一种通工具。这样学生可以在阅读期间积累一些事物描写的手法,运用到写作练习中,真正提升阅读与写作水平[2]。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读写一体化的运用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则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掌握读写一体化的精髓,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一些写作手法,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实现阅读、写作水平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国军.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OL].学周刊,2019(05):82-83[2019-01-03]
[2]李欣娜.小学六年级语文与初中语文顺利衔接的教学策略[J].教书育人,2018(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