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课程研究与教学改革探索
2019-02-04朵朵
朵朵
摘 要 对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本文论述了当前“建筑构造”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以不影响建筑学专业整体教学计划为前提,探索了建筑构造课程中存在的授课问题,从学生学习能动性到教师个人授课模式、构造与设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建筑构造 建筑设计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2.043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Research and Teaching Reform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DUO Duo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cours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ing at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n the premise of not affecting the overall teaching plan of architecture major, it explores the teach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course, from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to teachers' personal teaching mode,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e and desig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gives the thought of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1 課程体系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与构造方法的学科,其基本理论知识较多,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前导课程有“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设计基础(一)(二)”,同时进行的课程有“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后续的课程有“建筑物理(声光热)”、“建筑结构选型”。
我院在建院初期,建筑构造课程分为“建筑构造(上)”和“建筑构造(下)”,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构造设计》(上)(下),建筑构造一定为48学时,开设于第4学期,这部分主要讲述民用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理、构造组成,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墙体、楼地面、楼梯、门窗、屋面构造这六大部分;建筑构造二定为32课时,开设于第5学期,这一部分以专题的形式阐述了民用建筑构造中的特殊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结合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最新成就,介绍大量的工程构造实例,这一部分包括建筑物的防水防潮构造、声学构造、保温隔热构造、幕墙构造、装修构造、变形缝构造等6个专题内容。这两部分内容能够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在掌握建筑构造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还能了解到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在近两年的课程计划中,由于课时的缩减,原先的“建筑构造(上)”课程和“建筑构造(下)”课程合为“建筑构造”,定为40课时,开设于第3学期。课时的缩减使得建筑构造教学扩展外延的专题内容减少,只能把握住最核心的构造设计原理,这样的课程体系并不利于学生去把复杂的构造问题理解清楚。
2 教学现状
2.1 现行相关教材、课程的联系性较弱
建筑构造的教材与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不少的改观,对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更新能有提及,但传统的教材依然是把建筑从下到上分解为六大构件,每个构件独立章节去讲解,学生在学习完每个章节后,难点在于如何把这几大构件的整体组合并应用于设计。我院没有开设“建筑材料”课程,导致在构造课的讲解中,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的空白及无法理解,笔者也尝试在建筑构造课程中加入建筑材料知识的讲解,可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是遇到什么材料讲什么材料,点到为止,学生更是没法系统的去理解构造层次中所涉及的材料。
笔者作为学生在求学阶段,也遇到一种困境,“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施工”这几门课程是独立的,有各自的重点,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更是独立的,这样作为学生,很难把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很难实现建筑设计——构造设计(材料选择,连接方式选择)——施工图设计这一个连贯的过程,想来这也是我国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中的最大困境,也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多年后,通过实际项目训练中建筑设计——施工图设计这一过程中才真正对建筑构造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甚至是创造。
2.2 繁琐的节点详图和构造原理
建筑构造这个课程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构造的原理及繁琐的节点详图,我们现行的教材上都是黑白简图,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去读图,而国家建筑标准图集上的图量很大且分类细致,也不适合作为课堂教学使用,建筑构造明明是三维的节点,到了课堂却只能用平面图或者图片来展示,因此构造课程变成了枯燥的原理灌输及图集描绘的上课模式,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输出,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课堂缺乏互动性,学生缺乏积极性。
2.3 构造知识不能只在建筑构造课程上学习
当前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授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教学计划有限学时中,建筑构造课程只能够教给学生六大构件的基本构造原理,实际的教材中,对于施工方面的知识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对于新式建筑构造没有提及,对于生态建筑以及节能建筑的概念普及是缺乏的,因此建筑构造课的授课过程中,重部分构件的讲解,而缺乏学生对整体建筑技术的感性认知的培养。
对于相并行的建筑设计课程,一般采用小组上课讨论的模式,设计课老师不能把所有的构造问题都推给建筑构造课程去解决,而是应该在学生当下的设计中,就帮助学生解决构造的问题,在建筑构造课程中学到的是基本原理,而在设计中才是运用原理解决构造问题并且创造构造做法的时机,这是一个很好的复习巩固理论知识的机会,应该由设计课的老师给予相应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建筑设计的老师对建筑构造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对于缺少施工经验的年轻教师,这一方面能力会比较薄弱。
2.4 建筑构造教学效果欠佳
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建筑设计中得到检验,总体来看效果欠佳,主要反映在学生不能运用构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我院三年级的课程设计和四年级的毕业设计中,存在墙身细部不会设计、立面材料及构造概念不清晰,学生中存在大量的模仿、拼接的设计,而缺少技术细节……在我院近两年的毕业设计答辩中,专家的提问也由之前的对功能、空间、形式等方面的问题,慢慢转向对于空间形式与构造技术的衔接,我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因此更加批判脱离构造技术追求形式和空间的行为,学院要求高年级学生在考虑建筑的功能、空间和形式的方案阶段就要考虑到与构造相关的设计元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且能够用正确的图示语言表达出来。
3 教学根本
以上教学中反馈出的各种问题是在现行的建筑构造教学体系下普遍存在的,针对学生就业后,设计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还远远不能满足建筑设计院的要求,在教学中,由于教学计划学时的限制,笔者认为构造设计原理仍然是教学的根本,市面上各类构造书,侧重点不同,选取一本适合学生水平及就业方向的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在上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構造原理,主要包括选材,构造层次顺序、连接固定这三个方面,只有把握住这个层次进行分析和引导,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构造问题,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在建筑构造的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构造设计原理这个根本。
4教学实践
(1)校园及周边建筑的实例调研。将学生分组,并制定调研范围,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实地调研,选取其中一栋建筑,把建筑的细部以节点的方式绘制出来,用PPT的形式进行汇报,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去观察、查阅构造图集,让学生了解建筑实体和建筑标准图集之间的关系。
(2)具体工程项目的引入。校园内在建或者已建的项目做实例,带学生去参观,或者用相机将施工过程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比如湖边改造、景观节点的设计安装、花坛贴面的细节、运动场施工的地面涂料等施工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出来的。
(3)建筑构造实训中心实践。为弥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缺乏,在建筑构造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建筑实施过程是一无所知且难以想象的,设计中的构造节点是如何实现的,图纸和实体建筑到底是如何转换的,都是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在广州城建学院构造实训中心的展示中,学生可以看到一栋建筑从基础到屋顶施工过程的全方位展示,从而了解到建筑材料与建筑构造的关系,专业知识与工程应用的结合。这个构造实训中心实践活动,在我院已经开展了一届,学生们反映收获很大,但还存在实训中心路途远、实训时间短等弊端,不能在整个构造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和理解。
(4)筹建建筑材料构造展示实验室。我院专门筹建了建筑材料与构造展示实验室,里面除了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声学材料和装修材料等,还陈列了大比例的构造节点实物模型,将配以构造节点详图,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去参观,使构造教学模式从书面走向实际,尤其是屋面防水、变形缝的设置等,都有赖于对构造实体模型的认知,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5)构造模型的制作。制作模型对于启发学生的三维视角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培养计划中教学的时间是无法预留出这段时间的,这就要靠学生业余的时间安排,笔者曾尝试着组织学生做一个1:50的教学楼建筑,为学生提供模型选材,雪弗板,计划在制作完毕后进行喷涂或者绘制的方法以表达材质,完成1:50教学楼主体后,在对墙身进行1:10 的模型制作,可是这一进程在学生的业余时间中推进非常慢。综合分析得出,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每周难有一个集中的时间来分组制作,有很多主干课程的作业需要完成,尤其是在设计课作业上交的各阶段,更是难以完成,因此模型制作的这一环节很难推进。
但是,构造节点模型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且表达出构造原理及准确绘制断面部位的填充图案,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点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还将继续推进模型制作的环节,并结合实际将这一环节落实进课堂教学中。
5 结语
“建筑构造”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需要深入去思考和研究探索其“教”与“学”的关系,随着社会进步、材料的更新、规范的修订、技术的发展、建筑构造教学改革必然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知道建筑构造的原理和方法,还需要将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考不再单纯停留在造型、空间方面,如何结合建筑技术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建筑构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关于建筑构造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让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 王鑫刚.独立学院“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建筑,2017(1):102-104.
[2] 方菁,蒋瑛.《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9(03):38.
[3] 傅巧玲.浅谈《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J].四川建材,2017.43(3):229-230.
[4] 杨璐,程玉,简洁.面向工程应用的建筑构造课程教学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