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19-02-04吴金萍
吴金萍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不断实施,现代化教育更加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抽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更没有认识到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后期的成长与发展。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为例,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展开讨论,供更多的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培养 兴趣
独立思考必须要从小开始就进行培养,然后把这种能力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體地位,没有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识,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改变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并鼓励学生要多思考,这样独立思考能力才会在无形中培养起来。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思考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这些因素共同参,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有效的思考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时,一定要重视到数学知识的教学,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思考,并把这种思考作为一种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这种情况下的思考才是主动和快乐的[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要灵活使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使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技术教学法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时内心的求知欲望才会点燃,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并进行快乐的思考。
二、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问题是思考的前提,有效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独立的思考。在传统模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开展的,基本上是把数学知识细化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并且学生基本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长期发展下去,学生也因此缺乏思考意识,更不会去思考问题[2]。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问题的设计,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师并进行科学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例如,问题设计正方形和长方形各有几条边和几个角?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物体会有相同数量的边和相同的角?这种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主动进行思考,并在积极的思维和思考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三、引导质疑,学会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问题的提问,更是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在课堂上为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开展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学会独立思考[3]。例如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时,让学生使用测量的方法,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这时肯定有学生发出质疑,直观的事物为什么要测量呢?采取其他方法不行吗?这种问题的提出非常有价值,说明学生已经开始独立思考了,学生的思想没有局限于教材,学生的思维也被打开,只有学生做到学会思维和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及时鼓励,乐于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一定的鼓励、嘉许,相反过渡的惩罚、禁止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学会利用有效地正面评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更是也是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所带来的成果,实现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思考的热情[4]。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看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能力都需要纳入评价机制,实现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做好积极的激发、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是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的氛围,另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得到独立思考空间,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从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散文百家(下),2018,(12):179.
[2]冯利勇.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码设计(下),2019,(1):93.
[3]常胜.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速读(下旬),2019,(1):180.
[4]刘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8,(2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