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文化视角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2019-02-04孟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0期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教育

孟平

摘 要:在齐鲁文化的视角下,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以及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中,对齐鲁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治国理念与制度文化结构上,而现代教育则体现在学校、家庭与社会这三方面。对此,本文主要探讨齐鲁文化视角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齐鲁文化 传统文化 传承 教育

齐鲁文化,实际上指的是在先秦时期下齐国和鲁国这两个国家所在地区的文化底蕴,其所在地理位置约等于我国的山东省区域。因此,山东不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以齐鲁文化而备受世人尊崇。虽然说齐鲁文化不可等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其确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华文化的主体与核心内容便是齐鲁文化。其中,鲁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礼”,而齐文化的特征是“商”,这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一、齐鲁文化可传承的优秀资源

1.治国理念

先秦时期,齐国处于泰山北,是太公望的分封地,而鲁国则处于泰山南,是周公旦的分封地。这二人因为血脉与地缘的差异,因而在治国之策上特点鲜明,并且国力强弱分明、国运不同。齐国君主主张的治国理念是尊贤尚功,鲁国君主则认为亲亲尚恩为治国上策。详细说来便是齐国君王选贤任能、重视渔业与商业发展、简化礼仪等,并且享有武王特许的斧钺征伐,最终使得齐国人才辈出,国力强盛。而鲁国则是亲亲尚恩,多选用皇室中人,同时不鼓励人民解放思想,依旧保持农耕的经营秩序,最终国力衰微。因此,所谓国家治理之法,如若不断展开道德之法,则强国之道可变为仁政之道,在此基础上仍进行道德之法,则仁政迈向先王至圣之道。[1]

2.制度文化结构

从制度文化结构的角度来看,齐国制度文化的突出特点便是求变创新。就如姜太公通过开展简化礼仪、重视工商业的等政治经济制度来看,进一步奠定了变革创新制度文化的雏形,随后齐桓公又对国内经济发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逐渐形成“以商治国的”特点,之后管仲又提出了盐铁专营政策以及完善国民经济治理体系,同时还进行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改革等,这些变革制度都促进了齐国的国力昌盛、兵强马壮、人才辈出,如此可以看出求变创新的齐文化特色。至于鲁文化则是社会发放趋向统一。鲁国秉承周室的礼文化,讲究忠信、孝悌、廉耻等思想理论体系,并出现了孔子、孟子等儒学思想家,继而形成了一套以内仁外礼为核心的完整的儒家文化系统,这促进社会的稳定统一起到了不小的积极作用。由此可知,齐文化是壮商强国,属于智者文化,而鲁文化是单一型的农耕社会,属于仁者文化。以智者型为特点的制度文化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仁者型的制度文化结构则可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两者缺一不可。

二、齐鲁文化视角下传统文化的現代教育体系建设

1.学校教育

首先,必须充分挖掘齐鲁文化的优秀资源,做好学校课程开发工作。对此,要求中小学应当科学借鉴优质的齐鲁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开发体系中去,创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本校课程,以此提升学校教学的趣味性与丰富性。[2]其次,要进行经典诵读,促进知行合一。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至初中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诵读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在高中教育阶段,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对四书五经等内涵的理解和学习;至于高校教育阶段,则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经典古籍的解读和研究,通过书籍与前辈先圣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浓厚的文化信仰。最后,则是进行活动引领,创设文化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乃至实践等形式,深入到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诗词朗诵比赛等文化活动中,最终有效培养学生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

2.家庭教育

首先,要充分发挥出地方政府宏观教育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地位,同时明确家庭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的指导方针、基本思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家庭文化指导纲要,开展定期的家庭文化培训教育活动。其次,要将家庭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内容细分开来,将孝悌、亲和、爱国等理念融入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引导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等。最后,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建设良好的家庭文化,重视对孩子家风、家训的学习,约束与规范他们的一言一行,与孩子一起参与亲子游玩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与孩子的亲情沟通等。

3.社会教育

现阶段,青少年接触到计算机与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要求网络平台必须做好价值引导工作,加强监管,净化平台氛围。在推广与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社会大众传媒应当集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力量,共同净化社会风气、醇化民风,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另外,要发挥出文化场馆、名胜古迹的优秀育人作用。[3]这需要当地政府为青少年建设出更多美术馆、音乐厅、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公益性场所,如此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齐鲁文化在治国理念与制度文化结构等方面上有着许多可取之处,其流光溢彩的文化资源给予人们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了人们良好的审美能力。因此,在齐鲁文化的视角下,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以及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并举,才能有效提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率与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田静萍,聂西文.论文化自信下的山东高校齐鲁传统文化建设[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05).

[2]王娜.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共识的学校文化建设——基于齐鲁文化和江南文化融合的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5,(18).

[3]张玉玲,贺建芹.齐鲁文化视角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猜你喜欢

传承传统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