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求职干预策略

2019-02-03孙菁华

现代交际 2019年23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大学生

孙菁华

摘要:积极心理学对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可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分析高职公共英语的学习现状,总结其产生问题的原因: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策略、合班授课制度、重视程度不足。提出从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提升教师的积极教学情绪,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优化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 求职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3-0041-02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经济发展迅速,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的到来也将取代越来越多技术含量较低的职业。因此,青年人就业困境将越来越凸显,相比于985、211等重点高校,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整体素质略低一筹,将面临更艰难的就业形势。当前就业市场变相设置准入门槛;用人单位存在固有思维对民办高校毕业生排斥;政策失衡导致待遇差距拉大等一系列的就业歧视给民办高校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1]。关注民办高校大学生由就业带来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正确的疏导,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1.自我认知维度

社会对低学历学生的负面评价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存在负面刻板印象,这种负面刻板印象对学生的心理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感知较低,因此其自我效能感较低,在其负面刻板印象被激活的情况下,目标群体的能力很可能会受到刻板印象的威胁[2]。也就是说,由负面刻板印象带来的担心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最终这可能成为阻碍他们发挥其潜力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内心自卑、缺乏自信、缺少主见,进而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从众和依赖的心理。与此相反,也存在一些无法客观评价自己的现象,可能过于高估自己,表现出自负的心理状态[3]。这些失衡的心理状态都将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

2.动机维度

研究表明,低学历学生比高学历学生更加具有破坏性的成就动机。由于自身能力限制,欠缺成功经验,出现害怕失败的心理而逃避现实,不愿正面面对挑战,这种消极的处世态度必定对就业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求职干预策略

1.行为学习理论视角

通常成功的求职包括人际关系、简历制作、面试等一系列行为,利用行为原则可以极大地促进这些行为的完成。行为学习理论认为,相比于通过学习手册等间接的指导,当希望的行为得到教师的加强和监督时,改变行为的尝试会更有效。因此,及时的反馈对于促进行为改变和技能获取至关重要,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标准的差距上,从而支持缩小这种差距的动力,促进所期望的行为。

在这些行为原则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求职行为,在与教师的面对面互动中,学生在被指导和鼓励的同时,教师提供反馈以促进学生求职技能的获得和行为的保持,从而达到这种求职干预可以针对特定的求职行为来增加学生就业可能性的效果。例如,在模拟面试期间,教师提供面试时的体态、语言、表情等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求职者之间相互支持和交流等,这样的帮助就会得到学生的回报和正强化,从而提高该群体实现就业的可能性。

2.计划行为理论视角

这一理论将行为意向作为行为表现的最接近的预测指标。根据这一理论,行为意图完全由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对执行这种行为的个人控制的看法来预测。在求职环境中,对行为的态度反映在学生求职者对努力寻找工作的评价上。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在网上提交简历是无用的,甚至是愚蠢的,而另一个人可能认为以这种方式找工作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主观规范是指学生求职者认为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人期望他们努力寻找工作的程度。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当态度和主观规范比较积极时,当感知行为控制较高时,执行行为的意愿也较高,这就导致了对这种行为更多的努力。在设计求职干预措施时,可以帮助学生求职者认识到在今后4个月内努力找到工作是明智、有益和有用的;专门为改善在执行求职方面的行为控制而设计的培训也被证明提高了求职行为的强度;此外,让家人及朋友参与求职,对学生求职者的求职成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更频繁的求职行为。

3.社会认知理论视角

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从行为、认知和其他个人因素以及环境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人类的心理社会功能,这三个因素在一个被称为三进互惠因果关系的过程中作为相互影响的决定因素相互作用。社会认知理论认识到制定目标的重要性,班杜拉建议设定目标时要有评价性的自我反应,以此来调动实现目标的努力,对目标进展的了解会改变其随后的行为,以至于它以个人目标设定和自我评价反应的形式激活了自我反应的影响。因此,帮助学生求职者设定职业目标和求职目标的求职干预措施,是有助于学生就业的。在制定这些目标时,必须确保学生求职者能够看到其正在做的事情与预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学生求职者对求职目标的承诺。

除了强调目标制定和预期成果外,社会认知理论还强调自我效能作为人的中介效应的关键机制。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从事特定活动的能力的信心,它影响人们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更高的自我效能使个人设定更高的目标,并更加致力于这些目标,从而激励他们在失败和挫折之后不放弃的行为。因此,根据这一理论,提高自我效能感应该是求職干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一个人是否能够完成某一特定的行动或任务,有四种信仰来源:过去成功的完成任务,成功的从观察他人那里学习,被说服或确信自己能做到,以及减少与恐惧觉醒相关的消极生理状态。因此,通过观察、建模和实践有效的求职行为来学习求职,可以提高求职自我效能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求职者在求职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此外,通过口头说服技术提高自我效能感,也能够提高求职动机。

4.应对理论视角

应对理论是指面临环境超过其个人资源的情况,将情况视为损失、威胁或挑战,并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来解决紧张的情况,这一过程对学生求职者的再次尝试有重大影响。当求职失败经验被认为是一种损失或威胁时,个人的心理健康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引起焦虑、抑郁或其他躯体症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个体更有可能专注于应对负面后果,这就会降低潜在解决问题的动机和毅力,这就可能导致学生求职者选择以逃避为导向的应对策略,而不是解决问题的主动策略。此外,这一理论表明社会支持有助于减少适应不良的应对情况,是解决学生求职者失败经验的重要资源。

以应对理论为基础,压力管理、社会支持等对于求职干预计划至关重要。与求职相关的压力可能会占用用于求职的重要资源。例如,已有研究发现焦虑与面试表现呈负相关。因此,通过教师教学应对技巧来减少学生求职者的焦虑可以提高求职行为的质量。同时,争取社会支持也可以提供关键的应对资源,从而帮助学生求职者从求职失败经验中恢复过来。

三、结语

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心理问题,研究关于大学生求职的学管新思路,形成较完备的培养准职业人的科学手段,从而将职业教育贯穿学管工作始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择业心理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大学生顺利毕业就业。

参考文献:

[1]孙彦彬.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与救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27):55-57.

[2]JURY M,SMEDING A,STEPHENS N M,etal.The Experience of Low-SES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o Success and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Social-Class Inequality[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17,73(1): 23-41.

[3]方伟,钟恒.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7):108-109.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高校辅导员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