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2019-02-03林圣泽
摘 要:责任意识是一种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是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突出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本文从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榜样宣传与教师引领相结合、长期格局规划与短期活动安排相结合等方面探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我睡着时梦见生活是美人,我醒来时发现生活是责任。”生活是责任,这是胡适先生对生活的见解亦是他对责任的认识。每个人对责任认识与表达可能各不相同,但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林肯先生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进而进入更高的境界。”当今世界对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是个人的认识,更是各国共同的教育目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其中责任担当主要是指學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存在对责任的认识模糊甚至认识错误等问题,例如有的同学认为责任与青少年没有关系;有的同学不了解逃避责任的后果;有的则对于他人奉献的行为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持怀疑或嘲笑的态度;有的犯了错误却没有勇于承认、敢于检讨的勇气……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责任,他们个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空谈,社会的良性发展也将失去道德基础。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负责任的公民,从个人的成长、人际之间的交往到社会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责任。责任意识的培养催生智慧与能力、促进行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初中思想理论课(道德与法治)的重要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任,促进思想理论课育人目标的实现。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以来,我和同组老师们依托新教材,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具体实践尝试中探索新的方法策略。
一、 理论教育与具体实践体验相结合
责任意识的培养要大力拓展社会实践路径,从静态知识传授回归生活世界,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体验的有机融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涉及责任的内容很多,例如七年级教材中有: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要孝亲敬长,尽孝在当下;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学会爱护身体、养护精神;生命的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活出自己的精彩等。再如八年级教材中有: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遵守网络规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服务和奉献社会;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等。又如九年级教材中有:增强民主意识,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教材中这些内容都是教师推进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和理论依据,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教学内容和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责任意识的认同。
当然纯理论的灌输学生是不欢迎的,甚至是抵触的,只有立足学生实际生活的沃土,让学生有具体实践体验,才能使责任意识的培育更具成长活力。
(一)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栏目建议开展活动,例如:视频导入、案例分析、观点辨析、故事分享、名言家训启示、经典阅读推荐等。
(二) 也可以根据当地特色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当地特色文化展示、就某问题为当地市政府建言献策等。
(三)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主创活动形式,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参加活动,适时引导、适当鼓励,达成树立责任意识的目标。例如:模拟情境、公益广告创作分享、问卷小调查及报告、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究等。
例如,在上《参与民主生活》一课时,我设计了一场模拟水费价格调整听证会活动。请各组学生事先准备并现场模拟自来水厂(经营者)、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学者以及消费者等各方代表提出意见和主张。学生们在饶有兴趣地参加活动的同时一起探究讨论为什么要举行价格调整听证会?听证会制度从哪些方面保证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从而得出结论: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公民参与,决策方听取各方意见,促进决策科学化,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有责任参与城市发展建设,哪怕是目前能力有限还没有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也可以建言献策,积极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开展活动的课堂更有张力和影响力,教材中栏目丰富,类似的活动还有许多,我们要不断挖掘和运用好它们,促进学生要自觉培养责任意识的认同感。
二、 榜样宣传与教师引领相结合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可以穿透人心,先进模范人物散发出的精神魅力能于无形中让灵魂受到触动,思想得到洗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等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与精神,让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很多,例如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老英雄张富清;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在抗洪中牺牲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宁肯一人脏,换得万家净”的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班长李萌;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表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国足迹的嫦娥四号工程党组织等。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这些,榜样人物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高度负责体现出平凡的英雄精神。教师可以自己讲述这些故事也还可以运用看视频、演讲比赛、时政播报等形式打造榜样宣传平台,让学生灵魂受到触动,思想得到洗礼,引发学生共鸣,加深他们对自身责任的思考,助力学生树立勇于担责的意识。
教师是最贴近学生的、对他們影响巨大的榜样,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魅力,引领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们、奉献社会、报效祖国,只有把言传身教统一起来,教师才能成为青少年的引路人和知心人,为青少年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三、 长期格局规划与短期活动安排相结合
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曾说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做任何事应该也都是如此,包括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责任教育的有效开展要求厘清人生责任的逻辑结构,做好全面引导统筹规划,落实平等对话。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放眼未来,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并行动、自主推理和调整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负责。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要目明确标,制订好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教师在活动执行前需要经过科学预测、全面分析、系统筹划以及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结果是可预测、可控制的,之后发展才能有目标和方向。反之,没有长期规划和短期安排的培养学生的活动,是一个没有规则的活动,也是一个走不远的活动,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目的。
我在新生入学之初就与备课组老师们一起对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有关“责任”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从自我责任感的培养到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培养对学生进行三年长期规划。再通过设计运用各种各样的短期教学活动,如以自主学习形式采用模拟参与、实践尝试各种责任担当(公益活动、监督权的行使、社会调查等)来达成阶段性培养责任意识的目标和任务。
例如,七年级的教材讲中对自我责任感的培养内容有:梦想的实现需要努力、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做更好的自己……七年级学生年纪尚小,所以这一学年规划就是让他们更好树立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担当意识,如珍爱生命、悦纳自己、和谐家庭我出力、做情绪的主人等等。可以配上适合初一学生的短期活动,如:生命感悟小小日记、假期中的“我来当家”、我的情绪晴雨表等活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希望的那样:“要让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接班人永不断档。”作为思政课老师也有这一份责任和担当在肩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将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特点,努力促进责任意识在学生心灵里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2018年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道德与法治).
[2]刘长海.瘐青《培养信托的责任公民:学校如何指引学生责任担当》[J].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11):62-66
作者简介:
林圣泽,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屏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