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例谈
2019-02-06李子赤
李子赤
【摘要】初中数学教學应该注重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教材处理上,重通盘性和整体性;教学实施上,重多样化和综合性;作业布置上,重系统性和层次性.引领学生们在整体性的学习的深处,或横向联系,或横向联系,或纵横交叉,或演绎过程、或自主探索,或多重探究,这才是数学的魅力,也是培育创新人才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整体把握;通盘性和整体性;多样化和综合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自筹课题《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434.
毋庸置疑,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所谓“整体模块”,即要注重知识的前因后果,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注重知识在更深处的藕断丝连.与此相关的“整体教学”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思想,而这,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有益”.[1]既然有益,那么,教师就应该引领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走进数学的密林渐行渐深.
一、教材处理上,重通盘性和整体性
听过一些大制作、大容量的公开课,声光色的呈现让人眼花缭乱,课堂练习够齐全、够快捷,课件够精彩、够华丽,表达够激情、够完整.然而,细究之下,唯独缺少了对知识的通盘考虑和整体把握.或知识点断层,或前后无联系,或上下不衔接,或跨度有问题.基于此,初中数学在课堂教学处理上,应该把每节课的知识或每一个单元当作是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以全局观念统揽,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从整体把握到系统组合,在整体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教材的处理与教学的设计,以整体渐进的方式推进教学,整体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如,分式的学习中就不能仅仅关注分式,而是在复习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的基础上再引入分式的概念,从式到数,从整数到整式,从分数到分式,使如此之多的“式”在更深的层面上有一个整体性把握和结构性合拢.
既然强调从整体上进行教学处理,那么教案上的亦步亦趋和教材上的按部就班,就是要不得的,就是应该予以摈弃的.相反,必要的增、补、删、减等环节不可或缺.而这一切建立在直面学生真实学情的基础上.学生忘了以前相关的知识,那么不妨“回头看一看”,使新旧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学生缺乏举一反三,那么不妨引领学生们左右沟通,上下连接,以此实现整体上的把握.
二、教学实施上,重多样化和综合性
既然教材处理上强调通盘性和整体性,那么,无疑的,教学实施上也要变,包括课前引入、课中讨论、课末拓展都应在整体、多样和综合中求向前挺进.实践证明,教师愈注重教学实施上的“前后呼应”,学生愈学得扎实高效.
比如,课前引入不再是开门见山,而是从“别处的风景”入手.而这个“别处的风景”其实与本单元的知识密切相关.一个从“此知识点”到“彼知识点”的比喻,一个综合性的思维导图,一个意蕴十足的谜语,皆可以恰当自如地介入到学习中,达到“一枝摇百枝动”的效果
比如,课中讨论,这一组着重讨论本单元的知识点,另一组主要讨论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知识点,可以自主自悟,可以合作探究,可以探究延伸.课堂上不断出现的是:“这道题的解法使你想起了什么?是不是和以前学过的某个知识点的解法‘似曾相识?”“你能否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更多的几何图形的问题?”“如果你想从更多的角度进行论证,完全可以呀?”……
比如,课末拓展,应该在一些有意义的“生长点”和“延伸点”上进行整体拓展、整体合拢、整体把控.同样的在课末的总结上,教师也应该注重整理性和反思性.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前后对比;不是拘囿本课,而是纵横上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整体性的梳理、归纳和总结.
三、作业布置上,重系统性和层次性
有专家言:“唯有整合,才能拓展学习的空间.”[2]这种整合不仅仅是教学材料上的整合,不仅仅是教学实施上的整合,也包括作业布置上的整合.的确,初中数学中的作业布置,也应该“沟通古今、连接左右、穿越时空”,使知识像凝聚在一根线上的“珠子”而“形散而神不散”.无论是迁移,还是类比;无论是定义,还是概念,只有在具体的练习和应用中“落地生根”,才是检验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临结束时,让学生将所学所得运用于具体的作业实践,通过必要的练习进行拓展和整体把握,进而举一反三,以此进入“活学活用”的境界,才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落脚点.
以下是初中“圆单元”学完之后的练习设计:
1.填空: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2.自行车轮子为什么选用圆形,而不选用三角形与正方形?综合小学、初中知识进行回答.
3.周老师买了四个半径都是6厘米的露露饮料,不好拿,于是想沿着侧面用塑料绳子捆在一起再拿,请问,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绳子?
这样的作业设计比的不是速度,而是智慧;不是碎小上的“快”,而是整体上的把握,这种“机智”和“智慧”,才是课堂向深处挺近的重要因子,更是创新思维得以产生并活跃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好的作业设计没有一成不变的路线图,没有固若金汤的边界线——有对“内在规律的开掘”,有对“历史的拷问”,有对“解题多元化的呈现”,有“由此及彼”的类比,有“由横到纵”的开合,有“由正到反”的逆向追问.引领孩子们在整体性的作业的深处,或横向联系,或横向联系,或纵横交叉,或演绎过程、或自主探索,或多重探究,这才是数学的魅力,也是培育创新人才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孔凡哲.基本思想的含义、作用于渗透途径[J].福建教育,2012(10):44.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