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征精神在高校团学干部培养中的应用
2019-02-03文林波蔡嘉敏
文林波 蔡嘉敏
摘要:通过进一步梳理长征精神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心系群众、互助友爱;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内涵,弘扬长征精神,加强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引导高校团学干部从独立自主、找准定位;心系群众,做好服务;艰苦奋斗、提升能力三个方面解决其工作与学习难以平衡、功利与服务意识不清晰、能力与热情程度不匹配等存在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长征精神 高校 团学干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3-0127-02
长征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伟大战略转移,并最终取得胜利,形成的宝贵精神。长征精神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还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赋予了重大启示。
一、长征精神的内涵
广义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九一八事变后各路红军以北上抗日、应对国民党军队“围剿”、扩大根据地、打通同苏联的通道为主要目标进行的一系列长途征战[1]。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保存了中国革命骨干力量,确定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不仅是一部叹为观止的史诗,更是一曲胜利的凯歌。
1.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核心体现,也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法宝。长征过程中,工农红军食不饱腹、衣不遮体、弹药匮乏,顶着狂轰乱炸、围追堵截,打赢了一次又一次的战役,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围堵,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主要力量,实现了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更是通过遵义会议等,明确坚定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为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为工农劳苦大众翻身做主的理想,是中国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念支撑工农红军克服千难万险,取得胜利。
2.心系群众、互助友爱
长征途中,工农红军互帮互助,与沿途老百姓亲密无间。红军官兵情同手足,生死与共,一把青稞大家分着吃;一锅清汤大家分着喝。生死存亡紧急关头,把活着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红军将士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他们帮助老百姓组织生产,并帮助各族人民群众建立起人民政权和革命武装[2]。沿途老百姓为红军送粮送衣,指引方向,甚至参军打仗。正是这种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和心系群众的有机结合与体现,确保了红军的超强凝聚力和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艰苦奋斗、甘于奉献
一部红军长征史,却也是一部工农红军的艰苦奋斗史。一是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路程中有雪山、有草地、有沼泽地,还有不可预知的天气,每走一步都是与自然环境相抗争的一步;二是基础物资的极度匮乏,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没有子弹用,不停地和天斗和地斗和自己斗;三是战争形势严峻,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头上有飞机轰炸,大大小小战役几百次;四是思想和政治路线一段时期的错误,给工农红军带来巨大的损失,给同志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就是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红军依靠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赢得了胜利。
4.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长征初期并不顺利,接连受挫,苏俄模式并不能完全照抄用于中国,与当时的国情不符,导致长征初期失利。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错误,并初步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红军,更是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每一次战略部署和实施,每一场战役的安排和胜利,都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当时的国情,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探索和开展中国革命道路的结果。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蓬勃生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
二、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的普遍问题
高校团学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排头兵,也是老师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院工作的得力助手。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团队,在高效地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学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工作與学习的难以平衡
高校团学干部具有双重身份,首先是“学生”,然后是“干部”。作为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兼顾,既要搞好学习,也要搞好工作。据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团学干部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激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很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但也因此减少了投入学习中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兴趣和重点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这种情况的发生,给团学队伍带来了负面影响,队伍受到其他老师和学生的诟病,不利于队伍人员的选拔、工作的开展。
2.功利与服务的意识不清晰
高校团学干部工作的特殊性,给团学干部带来一定的特权,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意识偏差。团学干部起着上传老师、下达学生的连接功能,并代替老师执行部分学生管理工作。在普通学生看来,团学干部具有一定权力,在部分团学干部看来,自己是凌驾于普通学生之上的。老师给予的“权力”和团学干部的模糊“意识”导致团学干部的意识偏差,从而忽略了团学组织本就是服务组织,团学干部本就是服务学生的本质,久而久之团队氛围变得功利,团队形象变得世俗,不利于团学组织的持续发展,不利于团学干部的个人成长。
3.能力与热情的程度不匹配
高校团学组织吸引着很多优秀的学生参加竞聘,干部的选拔有一定难度。普遍来说团学干部具有几个特点,如:能力很强,站位很高,既能从全局考虑,也能谨慎工作;激情澎湃,很有干劲,在工作中不畏困难,不怕吃苦,敢冲敢撞。但是部分学生干部却存在只有热情能力不足,或者能力很强热情稍弱的特点,前者愿意工作却容易出错或者没有创新思维,打不开局面;后者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消极怠工,这两种团学干部或多或少影响组织正常运转、影响工作开展。
三、弘扬长征精神助推高校团学干部培养
长征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载体,立足于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弘扬长征精神,充实高校团学干部培养内容,完善高校团学干部培养体系,助推高校团学干部培养,促进团学干部成长成才。
1.独立自主,找准定位
黄宏认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是长征精神的内涵体现。[3]弘扬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明确身份,找准定位。中国共产党在内部外部环境相当恶劣的情况下,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独立自主带领工农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团学干部要以此为启示,明确身份,找准定位,团学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应该以学习为主,加强理论学习,注重个人成绩,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各方面都优秀的干部。
2.心系同学,做好服务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是红军长征的纪律要求,也是红军赢得群众支持的根本原因,长征精神给予团学干部心系群众、做好服务的内涵指导。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长征过程中,红军与群众互相依赖、彼此帮助,为长征胜利奠定群众基础。团学干部要始终践行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事事想着学生,事事为了学生,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并严格遵守纪律,不影响学生,不谋取利益,一心一意为学生做好服务,夯实群众基础。
3.艰苦奋斗,提升能力
长征精神给予高校团学干部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力量。高校团学干部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为了高效完成各项工作,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如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等。能力的提高重在实践,只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在不断经历、学习和总结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提升各方面能力,充分应对各項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唐双宁.从完整意义上认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J].红旗文稿,2015(23):14-18+1.
[2]唐业仁.论长征精神赋予当代中国大学生成长的启示[J].学理论,2015(34):185-186.
[3]黄宏.长征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尚传斌. 深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N].内蒙古日报(汉),2018-02-22(7).
责任编辑:刘健
[作者简介]文林波,湘潭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蔡嘉敏,湘潭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