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学生逻辑教学中的教法改革尝试

2019-02-02赖巧燕贾娜尔

科教导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改革

赖巧燕 贾娜尔

摘 要 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逻辑学课程教学对于其养成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思维特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为例,提出具有一定效果的教学改革方法,探讨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逻辑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逻辑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2.062

An Attempt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Logic Teaching of Minority Students

LAI Qiaoyan, JIA Naer

(Xinjiang Police College, Urumqi, Xinjiang 830000)

Abstract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minority students 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logical thinking by teaching the general logic course. Taking the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of Uygur and Kazak and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classroom teaching as exampl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and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logic teaching level of minority students.

Keywords minority; logic teaching; reform

逻辑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是研究一切知识的必要思想工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工委发布的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方面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到:“课堂教学改革应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使其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这里所列的各种思维习惯的养成,均需要以逻辑思维打基础。当前在基础教育中,许多中学教师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嵌入数学、化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高等教育中,教师也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逻辑学教学方法方面研究较少。笔者在关注少数民族受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的思维特点的基础上,以概念的講解入手对少数民族学生普通逻辑学课堂教学尝试性地进行改革。现以共同特点较多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为例进行探讨研究。

1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思维特点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但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会产生共同的思维特点。而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思维支配语言”。反过来,语言也影响思维,“一定民族的思维形式影响逻辑的发生、发展和引申,形成‘语言—思维—逻辑的链条”。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不但是文化的载体,同样也是思维的载体,任何一个稳定的文化传统,也就必定包含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主要以语言形式、表达方式的差异来体现。秉承着该理论前提,笔者在逻辑学教学中,就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注重考察了受语言方面的影响,探讨其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整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1.1 弱发散性、较强聚合型思维方式

所谓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法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方法。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相对应。聚合思维也是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层次探求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因此,聚合思维对于从众多可能性的结果中迅速做出判断,得出结论是最重要的。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的聚合型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语言结构方面: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均属黏着语,整个句子结构中最主要的框架 “主语+谓语”始终不变,即谓语在句末,且与主语的人称、数、时态保持一致的固定句式。据此,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语言表达的发散性,从而使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聚合型的特征。

词汇方面:维吾尔语受古波斯语、古阿拉伯语、古蒙古语的影响,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外来借词,哈萨克语中也保留着大量的古波斯语、俄语的外来词。这种原封不动地大量吸收现成词汇的方法体现出其思维习惯中弱发散性、较强聚合性。

语篇表达方面: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聚合型思维方式在语篇结构中也有一定体现。以维吾尔语语篇为例:

事后,不少围观群众说:“这两名罪犯太凶了,手持匕首,谁说话,他们就打谁,要不是小彭跑出来制止,还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群众遭殃呢,关键时刻还是人民警察!”

Weqedin kiyin,etraptiki birmunche amma:“bu ikki jinayetchi bek qebih iken, quligha pichaq ilip, kim gep qilsa, ular shuni urdi,eger ping jinj黱 kilip tosmighan bolsa, yene qanche bigunah ammini talapetke uchraydighnliqini bilmeymiz, halqiliq peyitte, yenila heliq saqchisi esqatti!”diyixti.

比较两个语篇结构可以看出,汉语中开篇的表达为“不少群众说”,再接群众所说的话,而维吾尔语表达为“etraptiki birmunche amma :‘……diyixti. ”将群众所说的话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始终保持其形式方面的统一性,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句子成分统统都以谓语为终点(焦点)。哈萨克语中也必须保持这种统一性。此外,在最后一句“关键时刻还是人民警察”的译文中,为符合维吾尔族的思维方式加了一个关键词“有用”即“asqatti”,从而使译文更有凝聚力,更符合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

1.2 以客观事物为出发点来描述主观感受的思维方式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在描述概念时会使用客观事物来描写主观感受,这一点在词汇的固定搭配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对于“怀孕”一词,维吾尔语除了hamildar外还有 ghir ayagh (沉重的鞋/脚)的用法,“弱听”为quliqi ajiz/ ghir (耳朵弱/重),“弱视”为k zi ajiz(眼睛弱);再如,汉语中将热切盼望表述为“期盼”,以主观感受为主表达内心感受,维吾尔语中则用“k zi t t bulup kitish”直译为“眼睛变成了四个”,以客观事物来表达期盼之情(主观感受)。哈萨克语中也有诸如此类用客观事物为出发点来描述主观感受的思维方式。如,“bas dese qulaq dew”直译为“说头讲耳”,用来表达“说东道西”;“akoz”直译为“饥饿的眼睛”,用来表达“贪婪的、馋鬼”。由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思维方式注重客观事物所带来的主观感受并将该客观事物直接体现在概念表达中。这种以客观出发的思维表达有别于汉民族的以主观感受为主的思维方式。

1.3 注重整体性、概括性的思维方式

整体性、概括性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对概念的划分不够具体。如维吾尔语中,“辣、苦”均表示为aqqik。而在汉语中辣这种感觉,是指热与痛的混合感觉。通常是指像姜、蒜等的刺激性味道,也泛指植物中的辣椒。再如,在汉语中苦与甜和甘相对,像胆汁、苦瓜或黄连的滋味,而维吾尔语中没有将味觉体验进行细化。对于情感词“兴奋、激动”,维吾尔语以hayajanlinix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兴奋是指机体代谢、功能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从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强的活动状态,激动是指激荡,由于受到刺激而感情冲动。相对于此,维吾尔语中则仅用一个概念来表达这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哈萨克语中也有较多类似概括性较强的概念。如,“kok”一词用来表达“蓝色、青色、绿色”等色彩;用“axte”来表示“苦、辣”等表示味觉感受。

虽然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中也有对客观事物细分的词语,但整体来看,其思维方式中整体性与概括性的思维方式较强于对事物细分的思维方式。

2 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在课堂中学习逻辑学相关知识的过程就是在原来的经验逻辑的基础上重新进行逻辑思维方式的升华过程,是将经验逻辑转化为科学的逻辑思维的过程。少数民族学生受原有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会在普通逻辑学课堂教学中遇到一些困难。

2.1 先入為主的影响

逻辑学本身较为抽象,许多时候对于一些知识概念的理解,还需要进行语言转换才能一点点地理解。因此,一接触到这样的抽象学科,少数民族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还没接触逻辑学就先入为主地断定逻辑学非常难于理解,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负面的心理暗示。少数民族学生认为逻辑学是一门“高大上”的课程,不接地气且太过抽象,从而无实际应用场景。加之教师在教法方面不得要领,课堂教学过于死板,过于强调应试点,导致学生误认为逻辑学重理论轻实践,从而使课堂氛围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2.2 文化的影响

崔清田在《逻辑与文化》一文中提到:“包括逻辑在内的诸文化要素,是系统整体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文化的发展和演化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反过来,作为文化组成要素的逻辑,只有在系统和整体中才能获得生成和发展的依据,显现其意义。文化与逻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离开这种关系,二者的存在将失去前提,我们将对二者的理解和说明也将发生极大的困难。”并指出分析、研究逻辑时不能脱离文化的诠释。虽然普通逻辑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思维,不要求学生对逻辑有更深入的研究,但还是不应忽视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是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成年人,积累了一定的生活逻辑、经验逻辑,需要通过普通逻辑学课堂教学将经验逻辑升华为系统的、科学的形式逻辑,从而提高其逻辑意识。所以在逻辑课堂中会因文化差异等情况产生理解偏误。如,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回鹘人是游牧民族,到公元840年一部分回鹘人被迫从蒙古高原迁徙到西域,逐渐过渡到农业兼畜牧业的经济生产方式,从而造就了其文化的兼容性,但受游牧文化的影响较深。个别地区的维吾尔族男性戴一种绿色缀有红色小花的“多帕”花帽,有崇尚草原、敬畏草原的文化特点。课堂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的这种经验逻辑会影响其理解、分析“因为给丈夫‘戴绿帽子而引发的命案”;案例分析中出现“生辰八字不匹配”、“阴盛阳衰”等词汇时,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就会较迷茫,需要进一步解释。所以文化背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进而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进度也产生一定影响。

2.3 思维方式的影响

思维方式受到语言形式的影响,反过来语言也会对思维方式产生作用。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之间有时会产生思维不同步的情况,尤其是在讲解概念部分的时候,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有时会出现理解困难、界定不清晰的问题。他们在听课时会将所听到的内容先转换成母语,再进行理解、反应加工后再以汉语的形式反馈给教师,这一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这种现象在语言学中以“输入—转码—输出”来表达。而在思维方式方面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滞后,无法与教师授课速度同步。受明显的聚合型思维方式、以客观事物为出发点来描述主观感受的思维方式、概括性思维方式的影响,当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时,那么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如,受整体性、概括性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区分命题与判断、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普遍概念与一般概念时会分不清命题与判断,混淆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受聚合型思维方式的影响,对SEP、SOP判断谓项的周延性表示很费解,教师需要进行通俗化地举例说明。

3 教学改革的尝试

基于如上原因,为使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概念的限制、概括的相关内容,为后期深入理解、学习判断、推理打好基础,笔者首先对概念的讲述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3.1 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秉持着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结合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及警察院校专业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抽象的内容以较为直观、具体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其克服普通逻辑学课堂教学中的各类困难,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达致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终教学目的。

新课导入环节,以启发式思维导入为主。可以是一个小游戏、一段视频或一个有趣的故事,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笔者以幼儿绘本《橘色的马》为导入讲解概念的本质及概念的限制。绘本讲述的是橘色的马为了找到失散多年的兄弟发布寻亲启示,通过不断地对寻亲启示进行修改,逐渐丰富其内涵,缩小外延,寻找亲兄弟的温馨故事。该绘本虽说是幼儿读物,但画面生动有趣,不失为课堂导入的一个好引子。本次课堂导入非常成功,在教师营造的轻松氛围中学生逐渐消除了对逻辑学课程的畏惧心理,同时有趣的图片使得概念限制的特征更为明显,消除了师生间思维差异的屏障,也达到了师生思维同步的效果。因此,要明确导入目的、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课堂导入,这样我们才能游刃有余地使其服务于教学目的。

案例教学环节,充分做好课前的各项工作。首先,要选好案例,注意选取的案例必须通俗易懂、贴近公安实战,视授课内容选取的案例视频控制在5-8分钟以内较为合适,过长容易产生倦怠感,不宜于进行分析。笔者在讲授概念的限制与概括中选用了一则破获火车上的盗窃案的新闻视频,长6分多钟,要求学生分析民警是如何逐渐确定犯罪嫌疑人,并且讨论办案民警通过每一次逐渐增加内涵、缩小外延所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每5人一组。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水平有限,加之不喜欢发言,所以分组讨论不失为一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方法,更能使其明确概念,把握本质。最后,观看视频资料前将讨论要求提出,即概念的限制与概括在案件侦办过程中的应用,以此问题为导向,以“火车上的盗窃案”为素材,进行讨论,最终形成统一看法,讨论完毕后每组派一人作为代表进行阐释、分析。然后教师就所讲授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相互进行辩论。

在案例教学总结环节。笔者围绕所讲授的知识点,对学生的分析、讨论进行点评,查漏补缺。进行总结的同时,布置学生进行相关视频搜集,既可以围绕当次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围绕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视频搜集。这样也就使得知识点的不同内容,环环相扣,融贯在整体的知识讲授中了。

3.2 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改革的尝试中,笔者认为,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来说,普通逻辑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确实不能与其他汉族学生一样,至少目前来说需要进行个性化课程教学。经过教学改革后所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对普通逻辑学的应用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通过视频分析的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积极性及热情有了明显提高。

首先,要解决学生反应速度慢的问题,就要转换教学思路。视频分析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学生进行语码转换的效率,更加直观地通过动态画面进行分析。缓解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考压力,从而能使其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运用逻辑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上。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布置分视频作业的方式,带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逻辑学的积极性,消除了学生对于普通邏辑学的畏惧心理,解除“无用”偏见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有学生自行设计、拍摄简单的案例视频,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与极强的参与热情。

最后,选用的视频应尽可能多地贴近公安实战、侦察办案等方面的内容,让普通逻辑学更接地气,更符合公安院校特点,为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的公安后备力量打好基础。

当然,上述教学改革的尝试还存在新的问题有待探讨解决。目前,维吾尔族学生逻辑课程中尝试视频分析的方法限于课堂教学,期末考核方式仍然为传统考核,未进行改革,出现教考分离的情况。因此,下一步,我们将实施教考合一,期末考试采取视频考核的方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普通逻辑学课堂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2017年度新疆警察学院人文社科研究课题《吐鲁番市危安犯子女教育情况调查研究》(课题编号:2017JYSKYB03);2017年度新疆警察学院人文社科研究课题《反恐背景下的跨境民族与新疆社会稳定研究》(课题编号:2017JYSKQN09);2017年度新疆警察学院人文社科研究课题《新疆警察学院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7JYSKQN11)

参考文献

[1] 王克喜.语言是如何影响逻辑的[J].语言战略研究,2018(1).

[2] 热血青春[C].(国语版)新疆烈士传 第十三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3] 热血青春[C].(维语版)新疆烈士传 第十三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4] 崔清田.逻辑与文化.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2.

[5] 王克喜.语言与逻辑[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改革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