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
2019-02-02吴倩
吴倩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方法,对安徽省某卫生职业院校2018级172名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专护生职业认同整体得分属于中度水平,女生略好于男生;护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原因主要有:不喜欢本工作、性格不合适、工作强度过大等原因。
关键词:大专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4-0027-03
近几年,国内对护生职业认同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就研究群体而言,多以中职护生为主。如今,护理专业学生多数为大专生,只分析中职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显然不利于从总体上把握护生的职业取向。本研究立足于大專护生,把男女生作为两个群体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职业认同感的异同及其成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数据来源于安徽省某医疗职业学院2018级大专生共17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52人,平均年龄为18~22岁。
1.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选用的测量量表是刘晓虹[1]等人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此量表包含了五个因子:职业技能、职业期望、职业情感、职业认知、职业反思。采用linket五点计分法,非常符合计5分,符合计4分,有时符合计3分,不符合计2分,非常不符合计1分。量表的信度为0.88,具有良好的信度。
2大专护生职业认同感水平情况分析
2.1大专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分析
172名被调查大专护生职业认同整体得分属于中度水平,其中女生得分为68.85±20.09分,男生得分为65.90±19.10分。在5个条目当中女生得分比较高的是职业技能,最低的为职业反思。男生得分比较高的是职业期望,得分比较低的是职业情感(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职业技能的认可度都是很高的。所有的高中起点的大专护生都认为如果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护士需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水平。在职业认知和职业反思部分,高中起点的大专生因为没有接触过临床实践工作,对职业没有过多的认知与反思。比较有意思的情况是,男生的职业期望很高,位列所有调查条目第一位,而职业情感非常低,位列所有调查条目最后一位。护理行业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行业,但是男性优良的体力和精力,良好的反应速度和敏捷度逐渐被广大医疗用人单位认可,社会各机构对男性护士的要求量越来越大。相对于女性,男性有一定的就业优势,呈现了一种供不应求的态势。在找工作的时候,男性护士一般比有同样学历的女性护士更加具有竞争力,这也导致了男性护士对职业的期望比较高。但是男性护士的职业情感度比较低,也导致了男性护士的“流失率”比女性护士要高。
2.2 大专护生职业认同等级情况分析
统计表明,就大专护生职业认同等级情况而言,47.4%的女生职业认同等级为中等,30.3%的女生职业认同度等级偏低,还有3.9%的女生职业认同度非常低,仅有18.4%的女生职业认同度为高级;有35%的男生职业认同度等级为中等,40%的男生职业认同度偏低,有15%的男生职业认同度等级非常低,仅有10%的男生职业认同度较高(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男生的职业认同度在各个层次上都比女生低。虽然男性护理人员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是男性护士目前在我国依然是极少数,仅占我国护士注册总量的1%[2]。基于社会的需求,男性护士的总数正在逐渐增长。一般医院里面的体力活都是由男性护士做,所以男性护士多数在ICU、急诊科、手术室等压力比较高、工作强度比较大的科室工作[6]。男性护士几乎每天都很忙,很难正常进餐。除了工作以外的其他方面,社会对于男性护士还是存在不少的误解与偏见,所以男性护士这一职业承受着比女性护士更多的身体压力、精神压力和社会压力。从表1、表2也可以看出,高中起点的护生没有接触过临床的护士工作,对护士的职业认知度比较低,但男性护生相对于女性护生来说却有着更多的职业反思。
2.3 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原因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表3),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女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原因排名前三位的是:一是性格不合适,占比59.9%;二是不喜欢护理工作,占比为41.4%;三是工作强度太高,占比为39.5%。男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原因排名前三位的是:一是社会地位不高,占比为60%;二是性格不合适,占比为55%;三是不喜欢占比为50%。
由表3可以看出,男性护生和女性护生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尤其是在职业地位这一方面,男性护生对这一方面的选择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护生。社会上对男性护士存在有传统偏见,认为护士这一职业就应该是温柔的女性形象,认为男性不应该涉入这一行业。由于受到社会偏见的影响,导致很多男性心理上比较抵触这一职业。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查过程中有6.6%的女性护生和10%的男性护士并不是很清楚以后为什么不从事本专业工作,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护理职业缺乏全面了解。对这一部分学生,如果学校能对其加强职业认同感教育,是比较容易稳固其专业思想、增加其职业认同度的。
3几点建议
3.1 社会层面
3.1.1 提升社会大众的职业认可,改善护士形象
个人对职业的认可程度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社会对职业的认可度。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医生职业优于护士,俗话说“医生的嘴,护士的腿”,认为护士只会打针吊水,干的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些思想会阻碍护生对职业的认同。而事实是,仅从学历水平上来说,现在每年毕业的护生大部分是大专学历以上,其中本科学历的护士所占比例也是年年攀升。同时我国也培育出了一批硕士学历以及博士学历的护理毕业生。作为护理事业管理者和护理事业教育者可以从多方面着手,用多种手段宣传护理事业,纠正大家对护理的片面认知,改善护士形象,提升社会大众对护理职业的认可度。
3.1.2 改善医患关系,降低职业风险
实践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有时会出现纠纷,矛盾激化时,甚至可能会出现暴力伤医伤护事件。由于护士要经常接触患者,工作场所又比较开放,病人很容易将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杨筱多[3]等人的研究发现护士是医院暴力事件当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护士职业本身就有特殊性,工作责任重大,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不良的医患关系往往又加重了这种精神压力。通过各种手段改善医患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给护士“减负”。
3.2 医院管理层面
3.2.1 扩大护理人员编制,吸纳更多优秀人才
当前,一些医院由于护士流失严重,导致医院护士资源分配极不合理,几乎所有的护士都是超负荷工作。杨红叶[4]的研究发现很多高年资、高职称、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业务技能的护士,为了躲避巨大的压力,从而选择去其他辅助科室或者是功能科室,从而造成护理资源的严重浪费。从事护理一线工作的多为资浅护士,无法实现以老带新,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鉴于此,医院需要扩大护理人员编制,吸纳更多优秀人才,组建护理团队,一方面可以减轻每一位护士的工作负担,更加有弹性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可以确保护士的休息时间与私人时间不被占用。如在德国,护理人员一般每周只工作三天,每班12个小时。护士有大量的时间照顾自己的私人生活与家庭,还会利用工作之余时间进行学习和培训[5]。
3.2.2 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提高护士薪资待遇
王芸[6]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护士离职的原因是因为害怕上夜班。这就要求医院要想方设法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要合理安排护士的轮班和轮休制度,要以人为本、关怀护士。不合理的轮班制度会让护士很疲劳,上夜班之后第二天紧接着还要上班或抢救病人,或者参加文体活动、举办学术讲座,让护士得不到充足休息,会使护士对其职业逐渐丧失兴趣。另外,现在一些医院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地位以及薪资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别,同工不同酬,容易让护士产生心理落差。对此,医院应给予足够重视,要改变过去传统的“重医轻护”的观念,提高护士薪资水平,增强其获得感。
3.3 护理教育层面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大专护生对护理专业缺乏职业认同感的原因是在学校缺乏必要的职业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在和研究对象交谈中发现,有过一年实习经历的自主招生班的护生相对于没有实习经历的高中起点的大专护生来说职业认同感更低。当询问其理由时,他们回答到临床一线实习后感觉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对于繁重的工作,日夜颠倒的工作时间,巨大的精神压力完全没有准备,一下子不知所措。从护生到实习护士的转变非常困难,不少护生感到疲劳和迷茫。在校护生专业思想方面往往是一张白纸,并未把护理事业上升至一个终身奋斗的高度。在实习阶段面对巨大冲击时,很容易产生专业思想不稳固、动摇的情况。因此刚入校的护生,可塑性最强,也是培养职业认同感最佳时期。学校应对护生加强职业教育,开设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伦理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病例讨论、小组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促进学生养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认知,让护理职业在学生心目中更加立体化,更加丰满。李亚玲[7]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在校护生尽量早期介入临床,深入全面地了解工作的真实内容及形式,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形成良好的职业认知。
————————
参考文献:
[1]刘玲,郝玉芳,刘晓虹.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03):18-20.
[2]龙思敏,芒刺,王艳.新医改出台,医学教育准备好了吗[J].教育与职业,2009(16):34-37.
[3]杨筱多,姜亚芳,陈麦秋,等.深圳地区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经历医院场所暴力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0):19-21.
[4]楊红叶.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04):1150-1152.
[5]郝晓赛. 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医院建筑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2.
[6]王芸,连娜,彭聪.临床护士离职的触发因素分析——以Y医院为例[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1):281-282.
[7]李亚玲,张晓艳.探讨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