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第二课堂应用策略探讨

2019-02-06张利华

现代交际 2019年2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思想政治高校

张利华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第二课堂是全过程育人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对第二课堂的概念、内涵以及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的阐述,以及对第二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局限性的探讨,从而摸索出第二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134-02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以仅仅靠传统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打破传统模式,突破对第二课堂的局限性认识,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第二课堂精妙结合点,达到学以致用、相辅相成、知行统一的教学效果。这样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趣味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还能实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第二课堂的概念及内涵

1.第二课堂的概念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与学生教育相关的各种实践教育活动;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是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2.第二课堂的内涵

顾名思义,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室之外,离开课本,走入运动、文化、红色基地等场馆开展的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不受形式拘泥、打破时间空间局限的实践教育。

3.第二课堂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第二课堂对于当下的大学生更有参与性、直观性、深刻性和吸引力,它是第一堂课的拓展和延伸,不仅有利于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更有利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更加活泼生动的形式立体地呈现出来,更有利于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达到“知”和“行”的统一。其次,可以通过震撼的视听冲击或感人事迹、现身说法,引导青少年感受榜样的力量,不再是抽象地感知“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再次,第二课堂同时也对教育教学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在课前谋划、精心组织、精密设计,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二、第二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局限性

1.第二课堂的行动远滞后于思路

近几年来,各高校在探索第二课堂方面的新思路层出不穷,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形式大于内容,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上仍以填鸭式的讲授法为主,不论是在课程设计还是在经费预算中,实践教学的占比明显偏低,再加上缺少规划性、组织性、前瞻性,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第二课堂对于思政课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创造力。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理论教学才是课,只要上好课就足够了。甚至有些老师认为第二课堂只是徒增负担或者只不过是带学生出去“玩玩”,对整个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此外,第二课堂对于教师的基本理论功底、眼界学识、知识范畴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在第二课堂很好地融入知识点或价值引导,就很难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那么,第二课堂开展的效果和作用就会打折扣。

3.第二课堂的创新方式还不够

目前,在新疆高校中,第二课堂大多是校园里的团学活动,大多是文体艺术活动等娱乐性社团和个别专业社团,几乎没有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的社团。同时,现在高校的社团普遍是因学生兴趣而成立的,鲜少有相关思政课专业老师的指导和支持,有的甚至资金和场所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想要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样的社团对受教育者产生效应就会有较大难度。

三、第二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具体路径

1.高校要在思想上重视,经费上支持,行动上落实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同时要求党政领导班子带班主任深入师生中去,为第二课堂的延伸和深化提供制度支持。资金投在哪里,资源就会流入哪里,如今高校建设更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惜重金,但在内涵式发展、或者说在看不见摸不着效益的项目中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此外,高校还应增加第二课堂在整个思政育人中的占比,并提前将其纳入教学计划,督促老师提前做好规划,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反馈,不断改进和创新。

2.不断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力度

国务院最近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到的,高校要以“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为载体,不断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的建设,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建立一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学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到各地考察调研,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促进思政老师、辅导员、班主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建立相应的考核检查机制,促进思政老师在第二课堂中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不断增进第二课堂形式创新和制度激励

首先,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的形式与内容。除了适当增加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通过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三进两联一交友”、新疆“访惠聚”社会实践、扶贫专干体验、红领巾小课堂、邀请革命后代重述峥嵘岁月等形式,使第二课堂充盈起来、立体起来,使第二课堂教育可观、可触、可感。还要注重将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培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疆稳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其次,进一步提升现有形式的第二课堂的作用。坚持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工作精神,把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专业教师引入社团建设中,多加引导,提高团学活动的质量。对认真、积极指导学生社团工作的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发挥思政课和第二课堂的协同作用。

四、结语

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環,挖掘好、发挥好第二课堂的思想教育功能对于全过程育人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实现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统一的重要途径,希望第二课堂在高校育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也越来越彰显其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海霞,丁灵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创新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7).

[2]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

[3]张子兰.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团工作的重要性[J].农家参谋,2019(8).

[4]秦嘉伟.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智库时代,2019(7).

责任编辑:张正吉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思想政治高校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