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策略
2019-02-04张世芳
摘 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心理健康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新一代全面型人才是小学的教师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本文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提出个人的看法,为教育行业提供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策略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获得知识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作为学校除了重视学生们知识的传授以外,还需要把心理健康作为日常教育的重点,积极地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加內在的心理素质,保证小学生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 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能够把学生的个性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相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就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个性发展。因此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把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构建和谐的课堂和校园。对于教师而言,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这就是学生们一辈子的事情,而这一点比起成绩来显得更为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才能够起到作用。作为教师更应该明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虽然只是角色上的不同,人格上完全是平等的。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在人格中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在新时代的形势下完全不能存在,一定要进行民主统治班级,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有时候教师评定学生自身的品行,往往就是学生是否尊重老师,可是有时候老师问过自己有没有尊重过学生吗?尊重学生,不仅仅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绩和隐私等等方面,对于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为什么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往往是因为没有人能接受他们,老师不尊重他们,他们更无法学会自尊自爱。对于这部分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正面地进行引导,不要当众地批评。
二、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对自身的关注就像阳光,老师只要对学生给予一点点的呵护,学生心里就会由衷的快乐。所以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自身的爱,不断地用自己的爱去点燃学生们的爱心,让学生们学会爱他人,爱自己。有些班级中所谓的“学困生”就经常不得老师的喜爱,甚至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如果老师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讽刺、打击。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自卑心理,还会让学生永远的差下去。相反,老师对这类学生们进行关心呵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有了动力,而且还会变得更加的自信。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句话也在告诉我们,每个人在说话做事的时候都要慎重,不能信口开河,尤其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老师一句话,可能就会给幼小的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有时候还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有可能让在迷途中的学生找到希望。在课堂中,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地展示自我,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还能加强学生内在的信心,培养了学生们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开阔之后,就会慢慢地走近老师,并且乐意和老师成为朋友,这种方式也为学生的健全心理打下了基础。相关心理研究表明,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相反,过于紧张的课堂会大大的限制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加大课堂的开放度,降低学生们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教师成为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们获得一个最佳的心理体验,消除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中的自卑、害怕、恐惧。
三、 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学校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正常的教育之外,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存在的特殊情绪得到释放,缓解学生内心存在的一些焦虑和不安。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辅导学生下棋、弹琴等等,通过这种活动对学生们的稳定心理进行训练,同时也可以通过打球、田径等活动来让学生们转移内在压抑的情绪,及时地释放自身的不适感。在日常学习中,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演讲比赛、书法以及绘画展示,创造各种机会来帮助学生们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施展出自身的才华,增加学生们的自信。
学生们在参与文体活动时获得的成绩,老师一定要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毕竟好孩子大多数都是夸出来的,在这样一个夸奖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看到自身的长处,更加积极地参与日常的活动。
除了以上方式之外,教师可以经常地开展集体主义的活动或者教育,让学生们知道了解集体荣誉感,师生和同学之间真正地做到团结友爱,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一些本身缺乏安全感的学生在集体中找到家的感觉,远离不健康的心理。
每周一次的班会中,也可以开展“创大业 立大志”的主题,来消除某些学生存在的狂妄心理情绪,毕竟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太过娇惯,内心太过高傲和虚荣。通过这类班会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摒弃自身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 整合教育资源,共建和谐环境
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等等方面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所以在进行小学生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整合教育的资源,注重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面的合作,不断地提高家长的素质,加强社会对儿童心理的关注。
首先,学校要保持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及时了解现如今的教育形式,让其意识到知识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良好的身心发展更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日后一定要积极地转变传统教育子女方式,真正地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注重子女在家庭教育成长中的地位,增强父母对子女的责任感。
其次,学校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可以和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学校的内部可以设置网络信箱,开展一些活动,真正地实现家长和老师的零距离接触。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让家长关注到学生在校的情况,为帮助小学生心理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避免小学生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心理行为。
同时,社会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家庭结构受到了冲击,现在有很多的儿童仍然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群体内心大多会存在各种问题,需要社会群众的关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和这类学生谈心,同时也可以和当地的社区进行联系,发动社会的力量来关注这些弱势群体,为这类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仅要满足这类学生的物质环境,同时也要在精神上给他们最好的呵护,让这类学生能够在关键的时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将心理教育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地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晓霞,张仁芳.建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
[2]李绪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教育教学论坛,2012(S4).
[3]周鹰鹰.城乡结合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初探[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7).
作者简介:张世芳,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河畔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