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爱潜入心”

2019-02-03刘欣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信息

刘欣

[摘           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是达成教育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最佳途径就是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沟通学为视角,通过调查问卷探讨沟通的意义,通过案例梳理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语言沟通错误和障碍,总结师生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为师生的有效沟通提供参考建议。

[关    键   词]  沟通学;语言沟通;有效;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136-02

美国教育家季洛特说:“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的关系,要能夺得每个学生的心。”我们试着从沟通学的角度来探讨沟通的意义以及教育实践中如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互相理解和实现感情的通畅。在沟通过程中,根据沟通符号的种类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本文着重探讨的是语言沟通。教育教学实践中,老师在语言沟通中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影响,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智能的培养以及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教育效能。

一、问卷调查

笔者曾在学校做过一次有关于师生沟通的问卷调查。

问卷题目如下(部分):

1.你认为主动与老师沟通能改善师生关系吗?

A.很可能 B.可能 C.不可能 D.不知道

2.你希望老师经常找自己谈话吗?

A.希望 B.偶尔希望 C.不希望 D.其他 (请注明)

3.老师和你沟通后,问题解决了吗?

A.完全解决了 B.基本解决了 C.没解决 D.其他(请注明)

4.你愿意走近老师,与老师沟通吗?

A.非常愿意 B.要看聊什么问题 C.无所谓 D.不愿意

样本的收集整理如下:

从上数据分析得知:半数以上的学生愿意,或者是不排斥与老师进行沟通,半数以上的学生也愿意相信老师能够解决他们的困惑。这充分说明信任正是沟通的必要条件。而师生有了有效沟通后又能增加信任度,從而构建师生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反过来又可以“亲其师”。“亲师”体现的是一种信任关系,是学生有效接受老师教育的前提。“信其道”则是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二、教育场景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教育场景。

场景一:办公室,班主任与学生的对话

师:知道为什么找你来?

生:期中考试没考好。

师:你知道你退步了多少吗?

生:(小声说)落到了40名。

师:为什么考得这么差?你心中有数吗?

生:没有集中精力学习。

师:那你精力放哪儿了?

生:……

师:(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部手机)我来告诉你吧,你精力都放在这儿了!上课玩手机还有精力听讲!

生:我也想改,但我管不住我自己。

师:你管不住,有人能管住你!把你家长叫来吧!

生:老师,您别动不动就叫家长行吗?

师:(生气)你以为我愿意叫家长。我在这里苦口婆心地说,你听吗?我又为了谁?

在此场景中,老师想和学习成绩退步的学生沟通,目的是督促学生自律,专注学习。但是学生并没有接受和理解老师传递出来的信息,反而产生了误解,结果教育效果达不到,还有可能恶化师生关系。所以这是一次无效的沟通。

上图是人际沟通的环节要素指示图。发送者和接受者处于同等地位,他们发生信息的互相传递和互相反馈。传递的重要环节是编码和译码。编码是信息发送者将信息转化成可传输的符号过程。译码是信息接收者对信息进行理解(解码)、翻译成某种含义的过程。编码和译码都会受到主体和受体的思维方式、经历、知识水平、当时的条件和环境氛围以及一些想象成分的影响。

所以,据上述分析,师生沟通中出现的障碍和错误是:

1.师生沟通地位不平等。师生同为沟通中的主体,他们平等地交互变换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场景一中,老师强化自己的主体地位,只顾表达自己的不满和焦虑,掌控着这场谈话的“话语权”,而学生成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丧失了主体地位。

2.老师作为发送者在信息编码中出现误差。信息的编码事实上是一个信息再加工的过程,加工的目的是接收者充分理解信息含义。所以在“加工”中应考虑接收者的年龄、拥有知识的广度深度、社会生活的经验、看待处理问题的视角方法等。

3.反馈不及时,不到位。接收者在收到信息译码后表达想法或是表现情绪,这是接收者作出的反馈,发送者应关注并及时调整下次的信息发送。

那么同样的教育事件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位老师的沟通过程。

场景二:

师:对于这次考试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能跟我说说吗?

生:这次期中考试,我退步了,我心里也不好受。

师:你的心情我理解,那你有没有考虑考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退步?

生:哎,是我这段时间玩手机造成的,我管不住自己,有点上瘾。

师:这么说,玩手机影响了你的成绩,使你心里难受。你又控制不住自己。手机里的什么让你觉得上瘾呢?

生:(兴奋地)游戏、视频什么的,我一打开手机就很开心,就可以忘掉那些不开心的事。

师:哦?最近过得不开心吗?能告诉老师吗?

生:(沉默了一会)我父母最近老吵架,还说要闹离婚。我都要烦透了!

师:噢,原来如此,看来责任不完全在你。你如果相信老师的话,咱们一起商量着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好?

在上面的教育场景中,学生愿意诉说,愿意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老师愿意倾听,倾听中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约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了有效沟通。那么在教育实践中怎么才能做到有效沟通呢?

三、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一)有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指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有同理心要求教师在沟通中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沟通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对方听到了什么。”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能随意进行,也要“备课,备学生”,了解对方的心理水平、认知背景,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沟通提纲。

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词汇对说话者和听话者的意思并不一样。说什么重要,怎么说更重要。你用的词汇、语气学生是否接受。反思自己是否会用命令、质问、怀疑、恐吓等语气,是否用“你怎么”“你应该”“如果……就……”这样的词汇。试着以学生的角度来想象自己是否能接受。象场景二中的老师,用的“你能否”“你能告诉我”这样的口吻,学生相对乐于接受。

(二)批评中肯

前面提到,沟通双方在编码—传递—译码的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发送者的表达方式和接收者的理解方式。那么老師该如何去避免干扰,实现效能呢?

在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时,特别是提出批评时应遵循“是批评而决不是责备”的原则。简单明了地说出批评的缘由和造成的后果。要把批评的重点放在未来的改进,而不是纠结过去的错误,甚至是算旧账。就像是场景一中的老师一再强调学生的“不专心”“玩手机”,并没有和学生探讨如何改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老师的表达方式“简单粗暴”,学生的理解认为老师“对人不对事”,两者沟通就受到了干扰。

(三)善于倾听

图中所示,沟通中反馈是信息接收者对所获信息作出的反应,它通过编码—传递—译码传输到发送者。反馈让沟通双方知道对方的思想、观点、态度、情感是否与自己预期的结果一致。反馈可以反映出沟通的效果,使沟通成为真正有效的双向互动过程。

要及时并准确地作出反馈需要积极倾听:从谈话内容、情感、假设和需求上给说话者恰当、及时的回馈以表达理解(复述、澄清、发问等)。积极倾听的四要素是体谅对方的处境,体验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需求,引导对方积极表达期望。在场景二中,老师一直耐心倾听学生诉求,给予学生辩解的机会,通过发问逐步引导对方表达内心想法,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强加于自己的判断,从而真正实现了有效沟通。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师应潜下心来探究学生的心理共性和特性,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并运用于教育实践中。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所以师生沟通要从心开始,“随爱潜入心”,给予学生心灵雨露般的滋润和关怀。

参考文献:

[1]隋璐娜,宋妮.浅谈师生沟通的常见障碍和解决方法[J].科学时代,2015(11):245.

[2]郑盈盈.因为理解,所以了解:浅谈师生沟通技巧[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13):51.

[3]丁煌.人际沟通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4]李谦.现代沟通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信息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订阅信息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展会信息
如何关爱学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