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在社科研究中的作用

2019-02-06赵莉华

现代交际 2019年24期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技术

赵莉华

摘要: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信息技术借助大数据可以提高定量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减少重复工作、节约人力物力;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大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并针对河北省社会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列举了五个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的大型数据库,建议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加强对技术辅助工具和学术数据库的使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大数据 社科研究

中图分类号:C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242-02

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使社会学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信息技术大数据为例,大数据分析不仅是社会学,也是整个社会科学文献情报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研究工具。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大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特别是如何使用各类大型数据库和专业分析工具,科学、高效地进行社会问题研究,预测重大社会问题,精准、有效地向党和政府提供智库建议,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目前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信息技术能提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

第一,信息技术可以更迅速地捕捉社会发展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社交平台数据;不必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座谈、对照实验等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心理或行为,直接通过大数据便可以了解人的实践行为,寻找行为呈现出的规律性或倾向性。大数据及时、快捷、客观、高效、准确地给出“人群画像”,是目前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好工具。

第二,信息技术借助大数据可以提高定量研究的效率,同时提升准确性。传统数据研究有很大的时滞性,信息技术大量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实时获取相关数据、即时完成数据计算成为可能。比如,想了解某景点旅客入园后分散和集中状况,用“百度定位数据”即可得到准确数据,不需要研究者组织调查小组去各景点做田野调查。又如,想调查某位受访者某段时间的网络消费行为(消费数额、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等),通过支付平台或电商后台数据的“账单”功能,即可得到准确、细致的数据,相比用“回忆+计算器”的原始方式计算,既准确又快捷。

第三,信息技术大数据有助于提高科研效率,减少重复工作,节约人力物力。比如,大型调查数据库的使用,可以减少社科研究工作者的重复、同质化田野工作。数字图书馆和文献平台的应用,可帮助研究者较为全面、宏观地分析同行研究成果、当前研究状况、未来研究趋势。过去的纸质出版物、期刊,汗牛充栋,造成不少重复研究、无效研究,既浪费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也浪费国家的经费和物力。

第四,信息技术大数据应用,还可以预测重大社会问题。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口社会学关注的生育率和老龄社会风险控制,发展社会学关注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民工流动情况,均可以通过数据中隐藏的规律来揭示、预测。特别是2019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目前面临政治、经济、社会等七大风险,这些风险在河北省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全省社会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工作,任务重、问题多、化解难。以重大社会风险的化解带动其他各类风险的解决,离不开信息技术大数据及各类技术工具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大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应用

第一,信息技术大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意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需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共享大量数据,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使得数据库建设和运用迈上新台阶。数据库容量大,且存儲安全,查询方便、迅速等,为科研工作者特别是社会学研究者,提供了全面、丰富、多样化、低成本的数据,由政府或高校主导建设的数据库,可以利用数据共享的优点,有效弥补各地因科研技术水平不同带来的差异性,使大家都能接受到更为科学、客观、应用意义强的数据资源。

第二,信息技术大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现实应用。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社会学领域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社会舆情研判、社会综合治理、社会风险防控,数据调查整理等方面。以社会舆情研判为例,一些技术工具的应用,在客观上为党和政府及时、准确、科学地了解社会事件,提供了技术和数据上的支持。以百度热词指数“石家庄疫苗”为例,可看到参与网民的明显特点:热点地域为河北(其中:河北占80%,其他地区占20%),人群主要为男性(男性占63%,女性占37%),参与人年龄主要在40—49岁(40—49岁占56%,其他年龄段共占44%)。由数据可以分析,“40—49岁河北省男性”是在网上参与围观“石家庄疫苗”事件的主要人群。今后,在社会突发事件中,通过信息技术准确定位参与事件的起因、走势、参与主体及其特征,是解决事件、防范事件扩大化的基础。

第三,社会学研究领域对大型数据库重视不够,应用不足。大型数据库主要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定量分析。从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出版以后,定量分析开始成为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科研工作的一大方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社会学学科的重建,使得定量分析在我国社会学研究领域迅速发展。但是,河北省社会学研究因为起步较晚、底子较弱,至今在定量分析应用方面,与国内先进同行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今后河北省社科研究者应加大对社会调查五大数据库的使用。

一是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库(NPCC)。这是以中国政府统计部门历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的全文数据库和普查数据分析系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电子出版物项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分析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库》以原版全文和Excel数据两种形式出版中国政府统计部门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提供原版全文、Excel数据格式,并支持统计数据指标分析,其特点是全部普查资料可按省级行政区划和普查年份分类。

二是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这项调查始于200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起;关注我国居民劳动就业、家庭、社会生活和社会态度等方面数据,对转型期我国社会变迁研究提供了翔实而科学的数据资料,对社会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这项调查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从三个不同层次(个体层面、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关注我国社会、经济、人口、教育和健康的变化,对研究我国的经济民生、家庭结构、教育与健康、人口流动等多个主题均有重要帮助。

四是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由北京大学发起,针对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状况,收集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微观数据(含个人层面和家庭层面),这一数据库对研究老年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是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这项调查始于200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是我国最早的大型、综合、连续的学术调查项目。2007年,CGSS项目组代表中国加入国际社会调查合作组织(ISSP),成为我国社会调查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

这五个具有实用性、连续性的数据库各有侧重,特点突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和技术辅助工具。

三、结论与建议

在大数据时代,社会科学研究者应充分、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更加深入、透彻、迅捷地了解社会学研究中的新动向、新趋势、新方法和新结论,运用数据思维和定量研究方法来回答我省面临的一些具体实践问题,熟练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结合社会学不同方向的专业研究,针对当前社会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提供数据、信息和计算方面的优势,更好地辅助社会学研究的发展。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大数据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