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层次信息素养培养标准研究
2019-02-02阴法明
阴法明
摘 要 为探索高职层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标准,本文首先探析信息素养的内涵,参考国内外本科层次人才信息素养培养标准,拟定了高职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包含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三个维度,分析了高层层次信息素养培养的需求,并对信息素养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信息素养 培养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2.025
Research on the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IN Famin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Nan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f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for undergraduates at home and abroad, formulates the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three dimensions of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information morality and information ability, analyzes the need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evel, and advances the way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is discussed.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standa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0 引言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识别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查找、评估和有效使用相关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集合。有的研究者认为信息素养还应包含怀疑主义、判断力、自由思考、质疑和理解能力。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美国大学与图书馆协会(ACRL)在2015年通过了新版《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1]对信息素养进行了重新定义,成为美国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文件,并在高等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2014年日本公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2]该标准是目前亚洲国家较为系统和权威的信息素养标准,包含了高等教育中信息素养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实践过程。
我国高等教育界已意识到建立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006年清华大学等发布了我国首个地方性文件《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3]教育部日益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2018年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将信息素养培养提升至新的高度。但时至今日,我国仍缺乏针对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全国性信息素养培养标准,本文旨在借鉴世界各国信息素养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素养培养标准。
1 信息素养内涵
1.1 信息素养要素
一般认为信息素养必须包含以下要素:(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对新信息的敏锐度,对信息在科学研究与实践等各项活动中的性质、价值及功能的重视程度,也是人们根据在信息的角度上对各种现象、行为以及理论观点的感受、理解和评价;信息意識的强弱决定了获取、判断和利用信息能力的自觉程度;(2)信息能力:人们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时表现出的能力。信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3)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指信息活动中尊重知识产权、不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传递不良信息的原则,是涵盖信息的创造、信息的传播和信息的使用等领域的行为规范。
1.2 信息能力培养要素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培养的核心,按照信息的使用过程,信息能力涵盖以下要素:(1)确认所需信息:理解问题所需要用的信息,并计划寻获方法;(2)获取信息:利用网络、图书馆、调查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3)评估信息:辨别信息的来源及真伪,信息是否支撑问题解决;(4)利用信息:将信息纳入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创造新知识,解决问题或课题。
2 信息素养培养标准
2.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产生信息需求,形成信息动机,进而自觉开始寻求、利用并形成信息兴趣的来源和动力。具体评价标准包括:(1)理解信息如何生成,如何传播;(2)具有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自觉性和敏锐性;(3)理解常见信息的种类和特征;(4)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能够得到的服务;(5)理解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2.2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子集,是社会道德在信息领域的体现,具体评价标准包括:(1)明白部分信息具有知识产权,不能随意剽窃;(2)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基本的信息安全措施;(3)遵循信息社会的各项道德规范。
2.3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使用各类信息工具,通过各种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解决实际课题任务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信息能力的本质是终身学习能力,是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信息能力包含分析信息需求、获取所需信息、评价分析信息、应用和发布信息等四个维度。
(1)分析信息需求。能够准确描述信息需求,对所需要的信息范围进行具体地确定,评价标准包括:①能将任务课题转换为所需信息,有效描述信息需求;②能评估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③能权衡获取信息的收益和成本。
(2)获取所需信息。能够利用所掌握的获取信息的手段,准确、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互联网、社会调查以及各种科学探究方法等,其评价标准包括:①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系统获取所需信息;②能够构思和实现搜索策略;③能够根据获取信息的效果,优化搜索策略。
(3)评价分析信息。能够评价和分析所需要的信息,使用合适的工具去处理、组织信息,其评价标准包括:①能判断信息的真伪,按照信息对完成课题任务的重要性进行排序;②能够对信息进行解析重构,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
(4)应用和发布信息。在符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能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且创造性的发布、交流和利用,其评价标准包括:①整合新的信息,重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②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或研究课题;③理解发布信息的对象,掌握发布信息的技能。
3 信息素养培养原则
3.1 信息素养培养强调实用
学术型本科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则培养的是能够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属于“理论应用型”人才;而高职专科培养的则是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技术型人才,属于“职业技能型”人才。[4]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高职层次学生信息素养需要偏向实际工作一线,辅助提升工作实效为目的,具有“实用性”的烙印。因此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信息素养课程,还必须强调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与一定的应用场景相关联,需要从“信息素养”走向“创新素养”。
3.2 信息素养培养需有针对性
我国在初高中阶段已经进行了必要的信息技术教育,因此高职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会使用搜索引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但对照以上六个维度仍有以下弱项:(1)信息意识较为薄弱,缺少分析信息需求、获取和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2)不会或很少使用专业文献检索工具查找信息;(3)信息评估能力偏弱,对获得的信息难以做到去伪存真;(4)缺乏基于信息进行知识创造的能力;(5)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认知。
信息素养培养标准的制定和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重点解决以上弱项。
3.3 信息素养培养需与情境结合
信息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信息素养基础课程的支撑,包括“图书馆文献检索”、“计算机信息检索”等。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并不是独立存在,它是与一定场景和情景相關联的,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必须和专业课程、科研课题、双创项目等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教学研究活动中,通过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来探索概念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提升信息素养、增长知识和能力的目的。最后,信息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走向“创新素养”的培养,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
4 南信院信息素养培养实践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内较早借鉴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悉尼协议》对专业建设进行规范,学校把信息素养作为八大专业核心能力之一进行培养。学校规定,在毕业时,学生必须可以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工具,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并根据学校的“信息”特色,重点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将信息素养划分为四个具体指标:(1)可以熟练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软件安装及其操作;(2)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工具,去获取、处理并使用信息的能力;(3)了解信息安全防护方法,解决电脑的安全问题;(4)能够完成小型的有线/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学校通过信息素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创融通项目三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基础课程包括信息软件应用、计算机应用与网络维护、文档处理与信息检索等内容,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基本信息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选择部分专业课程,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把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中。比如教师在课上发布课题,学生分组研究课题确定信息需求,使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最后利用信息解决课题。另外学校利用各类专创融通项目,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完成创新,指导学生完成专利文档的撰写和申请,塑造学生的信息道德,培养学生高阶信息应用能力。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培养措施,学生的信息素养明显提升,在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信息素养培养的满意度达到4.6分(最高5分)。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成为职场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素养是以上两种能力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趋势。国家有必要制定统一的信息素养培养标准,指导高校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尝试提出了高职层次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并对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该方法在南信院的培养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金项目:2018年11月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中心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高职工科专业信息素养标准与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80068)
参考文献
[1] 韩丽风,王茜,李津,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6):118-126.
[2] 梁正华,张国臣.日本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及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8):141-144.
[3] 曾晓牧,孙平,王梦丽,等.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64-67.
[4] 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