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探究

2019-02-03陈阿音

考试周刊 2019年99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核心素养

陈阿音

摘 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这五大核心素养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更是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和高三复习教学的重要依据。高考命题加强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这一部分,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让核心素养理念真正渗透到学生内心里面。本文结合高考真题实例,就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展开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研究

历史核心素养已然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和方向,在近几年高考中均有所体现,而且还呈现增强趋势。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高考真题对学生们进行学科素养培养,切实将复习教学与核心素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高考是教学的总指挥棒,只有研究高考,研究高考历史真题,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让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变得更有价值。

一、 历史核心素养已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纵观2018年2019年全国Ⅱ卷,我们就会发现高考历史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已经非常明显。

唯物史观2018全国Ⅱ卷34、252019年全国Ⅱ卷24、27

时空观念2018全国Ⅱ卷35、2019年全国Ⅱ卷28、30

史料实证2018全国Ⅱ卷24、2019年全国Ⅱ卷41

历史解释2018全国Ⅱ卷31、422019年全国Ⅱ卷42

家国情怀2018全国Ⅱ卷30、462019年全国Ⅱ卷46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五大核心素养在高考中的力度越来越大,为此,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核心素养与复习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策略

要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渗透历史核心素养,首先就应该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三历史复习教学。

(一)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具体表现为熟练掌握和应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能够从客观的视角看待社会现象,能客观公正地评判人物和历史事件。例如:2019年全国Ⅱ卷24中“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来推动,进而可以推出秦国已经建立了集权统治,能够从国家层面进行推动这项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体现了“唯物史观”素养中的考查要求,考查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故选D项。通过对典型试题,尤其是高考真题的讲解,让学生对唯物史观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有一个了解,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型就知道该怎么分析了,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融合历史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完全可以融合在试题讲解中展开,这样理论与实践也就结合在了一起。

(二) 時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基本每道题中都有所设计,只不过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特定的作品、文献、事件、人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这可以说是历史素养中的素养,是历史学习的核心所在。可往往是这一块却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最薄弱的一环。对此,教师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我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建立时间坐标,编制知识网络,纵向横向相联系,然后根据特定时段总结阶段特征,通过此行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例如2019年全国Ⅱ卷28题中“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从题中1898年这一历史时间出发,学生立马要在脑子里面搜寻和锁定这一时间段的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有关的重大事件,结合试题材料,立足时空观念学生很快就会想到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进而从材料语境中不难看出西方人对光绪皇帝的变法还是支持的,希望中国能变法,而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持批判与反对态度,故试题答案应该选D项。

(三)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该素养主要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是历史学习的核心方法。我在复习中往往精选材料,让学生坚持用“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分析方法进行强化训练。2019年全国Ⅱ卷28题就是例子。

典型的史料实证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史学素养,考查学生能否具备历史研究能力。该试题由三个材料构成,三个材料都是针对海关税收而展开。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我往往要求学生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材料,在读材料的过程中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圈画出来,最后串联成答案,当然在做大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一基本原则,千万不能信口开河。本题中给出三个材料,以海关税演变来设计了2个问题,在不同时代因为不同的背景,海关税率方面也不一致,从而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辨析和对问题设计意图的认知。此外,本体还综合考查了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这种题型在高三复习中应该给学生多呈现,多训练,慢慢地学生也就形成了科学的答题方法和思考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也就提高了。

(四)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这个考查主要集中在42题开放性试题中,通常要求学生通过给出的材料或者图片进行认识、分析和评价,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题型最能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而很多考生的提炼的论题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或论述不能紧紧围绕论题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复习过程中应该加强训练,着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答题思路。我平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让学生认真研读材料,然后看一下问题,再带着问题再看一遍材料。其次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从材料中提取小论文写作有效内容,尤其是引文出处、关键词、关键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再次,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罗列提纲。然后,根据提纲,串联成文。这个训练需要反复进行,不断强化。最后让学生真正内化于心。例如2019年全国Ⅱ卷42题,这道题由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两条主线构成,而这两条主线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错综复杂的时间点,繁杂的历史事件让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种题往往需要学生具有很高的历史素养。在高考中,这种开放性试题,也有人称之为小论文型试题,往往是对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多个历史核心素养的集中考查。本题中给出了时间轴,要求学立足时空观念从中提取关键信息,结合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这种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需要学生明确清晰、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见解呈现在试卷上面,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历史解释能力。这种试题对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要求非常高,但是学生天生不会具备这种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当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当成是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只有这样不断的强化训练,学生才能逐步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