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型理论下《蝇王》的“人性”伦理探究

2019-02-02魏东旭张焕新

北方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蝇王原型人性

魏东旭 张焕新

摘要:本文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探讨小说《蝇王》中的人物在《圣经》、《希腊神话》中的原型身份,进而挖掘小说中蕴含的“人性”伦理观,以期对教育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原型;人性;伦理

《蝇王》是威廉·戈尔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威廉·戈尔丁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他的作品不属于任何现代文学流派,无论是特定的宗教或政治意识形态。特别是,他的每一部作品在本世纪的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主题。[1]本文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试图寻找小说中人物与《圣经》、《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的契合,通过比较人物与原型的特征,探究“人性”伦理这一哲学命题。

一、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代表学说之一。1919年荣格首次在《本能与无意识》中提到了“原型”的概念,在他看来,“原型”就是前人阅历沉淀中能够辨别出的一个个品种,这种概念是一种纯正模式,只有当全部都包含了意象、看法和母题等时,它才能从中表现出来,从而遗传的一种形式或方式,而不是详细的经验内容。[2]荣格一生中识别和描述了无数原型,包括英雄原型、智者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出生原型、地球母亲原型、太阳、月亮、水、火和其他自然物体、戒指和武器以及其他人造的物体。正如荣格所说,“生命中存在着多少种典型的情况,有多少种原型?体验深受由于反复雕刻在我们的心理构造。”[3]荣格强调从文学和艺术找到原型,强调沟通与原型,是人性,试图推动人们从物质束缚中解放出来在现代社会,人类的简单的指导,恢复心理平衡,保持完好的现代人类。美国批评家Wilbur Scott说:“人类学的文学模式是为了恢复所有人性,重视人性的一切原始元素……人类学文学使我们再次成为原始人的一员,而原型批评则是在文学中寻找这种原始身份的表现。”[4]

二、《蝇王》中人物的原型解读

戈尔丁对神话的浓厚兴趣和研究为小说的人物设定提供了原型基础。他曾说过:“假如我有任何文学起源—我不知道为什么,一旦如果有的话,我会列出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兴许还有希罗多德这样的名人。”[5]8在1983年,瑞典文学院公布诺贝尔文学奖发表时说到:“这是因为他的小说运用了明晰的现实主义叙事艺术和各种具有广泛意义的神话。它澄清了当今世界的人类情况。”[5]3由此,戈尔丁对神话的喜欢是不言而喻的,进而对其小说的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小说《蝇王》中的主要人物与《圣经》、《希腊神话》中的某些人物的原型关系便可通过荣格的原型理论窥见一斑。

(一)拉尔夫─摩西

小说中的拉尔夫和《圣经》中的摩西都扮演着集体中的领导者的角色并且肩负着引领人们走向文明和幸福的使命,他们是“善”性的代表。

《圣经》中的摩西是公元前13世纪的犹太人的民族首领,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中的主要先知,是能与神耶和华亲身交谈的人,并受神之命,带领被征服的希伯来人从古埃及逃到丰饶之地:迦南地。在去往丰饶之地的途中,不断有人表现出怀疑、不服从甚至反对上帝的种种行为。摩西,作为上帝的使者始终不受他人的影响,忠诚于上帝,带领着上帝的信徒们最终到达丰饶之地,完成了使命。

同样,小说中的拉尔夫也具有天生的领导才能,以代表着文明的“善”性带领着孩子们在小岛上生存。小说中对拉尔夫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拉尔夫笑了,他举起海螺以示安静。[6]21……“这种事你干不了。”拉尔夫总结道:“与其说你是个胖子,不如叫你猪崽子。”“不管怎么说,如果你不高兴的话,我很抱歉。好了,回去吧……那是你的工作。回头见。”[6]22-23无论是拉尔夫的“微笑”,还是他的语言中带着的和善和坚定的语气─“这种事你干不了”“回去吧,猪崽子,去点名。那是你的活儿。”─都表现出了拉尔夫的领导范儿,但更重要的是拉尔夫制定了规则─持有海螺的人可以发言,任何人不能打断持有海螺者的讲话。小说中,拉尔夫反复强调:“规则是咱们所有的唯一东西。”[6]101在这群孩子中,“海螺”成为了“权力”和“文明”的象征,规则的建立和遵守代表了拉尔夫的领导地位的确立,他懂得领导群体、建立规则,以文明、善良的方式领导其他人。

但是,最终,拉尔夫的领导地位受到了挑战,甚至是死的威胁。杰克的反抗、支持者西蒙、猪崽子接连被杀,使得文明的堡垒里只剩下了拉尔夫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拉尔夫仍不接受涂脸,守卫文明,坚持引领同伴们走向文明和幸福的使命。

因此,通过拉尔夫掌管意味着神谕的海螺,成为了孩子们的头领,建立规章制度以维持秩序,并努力将孤岛上的孩子们引向光明,这些行为都表明了拉尔夫的理性英勇、强大的号召力和领导才能,他是“文明”的代表,是“正义人性”的集中体现。

比较拉尔夫和摩西,他们同为领导者,肩负着带领人们走向文明和幸福的使命,在过程中,都遭到了一部分人的怀疑,甚至攻击。面对质疑和攻击,他们心存善意,坚定信念,维护着正义和文明。因此,在拉尔夫的身上可以找到摩西原型,彰显了“善”的人性特征。

(二)猪崽子—普罗米修斯

猪崽子在《蝇王》中勇敢与智慧并存,与《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极为相似。

普罗米修斯上天盗火的故事已广为人知,也因此他成为了勇敢和智慧的化身。在《希腊神话》中,他为人类辩护而冒犯宙斯,因此,宙斯拒绝给予完整的文明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于是,普罗米修斯不畏宙斯的惩罚,在太阳车经过时,用一根茴香枝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类。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智慧给人类带来了代表着文明和智慧的“上天之火”,人类因此借助火种学会了取暖、蒸煮食物、火攻狩猎等等,进而进入了文明时代。对于普罗米修斯来说,“善”性是其产生勇敢和智慧的源泉,是被人类永远铭记的根本所在。

在《蝇王》中,猪崽子这一形象也成为了勇敢和智慧的代表。猪崽子面对叛逆的杰克会时常提醒他“必须要持有海螺才能够发言”,要求他遵守规则,即使杰克对其威胁,也仍然直抒己见,勇敢地与杰克对抗。猪崽子也足智多谋。当拉尔夫主张文明的信仰因鬼神说而动摇,想放弃领导者的头衔的时候,猪崽子提出吹响海螺来巩固文明的威严,激励拉尔夫坚持下去。当杰克负气离开时,猪崽子为了稳定军心提出重新点燃篝火,也同时点燃了孩子们获救并返回文明世界的希望。猪崽子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希望,也同时在各种关键时刻提出了种种的意见。“‘搞一只钟这是我总在想的事情,他说道,‘咱们可以做个日规。咱们把一根枝條插进沙子,然后—[6]69……‘咱们山上的火堆没有了。可是在下面这儿搞一个火堆又有什么不好呢?既然火堆可以筑在山岩上,那也可以筑在沙滩上。反正都能生烟。猪崽子自己取下了他那块眼镜片,跪下来通过镜片焦点将光聚到火绒上,这还是他来到岛上第一次这样做。”[6]149猪崽子充满智慧的建议在小说中出现多达40处。当野蛮和邪恶的力量最终战胜人类文明时,猪崽子仍然站在人类文明和理性的一边,直到被邪恶吞噬。[7]

因此,普羅米修斯给人类以智慧之火与猪崽子给拉尔夫以明智的建议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对权威的勇敢对抗、对真理的执着也彰显了二者的善良人性。

(三)西蒙—耶稣

西蒙与耶稣都是充满大爱,乐于助人,追寻真理,拥有“善”性,最终却被迫害而死。

小说中这样写道“在午后的阳光下,在蜜蜂的嗡嗡声中,西蒙找到了他们所有够不到的小果子,把簇叶高处熟透了的果实摘下来,向下丢到许许多多向前伸出的手里。”[6]59如同耶稣带给人们福音,救人于水火。当杰克不让猪崽子分享他们的野猪时,是西蒙坚定要把肉从岩石上推下去。西蒙从来没有追随杰克去打猎、杀猪、烤猪、跳舞,这与拉尔夫和猪崽子没能抗拒收到杰克施舍的引诱构成鲜明对比。他明辨善恶,不同流合污,同耶稣拒绝撒旦有异曲同工之效。当大家对山上的“野兽”万分惊恐的时候,西蒙毫不畏惧地去探明山上野兽的真面目。勇于追寻真谛,犹如先知。

耶稣终究被反对者陷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义”代“罪”。同样,西蒙看到了降落伞下的死尸,漆黑中跑下山报告大家他们所惧怕的火堆旁的野兽实际上是死尸,却凄惨地被其他人活活打死。西蒙是小说中人类仁慈天性的代表,他的死代表着文明的完结。耶稣和西蒙的逝去代表着正义的消失,但追求真理的思想永存。

(四)杰克—撒旦

杰克与撒旦非常相似,他们的“人性”都经历了由“善”转“恶”的过程,都做出了“反叛”、“杀戮”的行为,是“邪恶”人性的代表。

小说中,杰克在被困小岛之后,他和拉尔夫、西蒙一起爬山探险,想方设法要离开小岛,回到文明的家园。他还勇于为本人的玩忽职守当众认错赔罪。当他第一次捕杀一头野猪的时候没有用刀。“因为世上没有刀能刺穿活物,因为它抵挡不住血从里面出来。”[6]30这一切都体现出了杰克的“善良”人性。同样,被认为恶魔的撒旦起初也不是上帝的敌对者,而是受制于神,遵从神的命令,监视着人类的罪过,按照神谕在世界末日的终极审讯时揭发人类的罪过,坚守着职责。

而最终杰克和撒旦经历了由“善良”转为“邪恶”的嬗变。小说中,杰克认为自己有着与生俱来的权威性,不断挑战拉尔夫的权威。首先,他违背规定,声称他可以打断拉尔夫的说话;在山顶上,他指责猪崽子“不值得信赖”,不断地羞辱、压制和排挤他;在探讨“鬼”的时候,杰克责备拉尔夫除了指挥他人,什么也不做。他不断地挑衅着拉尔夫,拒绝遵从全体人员制定的规矩。当叛逆、野蛮的兽性逐渐吞噬杰克后,杰克的“邪恶”达到了顶峰。为了从拉尔夫那里抢夺更多的同伴,他想尽一切办法引诱其他孩子屠杀野猪,割开它们的喉咙放血,引诱和威胁孩子们做坏事。为了打猎,杰克在作战之前往脸上抹泥以摆脱羞耻,但却造成了更加狂野的攻击,举动也越来越血腥、暴力,直到最终带领其他孩子杀害了西蒙和猪崽子,走向了完全的野蛮和邪恶。

相比杰克,撒旦曾经是上帝座前的天使,之后缘于骄傲自大妄图与神平起平坐而腐化堕落,与神为敌。因为它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被忽视了,他自以为是个无辜的牺牲者,进而,成为第一个对上帝神父的赐福忘恩负义的人,成为了“罪行”的始作俑者。他哄骗地狱中的同伴魔鬼们,他们的快乐将在于作恶而不在于行善,并在伊甸园中诱惑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至此,人间遭受惩处,充满了罪恶。

因此,杰克和撒旦两者起初心中都存有善念,但是由于他们的孤芳自赏、挑战权威以及后来与“善”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使得原有的文明和规则、遵从和信念都被内在的欲望和“恶念”所取代,最终成为了“邪恶”的代表。

三、结语

在《蝇王》中,戈尔丁以其独特的思想形式,给人性的争执带来了新的思索。通过小说中的人物与《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原型人物的对照,探讨了小说中蕴含的文明和蛮横、理性和非理性、智慧和盲目、善良和邪恶等“人性”伦理。具备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的“人性”思想,逆境中坚守正义,与邪恶作斗争的“人性”精神,是戈尔丁的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而通过原型理论来解析这部小说则意在呼唤人性,维护现代人的完整人性。

参考文献:

[1]张鄂民.半个世纪的呼唤—谈威廉戈尔丁小说作品的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1999 (3):133

[2]徐怀静,童惠怡.《长夜漫漫路迢迢》中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用荣格原型理论解读人物关系[J].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

[3]转引自李春宁,霍月红.用荣格的原型理论解读戈尔丁的《蝇王》[J].社会科学论坛.2006.8 (下):180.

[4]刘世文,付飞亮.文学艺术的本质:集体无意识和原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9.

[5]威廉·戈尔丁.蝇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译本序.

[6]威廉·戈尔丁.蝇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7]转引自:王芳芳.《对<蝇王>中猪崽子形象的分析与评论》[J].文本研究:443.

[8]William Golding.The Hot Gates and Other Occasional Pieces.New York:Harcourt,Brace&World,1961.

[9]William Golding,James R.Baker.An Interview with William Golding[J].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William Golding Issue),1982.

[10]William Golding.Lord of the Flies[M].New York:The Berkley Publishing Group,1954.

猜你喜欢

蝇王原型人性
逼近人性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浅析《蝇王》人性命题的哲学意义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功能与人性
原型理论分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