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2-04董庆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董庆丽

摘 要: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数学教学本来就是一门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便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思维能力的内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要让学生根据相应的活动,形成一定的课程知识基础,而且还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思维。通过学习思维的形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学生之间对于课程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是通过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思维,便能够让学生之间的学习落差不至于太明显,从而有利于学生投入于课程学习之中,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效率。除此之外,通过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思维,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判读能力,初步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虽然说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如何培养,则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相关教学问题,对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1]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落实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就需要知道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初步形成的思维能力有哪些,并了解相应思维能力的内涵。只有教师形成相应的知识了解,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才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突出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能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可以说是数学思维能力中最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数学课程学习的时候,无论是在理解计算步骤,还是进行空间内容的想象,都需要运用到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只有理清楚其中的逻辑关系,从而才能够形成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的发展与提升。[2]

2.空间思维

空间思维同样也是数学教材中体现得比较直接的地方。在学生进行几何图形学习的时候,就需要运用到空间思维。对于空间思维来说,学生形成了这一能力,实际上是可以辅助学生进行课程知识逻辑的思考。除此之外,养成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还能够有助于学生左脑的发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解决问题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课程知识内容解释之后,需要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习题训练。而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实际上体现出来就是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可以说解决问题这一思维,是数学思维能力中最为中心的体现。毕竟在现在的学校课堂教学中,都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来体现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学科也是如此。

4.归纳总结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还需要形成归纳总结思维能力。归纳总结,实际上考验的是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对于课程学习来说,凡是经过学习的知识内容,学生都需要进行回顾。通过回顾,形成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总结,以此来实现学生构建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牢固的知识框架。

二、培养数学思维的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师了解了数学思维的内涵之后,接下来,教师便需要对数学思维的培养方式,着手进行探讨。

1.数形结合,提高思维深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所谓的数形结合,实际上就是将数学课程教学中最为基础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一同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从而实现学生的思维的联合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在给学生教授关于“长方形的周长”问题的时候,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先给学生展示一条15厘米的直线,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一直线构建一个长方形,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直接的构建,从而形成长方形。在长方形形成之后,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周长是否就是直线的长度,并尝试用数字进行标注长方形的每一条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应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2.创设情境,进行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从而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让学生单独依靠想从而来解决相应的问题,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实践的方式,反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长方体、正方体方面知识的时候,如果教师单纯依靠口头上的讲解,学生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影响的。而这个教师便可以结合相应的教学教具,让学生利用教具自己拼接一个正方体,或者是长方体。从而通过拼接的过程,学生便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由多少个边、多少个面,以此来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进行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思维。对于课程学习来说,完成了相应的知识内容学习,就需要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归纳和总结,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这也是学生所需要具备的思维能力之一。

例如,教师在教授完成《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對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罗列出一个框架,让学生在框架中,自行总结出相应的这一单元中所学习的课程知识和内容。并在框架中具体地写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推动学生知识基础的巩固。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推动学生知识水平的发展,除了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形成思维能力,从而推动学生数学课程知识的发展,以此来实现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于衍彬.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9(2).

[2]洪亮.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研究:内涵、要素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390(1):59-63.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