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科研创新能力的对策
2019-02-03谢菲
谢菲
[摘 要] 高职院校与区域的发展相互联系,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高职院校科技的支撑。为此,高职院校应将服务区域经济作为发展方向的同时也需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加社会影响力。从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匹配的科研管理制度、整合区域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共享建设网络科研平台、引企入校共建创新实践平台四个方面浅析高职院校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科研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区域经济;科研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006-02
在经济发展的时代,高校科研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的特色凸显得更明显。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肩负着培育多元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等重要职责,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李克强总理要求政府和市场要发挥好作用,促进社会力量的参与,依托企业、贴近需求、打造职教特点,为现代职业教育推进经济社会取得更好的发展。特别强调具有培养技能型、文化型、创新型多重角色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在社会各创新主体协同下才能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
每个区域为打造其特色,进行分区域的网格化管理,连接和综合区域中的经济、人力、资源等因素,产生经济关系,形成区域经济的关键。如何有效地将高职院校融入所属区域,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应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发展方向,不断在科技创新中融入其他创新活动主体,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加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这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科研创新的重要性
科研创新不仅是普通本科院校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需要加强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是高职院校进行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创新研究面向服务区域,重点关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关注技术的改进,针对实质性项目研究和创新的较多。因此高职院校的这项办学优势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呼应,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区域经济服务等方面在开展创新工作上还是有很大的潜力。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相应行业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促进意义。
二、高职院校科研创新的现状
(一)科研创新平台的缺乏
科研创新平台是教师完成科研创新的基础条件和有力支撑,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大多来自实验平台。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实验室等平台设立的方向与教师所需的方向不一致,不能及时保障教师顺利地开展科研,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时,大部分教师填报了协作单位,其一部分原因是协作单位有先进的科研实验室,可以为他们提供做项目实验所需的数据。这种方式需要得到相关单位的同意,并且还需要支付一定的协作费用。这就影响了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约束了教师对科研的创新。
(二)教学和科研创新无法均衡
高职院校为激励教师进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但是因为教师无法改变传统的思想,还未重视科研,一直着重于教学,认为教师只是单纯地教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另外,学校为增强师资力量,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但是,因为师资力量有限,新进的博士被借用到管理岗位,或者被安排了许多教学课时,教学工作任务重,无法有时间静下心来做科研创新,时间一长,便失去了做科研的信心。教学和科研创新无法做到均衡发展,对教师科研的创新具有较大的阻力。
(三)科研创新导向不准确
高职院校鼓励教师做科研,对科研进行大力奖励,近几年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等科研成果数量逐年上升,但是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造成量大、质不高的原因在于教师科研创新的导向不准确,部分原因是教师应付科研基本工作量的完成,而连续重复地申请校内发布一些项目和发表一些普通期刊论文。还有部分原因是为了职称的晋升做一些科研研究,定位不准确,研究的成果市场价值较低,无法进行转化。
(四)区域企业合作不够
国家为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一些具有自主创新、经济潜力的企业,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促进企业发展的引导政策,其中有的政策需要和高校有合作的基础,这也促进了企业联系高职院校的主动性,合作机会也逐渐增多,但是往往有的企业只是为了短暂的利益,没有真正认可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能力,还未建立合作的信任感,没有建成长期的合作关系。
三、高职院校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科研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的内在重要性是促进学校科研的发展,凸显高職院校的办学特色,调动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外在的重要性是服务区域,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需加深与企业、行业组织的技术交流,了解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需引导科技管理制度与区域产业的发展相联系,以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为目的。有企业、行业参与制定的协同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和企业共同开展研究,高职院校将项目重申重实施,重数量转为重质量,在对纵横向项目的任务要求不简单以横向项目的到账金额、论文及专利数量来评价,应该着重于项目的研究成果是否服务企业,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对这些项目进行大力奖励,或职称破格晋升等方式来激励教师能真正融入企业内部,形成实质性的合作,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校和企业才能共同发展。
(二)整合区域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加快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靠高职院校本身,还需要靠政府、企业来共同推进。政府要做好高职院校和区域内企业牵头的角色,还需要有一定的监督,将高职院校的科技发展也考虑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中,引导高职院校科研创新的发展对应地方的建设、企业的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要。将区域内的资源进行整合,鼓励教师参与产教融合,教师优先挂职区位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了解新技术,发现新的创新点,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会发现企业遇到的技术难点并不是不能解决,激发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主动性,逐步树立起科研创新的自信。在合作中,让企业真正了解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增强企业对高职院校科研创新的信心。高职院校鼓励教师和企业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共同研发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三)知识共享网络科研平臺的建设
网络科研平台是集聚区域所有资源的平台,包含政府的创新政策、企业发展、技术需求、行业评价、科研人员的信息及应用价值等方面。平台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平台了解企业和高校合作的进展情况,企业随时发布所需攻关的技术难点、高职院校教师做好技术咨询和探讨,行业协会做好技术导向的论证等。平台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投入资金、精心打造,将知识共享,避免高职院校和企业重复研究,损失技术研发经费。高职院校对应企业所需技术点进行攻关、研究和开发,企业可以直接引入成果的应用,增加了科研成果应用的价值。
(四)引企入校共建创新实践平台
将创新、实践、生产及教学进行结合,将企业引进学校,建立团队,搭建创新到生产的一体化实验基地、合作管理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等,为科技创新提供必备的实训设备,减少科研创新人员需要先进设备做实验等烦恼。创新实践平台也可提供学生作为实训课程,将教学理论转变为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资源整合,有效发力,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科研发展,相互依存,加强合作,并将企业的创新管理理念融入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发展中,将实践平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之洲.浅论宁波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从三螺旋模型的视角出发[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8-81.
[2]周莹.浅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34-136.
[3]周辉.地方高校如何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8(8):79-80.
[4]赵淑雯.提升高校服务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的思考[J].河北企业,2017(12):62-63.
[5]李储学.地方高校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策略[J].当代经济,2017(33):124-125.
[6]周家瑜.地方高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5):22-24.
[7]王鹏伟,黄慧敏.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3(11):62-63.
[8]谷显明.突出“三个对接”提升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发展能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2):121-123.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