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耕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9-02-03杨学渊

考试周刊 2019年99期
关键词:农耕文化道德教育小学语文

摘 要:本文以农耕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语文新课改教学需求为主要依据,从通过农耕文化开展道德教育、借助农耕文化提升写作能力、使用农耕精神构建课程内容、结合教学特征形成特色内容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农耕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价值,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农耕文化;小学语文;道德教育

一、 引言

我国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对于人们发展具有一定价值,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融入此种文化。农耕文化是我国农民在长期劳动中形成的丰富文化形式,存在人文性以及民俗性主要特征,主要是服务和娱乐为主,并且具备儒家文化和宗教知识,从而可以形成一种特色文化内容,还有语言、民族和戏剧等活动。加上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民是主体,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一种独特农耕文化。为借助农耕更好地教育青少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农耕文化和思想,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通过农耕文化开展道德教育

农耕文化中勤劳就是指人们在劳动期间,经常唱着比较欢乐的歌曲,嘴里哼着小调,积极乐观地表达自我心情,进而可以展示出自我劳动整个过程。而当今时代的学生尽管语文知识介绍和描述比较详细,教师对于知识内容讲述比较清晰,不过都无法真正展示出农耕文化意义和内涵。并且现在除了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外,很少有学生知道农耕是什么,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农耕,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农耕文化,表达真正内涵,在不断学习之中使得学生素质得以提升。在学习人教版《悯农》知识内容时,学生通过学习都知道主要表达内容是节约粮食,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不过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懂得内在价值和意思,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农耕文化和民歌进行教学,通过介绍和歌唱后使得学生真正懂得农民所要表达的意思,感受种植的不容易,从而可以真正体会到农民种植工作的辛苦。在讲解此类语文知识内容时可以使用一首陕北民歌作为依据,二月里来龙抬头,三月里来日子长等歌词感受知识内容,整首歌曲的主旋律是轻松愉快的,不过在实际播放期间也可以感受到农民种植耕作的辛苦劳作,从而可以帮助学生真正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意识到农民辛勤劳作辛苦,借此机会,教师向学生讲解发扬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期间,要善于借助农耕文化,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感受我国文化价值和内涵,懂得农耕文化经过多年沉淀下来最淳朴的文化内容,需要学生深度体会和积累,做好农耕文化传承人。

三、 借助农耕文化提升写作能力

农耕文化是经过了多少时代积累下来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涉及很多道理和思想,可以展示出很多优美画面和景象。因为现在社会水平的提升,使得学生习作期间,总是无话可说,为更好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更多农耕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接近实际生活的农耕内容,真正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带来的不同感受。使得学生可以在农耕文化场景阐述中,感受农耕的辛苦,教师要结合语文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学习更多内涵和精神,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能一味灌输农耕文化知识,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生活的知识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农耕知识文化,将音乐作为背景进行播放,享受农耕知识带来的直观感受,采用各种合理化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秋收场景,以三维动态视频形式为学生播放农民耕作和生活场景,使得学生接触到农耕生活,感受农民辛勤劳作。有机会也可以在春游和秋游时候带领学生体验农耕生活,在天地里模仿农民种植以及收获果实等,在相互学习和引导中感受农村人民的淳朴。同时学生可以在农村享受自然环境,感受亲近大自然的乐趣,体验学习带来的真正乐趣,积累更多写作素养,真正解决学生写作无话可说现象,通过真实经历和感受,为学生提供更多写作素材,真正体会农耕文化价值。

比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课文知识内容时,为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农耕知识,可以将人们种植树木引导到课堂中,花费一节自习课程时间,结合文章内容对植树知识进行了解,感受种植树木带来的乐趣。学习过后要求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农民种植的其他物种,比如辣椒、茄子、黄瓜和豆角等,要求学生花费课下时间,对不同植物种植方法进行百度,然后家长为孩子购买种子,学生在家进行种植,每天观察、记录和浇水等,成长出来后将终止记录笔记和实物带到班级进行分享,学生之间针对不同种植内容进行讲解和介绍。学生会感受到种植的辛苦,需要除草、浇水和除虫等,还要每天观察和记录,一旦发现植物出现异常现象,还要到网络上收集治疗方式。通过一个小小植物的种植,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农耕的辛苦,农民种植水稻并不是一株两株那么简单,而是一大片水稻、玉米和黄豆,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比较多,还要做好深度计算,定期除草和除虫等,等到秋天则可以收获实物,还要经过辛勤加工才能完成。通过种植植物,教师介绍农耕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种植直到秋收视频,提升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亲自经历才能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表达自我真实感受,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效果。

四、 使用農耕精神构建课程内容

农耕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可以成立教育基地,对于学生一生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使用农耕精神进行语文课程构建,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化,第一种是农业劳动实践内容,就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穿插田园劳动教学内容,通过此种形式培养学生农耕意识,在每年的春游和秋游时期要注重引导学生到各种地区参与种地和养殖实践活动,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农耕意识。第二部分则是农村社会调查活动,就是要求学生在旅游期间向农民调查,了解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经常参与到农耕活动中,深入农家生活,品尝农家乐。第三是农耕文化知识内容的学习,对农耕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艺进行学习,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一定价值,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学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第四则是科技普及工作,基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不同行业中都要积极融入农耕文化知识,所以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提升学生知识探究能力和意识,做好农业科技普及工作,将农耕文化深度融入语文教学中。第五则是学农集体生活,集体活动对于学生语文教学具有一定价值,可以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意识,使得学生可以团结一心解决问题,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得学生更加自主自立自律。

五、 结合教学特征形成特色内容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农耕文化,就要静静围绕基础知识和农耕文化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从不同领域和层次上形成特色课程内容,注重将以下集中农耕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第一是农家乐,这是一种大家都了解和指导的内容,可以作为语文课程学习的品牌项目内容,可以引领学生自主制作一些小农人等实践活动,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农家生活,体会社会主义为农村发展带来的变化,将语文理论知识不断使用在实践之中,从而可以提升学生对农耕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二是田园课程内容,就是通過此类知识内容使得学生懂得劳动的辛苦,和农田实践是配套的内容,借助田园课程的有效实施,使得学生可以真正感受人民群众劳动艰辛,进而可以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在人文教育中有效渗透田园知识文化,对于语文教学发展具有一定价值,还可以达到育人效果。第三则是农田实践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广泛的农田实践领域,在学校后操场开发一篇场地作为学生农耕场所,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生活中真正体会到农耕的辛苦,在汗水一次次流淌中感受丰收带来的喜悦感,农田实践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渗透方式,学生不但可以掌握农耕文化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体会辛苦,从而可以达到知识延伸效果。第四是知识竞赛活动,为帮助学生更有效将农耕文化记忆在脑海中,学校以及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知识竞赛活动,在实际竞赛之中,要注重为学生讲述相关农业知识内容,通过此种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结合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兴趣等将所有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使得学生可以在竞赛期间懂得合作价值,在一次次竞赛中不断提升农耕知识积累程度,还可以增强学生文化学习能力,掌握一些农耕精神,对于自身未来发展具有一定价值。并且学习农民的艰辛对于学生未来就业和奋斗具有充足意义,提升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使得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六、 凝聚力量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推动力,为更好将农耕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凝聚力量,为学生营造良好教学氛围,高度重视农耕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从而使得农业文化更好实施,做好建设工作。在学校内种植树木花草和庄稼等,还要养殖一些家禽等,便于学生实践,使得学生真正体会农耕文化价值,提供良好教学平台,提升教学效果。

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农耕文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农耕文化,掌握农耕文化底蕴和内涵,充实文化教育内涵,为语文特色教育指明方向。基于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热爱自然,珍惜食物、艰辛品质和保护环境意识,学会和自然相处,那么就要做好农耕教育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农耕文化知识融入教学中,依据学生兴趣和特色开展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可以亲自实践操作的机会,加深学生知识理解程度,使得学生意识到农耕文化价值,促进学生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参考文献:

[1]陈淑娟.把优秀的传统农耕文化融入现代初中语文课堂中[J].中华少年,2019(12).

[2]焦芸.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农耕文化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5):77-77.

[3]何世忠.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在农村初中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9(12).

[4]林欣薇.从汉字文化内涵论古代农耕文化[J].文教资料,2018(11).

作者简介:

杨学渊,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白草塬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农耕文化道德教育小学语文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民间美术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图式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