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2019-02-06张星
张星
摘 要: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仅是民主党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基本要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深入了解新时代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S市X区为例,总结分析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3163(2019)06-00037-06
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两会”期间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1]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党的干部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民主党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于推动新型政党制度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也具有战略意义。从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看,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让多党合作事业后继有人,赋予新型政党制度以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体现和增强新型政党制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为深入了解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S市X区的调研为基础,总结分析了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做好新时代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一、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民主党派的组织架构来看,地、市一级民主党派组织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某直辖市某区级民主党派组织的调研,笔者在了解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参照2016年党派换届的年龄口径,为民主党派区委2021年换届,以及更长时间周期的建设发展考虑,本次调研重点关注了X区各民主党派1965年12月31日后(简称“66后”)和1970年12月31日后(简称“71后”)出生的干部。
截至2018年6月30日,X区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等七个民主党派,共有民主党派成员2823人。其中,1965年12月31日后出生者1207人,1970年12月31日后出生者780人。
中共十八大以来,X区各民主党派的总体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年龄结构和分布情况等得到改善,在后备干部占在职成员人数的比例、后备干部担任实职和正职的比例、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的政治安排等方面在S市均处前列。
(二)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X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后备干部总体数量不够充足、结构不够合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各个环节不够完善等问题。
1.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总体数量不够充足
X区民主党派在厅级、处级、科级各个层级的后备力量总体上仍不够充足,特别是各民主党派符合换届年龄要求的处级、科级干部数量较少。
据统计,X区各民主党派处级干部(含企事业单位干部)中1965年12月31日后出生者8人,其中正处级1人,副处级7人。各党派副处级干部普遍少于3人,其中民革、民建、致公党、九三学社没有此年龄段的副处级干部。X区各民主党派处级干部(含企事业单位干部)中1970年12月31日后出生者7人。其中,正处级1人,副处级6人,民革、民建、致公党、九三学社均无此年龄段的副处级干部。由此可见,X区各民主党派处级干部虽以“70后”为主,但总体人数偏少。
X区各民主党派科级干部(含企事业单位中层干部)中1965年12月31日后出生者81人,其中正科级31人、副科级50人。除农工党外,各民主党派在职成员中科级干部普遍少于8人。X区各民主党派科级干部(含企事业单位中层干部)中1970年12月31日后出生者44人,其中正科级干部14人,民建7人,民盟1人;副科级干部30人,民革、致公党均少于3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統计均包含区属国企和事业单位的民主党派干部,若仅统计公务员序列的民主党派干部,统计数据将明显缩减。例如截至2018年6月30日,民进于1965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副处级干部2人、科级干部10人,均不属于公务员序列。
民主党派干部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面对民主党派干部梯队建设的现实需要和2021年换届的迫切需求,民主党派各个层级的后备干部总体储备尚显不足。从各民主党派现有情况来看,若民革、民进等党派不抓紧培养后备干部,到2021年换届时,党派内部将无符合条件的主委和体制内的副主委人选。
2.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从调研情况来看,X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突出表现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等方面。
近年来,X区各民主党派成员年龄偏大的情况已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后备干部队伍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30日,各民主党派副处级干部平均年龄49.06岁,正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8.26岁,副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6.88岁,年龄梯次结构并不十分理想。从各民主党派1965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科级干部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各民主党派科级干部中出生于1966~1970年之间的占半数以上。民革、民进等党派甚至出现了副科级干部平均年龄大于科级干部的“倒挂”现象。
民主党派干部在层级、行业分布上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从干部层级配置情况看,一些党派出现了正科级人数远大于副科级人数的“层级”倒挂现象。另外,民主党派在公务员系统中发展的新成员数量十分有限。近5年,各民主党派在公务员中发展新成员22人,平均每个党派每年在公务员中发展新成员不到1人。因此,从逐层级培养后备干部的角度来看,民主党派干部的结构分布还需优化。
3.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不够完善
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从运行上来说,涉及到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环节。目前,各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选拔视野还不够宽。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选拔方面,选人视野不宽,导致一些优秀的民主党派成员没有进入党派后备干部队伍。一些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委在选人用人时,会依据某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只考虑中共党员,而将一些优秀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排除在视野之外。
第二,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培养缺乏系统规划。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培养存在缺乏计划、不够系统,培训锻炼的方式较为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在学习培训方面,存在培训力度不够的问题。近5年来,X区各民主党派仅有83人次参加了党派市委主办的中青班,6人次参加了区委组织部主办的中青班,86人次参加了区委统战部主办的中青班。其中,民盟、民建、民进、致公党四个党派5年里无人参加过区委组织部主办的中青班。
在工作锻炼方面,民主党派的后备干部除了本职工作外,主要锻炼形式是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和党务工作等,缺乏挂职、交流、轮岗等方面的锻炼机会。近5年来,各民主党派仅有5名成员有挂职锻炼的经历、3名成员有轮岗交流的经历,这就导致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培养现状与中共党委和组织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民主党派干部自身条件非常优秀,但由于在培养环节缺乏相应的平台和锻炼的机会,不符合相关干部任用要求,从而错失成长机遇。
第三,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动态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各民主党派都建有后备干部人才库,但对于符合哪些条件的党派成员应该纳入后备干部名单,纳入后备干部名单的人员出现哪些情况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在什么情况下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的人员应该从名单中退出等问题,尚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予以解答。管理也是服务,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需求,必然会影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效。
第四,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推荐使用的渠道不够通畅。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在推荐使用方面存在备而不用,或内用而外不用的情况。以科级晋升处级为例,X区2016年党派区委换届以来,各民主党派仅有2人从科级提拔到处级,可见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推荐使用的比例仍有待提高。
二、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归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中国共产党方面看,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各级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工作重视程度有所增强。但仍需注意的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开展党的干部工作时,单纯地将党的干部工作等同于做中共党员干部的工作,忽视了党外干部的地位和作用。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将党外干部工作片面地理解为统战部门的工作,与本单位的组织工作割裂开,缺乏发掘、培养党外干部的主动性,未能领会“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深意。个别基层领导干部甚至认为民主党派的干部不属于党的干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只是民主党派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对民主党派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影响和制约着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
从民主党派方面看,部分民主党派领导干部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期性、战略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充分,未能积极主动地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个别民主党派的领导干部认为后备干部建设是党派上级组织或是组织部门、统战部门需要考虑的事情,仅满足于配合上级组织、统战部门、组织部门等开展干部选拔、推荐等工作,缺乏对本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以X区为例,各民主党派区委几乎都曾在区委会讨论过后备干部建设问题,但仅有民建在区委工作条例中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了具体规划。
从社会大众方面看,一些条件优秀的党外人士对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各民主党派的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对加入民主党派组织心有顾虑,影响了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和后备干部选拔的人才基础。
(二)体制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导致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随意性较大、实效性不强。另一方面,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也存在制度难以衔接的“壁垒”,加大了提升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难度。
第一,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制度“短缺”。关于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等文件有相应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民主党派后备干部使用的相关规定,诸如“原则上要有”、“有一定数量”等比较模糊的表述,不具有刚性约束力和可操作性,容易造成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领导干部对相关规定的认识、理解不尽一致,落实规定的力度和效果也存在差别。
第二,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一些难以突破的制度“壁垒”。民主党派干部以企事业单位居多,而目前在干部的使用上,从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转化为公务员系统干部仍存在制度“壁垒”。因此,盡管一些党派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但无法成功向外输送为行政干部,从而导致不少民主党派的后备干部“备而不用”。
另外,民主党派的后备干部一般需要同时具备专业性、代表性,任职岗位要与其专业、党派界别和个人能力有一定的适配性,导致各个民主党派后备干部能够适配的岗位较为有限。以X区各民主党派区委主委的人选为例,各民主党派区委主委候选人一般需要历经正处级岗位,并具备党派界别的代表性。实际上,X区内符合各民主党派特点的正处级岗位并不多,如适合民盟、民进的只有教育局长、社区学院院长等有限的五个正处级岗位,适合农工党、九三学社的只有卫生系统的三个岗位。而这些岗位,同样适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因此,如果不尽早规划、合理布局,换届时各民主党派主委容易出现党派内无合适候选人的现象。
(三)实际举措有短板
从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运作过程来看,由于缺乏系统规划、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过程的前期、中期、后期都存在相应的短板。
第一,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建设,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更要着眼长远,考虑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党派自身发展和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需要。但目前来看,党委有关部门以及各民主党派自身都缺乏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中长期系统规划,使得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往往缺乏前瞻性、系统性。
第二,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缺乏统筹协调。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往往涉及党的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各民主党派以及后备干部所在工作单位等多个组织,这些组织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沟通协调、职能分工等尚缺乏清晰规定、有力统筹。这样一方面容易导致各个单位自行其是,民主党派、统战部门、组织部门各自掌握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人才库、后备干部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别,影响后备干部培养的适配性;另一方面,也导致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责任难以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加大了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推进难度。
第三,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缺乏监督检查。按照《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规定,“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督促检查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把统一战线工作作为对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是各级党委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2]而有些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一些民主党派也未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导致一些党派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
三、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要有效破解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分体现党派特色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需要从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着手完善。
(一)完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机制
要完善和加强党委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统一领导,形成在党委领导下,组织部门、统战部门、民主党派以及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紧密合作的工作机制,落实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责任。
一是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将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党委和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干部人才工作的总体框架进行规划和部署,支持民主党派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定期召开常委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将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目标责任考评体系,明确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落实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责任制。
二是统筹协调。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不同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党委组织部门、统战部门、民主党派组织分工合理、职责清晰、配合紧密的体制机制。健全党委组织部、统战部“两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共同制定规划、共同物色选拔、共同培养教育、共同考察人选、共同研究使用、共同督促检查的“六个共同”运行机制。
三是宣传引导。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要把统一战线和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加强对统一战线和新型政党制度的宣传力度。
(二)优化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
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发现选拔、培养锻炼、管理考核、推荐使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良性机制。
1.建立和完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选拔机制
各民主党派要将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深度结合,按照“三个为主”、注重质量、保持特色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吸纳优秀人才,保证党派后备干部数量充足,保持年龄梯队结构。要以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为选拔重点,若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中,近期能进班子的后备干部比例较少的,民主党派要在组织部门、统战部门的帮助下,尽早物色、选拔和培养优秀干部。
2.建立和完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培养机制
适应民主党派干部成长规律,由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协同合作,对后备干部分层分类,进行系统、持续、有针对性的培养,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后备干部,实行党派内部安排、政治安排、实职安排、正职安排、社会安排等不同方向的分类培养、分类管理。由组织部门、统战部门牵头协调,针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短板”,为其提供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3.建立和完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基本情况变动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后备干部的各类信息及其变化情况,把群众认可度高、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符合年龄要求的党派成员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并根据后备干部个人情况变化适时予以调整,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体系。
4.建立和完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推荐使用机制
在党委领导下,进一步明确民主党派干部使用规定,明确要求凡是民主党派干部的提拔任用须优先考虑已经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的人员,确实无法在后备干部队伍中选拔任用的,需说明情况并存档备查。要有计划地适当增加民主党派干部的领导职数,努力创造条件使优秀民主党派干部能够更多地担任实职、正职领导职务。对原有配备民主党派行政副职的单位,因党派干部退休或调离等原因出现职位空缺时,原则上应安排民主党派干部,达不到配备要求的,应留出空额适时增补民主党派干部。在党外人士比较集中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应保留适量职位用于安排民主党派干部,从而总体上保证拥有一支数量稳定的民主党派基层干部队伍。
(三)健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在党委领导下,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健全配套制度安排,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一是加强各民主党派的专职干部队伍建设。应发挥党建的示范引领作用,保障民主党派从事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专人负责,有相应的编制和经费保障。加大对专职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将年轻的党派专职干部纳入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予以重点培养。
二是加大政策落实的监督问责力度。将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作為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战部门、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等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给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造成不利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通过严肃问责,推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战部门、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更加重视和支持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层层落实主体责任,从而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立“新”除“弊”:习近平纵论新型政党制度[EB/OL].(2018-03-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3/05/c_
1122491671.htm.
[2]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EB/OL].(2015-09-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22/c_1116645297_2.htm.
责任编辑: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