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的研究

2019-02-03吕杰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心理健康院校

吕杰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更大,职业倦怠问题严重。从不同主体出发,探索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应对方式,解决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差异分析;原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106-02

高等职业院校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不论从院校数量、招生总数、在校生人数和高职院校教师数量等方面已经占了我国高等教育过半的比重。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大众对高学历的追求、本科院校的扩张、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要求以及更难管理的学生等,都加大了高职教师的工作压力,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如何减少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仅需要教师个人努力调节,社会大众和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强重视。负责职业教育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为高职教师的工作发展努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政府、学校、个人需要齐心协力。

一、社会和学校组织应重视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一)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社会大众应以社会角色的意义和价值为基础,正确认识并重新定位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对其劳动成果和社会价值应给予肯定。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教师才会对高职教育充满责任感,才会对工作产生职业安全感。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软硬件投入需要增加,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各项福利待遇。调查研究表明,经济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的高投入和低回报势必会诱发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近年来,高职教师的薪资收入水平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的教师相比,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甚至薪资待遇比中学教师的薪资水平还要低,高职教师就是贫困教师,这种情况一定会严重影响高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由此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软硬件投入的增加过程中,对高等职业院校要做些倾斜,不仅需要着力改善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办学条件,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高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场所。同时,要建立高职教师薪酬增长机制和继续教育基金增长机制。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薪资水平,扩大其福利待遇的途径,降低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成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机构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还需要提高,在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和干预治疗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教师工作压力大,长期处在精神紧张和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下,很多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处于亚健康的身心状态,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也不相同。由于高职教师本身缺乏必备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高职院校也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導机构和完善的心理健康测评体系,导致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所以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疏导,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机构,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测评体系。首先,应从学校层面了解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一套科学的、有效的高职教师心理健康测评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职院校应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高职教师开展相对应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对刚入职的新教师应开展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岗前培训,向新教师介绍有效的心理问题调节方法,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常识。对已经在职的高职院校教师,高职学校应定期举办缓解心理健康问题的交流会和健康讲座,为高职教师提供答疑和交流的平台,对自身的心理状况有所了解。最后,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机构,为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那部分教师提供专业服务。此外,可以通过咨询、辅导、干预的方式,帮助高职教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为高职教师提供消极情绪倾诉和释放的健康场所,帮助教师共同面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缓解其职业倦怠感。

(三)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体制

为激发高职教师的工作潜能,提高教师的进取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水平,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首先,对高职教师的考核评价过程,高职院校要做到透明、客观与公开公正,整个考评程序必须让教师知情、了解和掌握,将考核评价结果第一时间反馈到教师。其次,要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建立的综合性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全员参与,扩大参与考核评价的人员范围,纳入考核评价指标的评价既包括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评价,也包括个人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同时,考核评价领域也要扩大。考评指标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还包括能反映高职教育特殊性的考评指标,如指导学生实践、参与校企合作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技能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等。最后,考核评价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不同特点,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充分考虑从事不同岗位教师的特殊性,将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和指导实践的教师、科研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讲授专业课教师和讲授公共课教师区分开,有针对性地制定灵活高效的考核评价制度。

(四)构建高效民主的组织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人的管理,高职教师是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是具有高文化水平和高素质的知识分子,要求平等和话语权,重视参与的权利,具有参与学校组织管理的意愿,在关系学校的组织管理体系方面具有一定的想法。首先,高职院校要确立高职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铲除“官本位”的传统思想,树立“以师为本”的正确教师观,使行政部门成为真正为教学服务的部门,给高职教师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其次,组织管理遵守协商合作的民主原则,让高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中,树立高职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其归属感。给高职教师授权,不仅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满足他们参与权力的需求,还能使高职教师的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避免学校管理决策上的失误。让教师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工作决策和事务管理中,使高职教师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责任感都得到提升,进而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扰。

二、依靠高职教师的自我调节

(一)不畏挑战,主动调节职业倦怠

不同的人在面对挑战与挫折时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和产生的行为决定了不同的结果,如果能够积极乐观地主动面对挫折,那么挫败感和职业倦怠感将减少,如果悲观消极地被动解决问题,极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职业倦怠问题从客观角度来说是不能完全消除的,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特性产生一定的职业倦怠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此,高职教师应该学会正视职业倦怠,能够积极主动地缓解职业倦怠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影响。首先,高职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和认识职业倦怠,对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及其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影响、危害有所认识,同时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出客观的评价,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怠,只有正确清醒地认识工作压力、消极情绪和职业倦怠,才能更好地面对和调节。其次,通过对职业倦怠的进一步了解,找出产生困扰自己的职业倦怠感的原因。全方位分析其外部因素和自身原因带来的影响。最后,高职教师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面对职业倦怠,合理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解决职业倦怠问题。学会放松,保持心情愉悦,转换看问题的视角,正确利用社会帮助资源。合理宣泄情绪,战胜职业倦怠困扰,不断提升自身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制定和完善职业发展规划,树立终身学习发展理念

高职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是其专业发展的基础,能够更强更持久地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和全面学习,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高职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这不仅能够促进其职业发展,帮助高职教师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于此同时也给高职学生起到了学习榜样的作用。如果缺失职业发展规划,不仅会对高职教师本身的职业发展产生阻碍,而且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不良的影響。高职教师在制定和完善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有准确的自我评估,明确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高职教师想要做出最佳的职业生涯选择,必须要对自己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其次,具体的职业发展目标要明确。结合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能预想到的长远目标。再次,高职教师制定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在准确分析个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职业发展前景和社会大环境。最后,高职教师在职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在不同的具体实施阶段会产生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必须要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不断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生活是工作的目的和基础,工作是生活的保障,只有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热情。高职教师在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对目前的工作和生活进行认真的思考,高职教师的这份职业是否是自己热爱的职业,它与我们的生活是否存在矛盾。认清工作生活的客观处境,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其次,合理利用时间和分配时间,对精神需求、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都要兼顾到,真正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最后,高职教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活必须由自己掌控,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努力认真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胡英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62-66.

[2]许辉,施光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23-125.

[3]陈燕,夏存霞,曹将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缓解策略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2-55.

[4]丁银军.高职院校教师计算机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56.

[5]赵兰芳.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归因与调适[J].煤炭高等教育,2017(1):92-95.

[6]郭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J].山东工会论坛,2017(5):30-34.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心理健康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