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校普通话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初探
2019-02-03邓萌
邓萌
[摘 要] 普通话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是师范生日后从教的必备技能与素养。师范院校要在了解当前普通话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改革普通话教学,提高师范生规范使用语言的意识和水平。
[关 键 词] 师范生;普通话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014-03
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全社会的工作,师范院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应该率先垂范,成为推广普通话的先锋力量。在校学习的师范生,要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是他们日后为师的基本素养与前提,也是申报相应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语言水平更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儿童语言的习得,对儿童语言的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师范类高校应高度关注师范生的普通话学习现状,提高师范生规范使用语言的意识和水平。
一、师范生使用普通话重要性的政策解读
(一)国家对推广普通话的重视
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的基本国策。1956年2月,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务院便发出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对全国推广普通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57年,国家确定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普工作方针;1986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对提高全民普通话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4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了文件,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特定岗位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使推广普通话工作进一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广普通话从此有了法律依据。
几十年来,普通话的大力推行,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民族团结、恢复和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国家对师范生及教师的语言要求
《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1993年)指出:“教师口语”课程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并能对中小学生和幼儿的口语进行指导,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语言素质”。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将“教师语言”做为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小学教师应能“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养成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三字一话等从教基本功”。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强调“要强化‘三字一话等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
综观这些文件、标准,我们发现,使用普通话已经是作为一名教师必备的技能与素养,是国家对教师培养的基本技能要求。
二、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现状
既然普通话对教师如此重要,那么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院校的普通话教学现状如何呢?我们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学校重视不够,课程地位较低
1.课时不足
普通话作为一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课时明显不足,我们对不少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的开课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这门课程一般都只开一个学期36课时,这对学生学习普通话远远不够。还有的学校课时更少,只有18个课时,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起来也难有收获。按照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规定:“要列入学校课程计划,要有一定的学时保证,中等师范学校不得少于100学时,师范专科不得少于72学时,师范本科不得少于56学时”的要求,当前的课时设置是不符合规定的。
2.师资欠缺
近些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各个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數都在增长,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但教授相关课程的教师没有随着学生的增长而增加,不少学校的普通话课程教师明显不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师也被安排上了普通话课,有的学生反映,个别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不能发挥教师的口语教学、示范、指导作用。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规定:“任课教师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具有必要的口语理论基础知识和从教能力,了解本地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规律……”对照这样的标准,当前还有不少学校因师资缺乏导致部分普通话课程教师不达标。
3.设施老旧
当前,普通话课程的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学校也没有添置新的语言学习设施设备,不少学校只配置了比较老旧的语音实验室,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4.缺乏激励
任课教师感觉该门课程地位较低,在学校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学校未出台相关政策,教学效果与考级合格优秀率未能与教师个人绩效挂钩,上好上坏一个样。
(二)教师动力不足,教学缺少创新
1.重视不够,存在应付的现象
学校的普通话教师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已经合格的师资,这批教师个人普通话水平不错,并获得了省级或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经验;另一类是因为师资数量不够而被迫承担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这批教师的个人水平不达标,也没有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没有进行相关培训。达标的老师比较满足于现状,加之部分教师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学科专业方向,把它当成了一个附加任务,对课程重视不够,课改动力不足;未达标的教师因为觉得自己被安排教授这门课程,对课程的重视更不够。两类教师中对课程高度重视的教师较少,加之其他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所以不少教师以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为终点。
2.理念落后,不能主动进行语言教学改革与研究
因为对课程不重视,所以不少普通话教师平时主动学习少,对课堂教学改革不重视,理论欠缺,理念落后;教学缺少针对性、训练性,學生兴趣不浓;特别是面对学生复杂的方言,教学中缺少精准的指导,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束手无策,部分课程徒劳无获,形同虚设。
(三)学生兴趣不浓,学习效果较差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00后”,他们除了有个性化的价值追求,更有网络化的娱乐方式,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佛系”“打call”等网络新词,他们喜欢尝试网络新鲜事物,喜欢通过自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而对规范的语言学习兴趣不浓,加之对学生过关标准的要求较低,所以他们在普通话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出了以下特点。
1.课内学习不主动
“00后”大学生对普通话的态度是能听懂就行,自认为自己的语言能交流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乙等水平(按照教师资格证申报条件,只有中文方向的学生要求达到二甲水平,其余专业达到二乙即可),加之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所以除了部分对语言很感兴趣、有志在语言方面发展自己的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不浓,课堂上学习不主动,互动少,学习效果较差。
2.课后学习时间少
语言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课堂上老师讲解发音原理、方法后,更多地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反复训练,以形成良好的发音习惯,规范自己的发音。但因为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不浓,加之“网络世界”的精彩常常吸引他们,“网络手游”“动漫”等占去了他们业余的大量时间,留给他们主动学习普通话的业余时间较少。
3.参与活动热情低
“00后”的大学生喜欢沉迷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喜欢通过网络交友、追星、玩游戏等。学校组织的相关语言类活动,特别是那些没有精心策划、不符合“00后”大学生特点的活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很低,只有部分对自己语言学习有目标、喜欢语言艺术的学生参加,其他的学生参与度较低,似乎这些活动与他们无关。
三、教学改革初探
普通话对师范生如此重要,而现状又如此不尽如人意,所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
(一)提高课程认识,保证开足课时
态度决定一切,要想把这门课程教好、学好,必须让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为此,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如《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师范专业等级认证标准等,知晓普通话课程的重要性,明确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让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重视该门课程的教学。
对学生的教育也要同步进行。我们要求教师在学生进校时就要向学生宣讲普通话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普通话是今后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是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技能与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等。要求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在第一堂课时专门讲授《普通话课程教学大纲》,并给学生分享因语言水平优秀而获得成功的校友案例,让学生在教师有理有据的讲解中知晓普通话课程的重要性,并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和建议,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对课程有了正确的认识,怎样落实到培养中的第一步就是要确保课时充足。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普通话课一般作为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以湖南幼专为例,普通话课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开设一学年,每周2课时,共64课时,授课人数为40~50人不等,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时间。
(二)送培课程师资,确保师资质量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有直接关系。普通话课程的师资安排要改变以往“师资不够,拉人来凑”的不当做法,改变以往“普通话好就可以胜任普通话教师、语文教师就可以胜任普通话教师”的认识偏误,从教师的语言理论、表达能力、听辨音能力、汉语专业知识、语言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和考核,引进有丰富语言学理论、普通话标准的高学历教师;选送一批普通话水平较高的汉语专业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为普通话课程教学储备优秀师资。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汉语专业经过考核合格取得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证的教师是最适合任教普通话课程的教师。
(三)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
“00后”大学生的兴趣转移快,对一成不变的老课堂教学模式不感兴趣,普通话课堂教学要结合“00后”大学生“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特点和兴趣爱好,利用好网络新媒体技术,改革普通话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2018年5月,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生,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等目标任务。普通话课程的学习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讲解和语音训练比较枯燥,教师一对一的指导比较欠缺等原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容易产生懈怠情绪,更应该思考怎么用好网络技术,改革课堂教学。
1.用好APP,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普通话是口耳之学,听得多、读得多才有可能练成一口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普通话APP可以利用AI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者的语音发音进行分析,指出语音错误和缺陷,并据此为练习者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资料,进而突破发音难点。这样的学习方式正好弥补了传统普通话教学缺乏针对性、缺少一对一指导、课时不足等缺点,是普通话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同时,利用APP作为教学补充也符合“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能对不同方言区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弥补任课教师无法了解多种方言的缺陷。用好APP,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进行选择,普通话学习APP良莠不齐,有的语音分析极不准确,所以教师先用先试,选择最好的APP推荐给学生;(2)要根据普通话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课前、课内到课后,都要充分发挥APP对学生学习普通話听、说练习的作用。
2.实施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是近些年提倡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业余时间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把课堂变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特别是针对普通话课程,理论性的知识及训练素材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以教师对学生的发音训练、指导为主,突出课程“实践、训练”的性质和特点。
近年来我校鼓励教师进行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建设线上精品课程,实施翻转课堂,充分利用“畅言普通话”“配音秀”“为你朗读”等语言学习APP,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通过率逐年提升,作为一所南方方言区的学校,部分班级的“二乙”过关率达100%。
(四)整合教学内容,改进评价方式
普通话教学的课时是有限的,而学生的来源很广,方言繁多会为教师教学普通话增加难度。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指导,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取舍。任课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的方言进行摸底,找出学生共同的、最有代表性的发音问题,如声母中的平翘舌、边鼻、f-h,韵母中的前后鼻韵母、er韵母、单韵母复音化,声调中的上声、音变中的儿化轻声等问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共同问题,课堂中可以进行集中详细的讲解和训练,让学生掌握这些声、韵、调的发音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补充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训练素材,创设一些学生热衷参与的训练情境。
课程评价对教学具有诊断、甄别、导向、调节、促进等功能,普通话课程是一门以训练为主,旨在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掌握相关汉语言语音理论的课程。如果课程的评价仅是期末考核,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建议该门课程一定要进行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以便因材施教,改进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建议为学生设立语言学习档案,设定单元或知识点目标,在每个单元或知识点结束后进行考核,如从声调、声母、韵母、音变、朗读、说话等阶段进行平时的成绩评定,期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模拟普通话水平测试对学生一期的学习进行综合考试,采用“平时50%+期末50%”的比例来评定学生的成绩。
(五)营造良好氛围,丰富课外活动
来自祖国不同方言区的大学生要想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影响,靠自己一个人的默默苦读是很难达成的。校园内要布置“请说普通话”“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等宣传标语,更要要求全体教师和学生在校工作、学习、生活期间都使用普通话,为学生营造一个人人都说普通话、处处都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学生说普通话的意识,形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普通话的学习还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课外时间。一门语言的学习,仅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课余必须“勤练”。学校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课外活动,如鼓励学生组建与语言相关的演讲、辩论、朗诵等社团、沙龙;开展各种朗诵比赛、小学语文教材朗读比赛、电影配音比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创编与表演等,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能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浓郁学生的专业情怀。
今日的师范生是明日的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提高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应该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期待每一个学生都能练就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为日后顺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造好自己的语言利器。
参考文献:
[1]谢旭慧,程肇基.构建方言复杂地区高师普通话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5(2).
[2]马玉红.高校师范生普通话培训的有效途径研究[J].语文建设,2015(2).
[3]郭百灵.从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朗读和说话题目看普通话教学改革[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5).
[4]刘媛媛.浅析普通话教学模式[J].才智,2018(35).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