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9-02-06吕森
吕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如何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数学教师不断奋进的目标.对此,从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三方面来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也得不到明显提升.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探究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都参与进来,从而促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直观图形认识角,通过折角、画角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前笔者让学生准备了三角尺,通过谈话导入教学:“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角吗?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角?”学生开始讨论,通过找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角的表象.然后笔者让学生拿出三角尺、摸角,笔者先给学生进行示范:一手握着角的两边,用角去扎一下另一只手的手心,有什么感觉?由此让学生感知角的顶点和边.接下来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角、折角、做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和边长没有关系,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叉开口越小,角就越小.如此,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有效掌握角的相关内容.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它是指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场景,然后让学生有一种置身其中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里,教师要合理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首先,笔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谁来比画一下?(找几名学生回答)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由此笔者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长度单位.然后让学生思考“古代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发言,笔者對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古人用手做长度单位,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测量物体的长度,接下来笔者让学生用一拃测量一下课桌,学生汇报得出:长度为4拃、5拃等等.然后笔者引出刻度尺测量,让学生认识刻度尺,感知1厘米的长度.最后让学生对身边的物品进行测量.如此,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有效教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最终目的也是服务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步入学校,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与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会辨认生活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首先,笔者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引入教学:“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图形,接下来我随机抽取,你们回答它是不是四边形.”回答后笔者让学生说一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然后笔者把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四边形拿出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接下来笔者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作为四边形他们很特殊,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它的边、角有什么特点.”然后笔者让学生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张,通过测量和比一比的方法来验证结论.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与正方形.如此,通过联系实际的生活,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促进了学生的学以致用.
四、激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情感是教师教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愉快地获取知识.在此要注意两点.1.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在一次外出学习中,听了江苏省张兴朝教师的示范课,课前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老师喜欢什么运动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篮球?”“足球?”“游泳?”张老师摇了摇头:“我爱好的运动只需要1平方米的地方和一根绳.”学生立刻猜出正确答案.“那你们爱好的运动是什么呢?说出来大家听听.”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的爱好.张老师笑着说:“同学们,我就喜欢你们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你们真棒.”张老师用聊天的方式片刻就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2.激发学习欲望.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因此,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学“乘法的引入”一课中,师生共同计算“3+3+3”,“5+5+5+5+5+5”,“9+9+9+9+9”这类算式时,学生感到很奇怪:老师为什么总是比我们算得快?教师一语道破天机:“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方法——乘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走进数学课堂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相阳.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19):120-121.
[2]任爱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