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高校“业财融合”管理模式初探
2019-02-01裴昕
裴昕
摘要:随着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社会环境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猝不及防的扑面而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06年就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信息化作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高校建设也迎来了新篇章,为全方位实现我国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财务工作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下,积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利用业务与财务相融合的管理手段,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插上“翅膀”,更好的服务高校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业财融合;管理模式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对产业经济的不断升级和提高要求的推出,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冲击下,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已经成为迎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互联网+”经济模式转型的必由之路。此外,在此大背景下,“业财融合”趋势日益兴起,这预示着未来财会工作开始有传统核算型想管理型转变的步伐正在加快。因此,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财会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以业财融合改革为契机推动高校财会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这也是未来高校财会工作服务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双一流”战略的有力抓手。
一、“业财融合”的意义与发展趋势
(一)政策层面。2016 年 6 月,财政部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进一步明确“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有机融合”。这是财政部首次提出“业财融合”这一理念,这也为会计未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国家提出高校要实施“双一流”建设对教育进行综合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近些年,國家对高校财政拨款稳步增长,财务会计如何充分发挥其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保障作用,使财政拨款经费与高校学生培养、科研研发等主要业务流相匹配,发挥最大作用,是研究高校“业财融合”的根本出发点。
(二)业务层面。传统财务会计只是等待业务部门完成后将业务数据交由财务核算,这种方式的财务核算所采集的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业务工作的现实情况,财务信息的反映严重滞后,财务的监督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逐步造成财务与业务的远离和脱节,这种财务核算模式反过来已经严重制约了业务的发展,脱离实践,落后时代的弊端日益显见。故而,“业财融合”新财务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高校还是起步阶段,但对于华为、海尔等国际跨国公司“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公司国际化致胜的关键。早在2000年,华为公司已经开始从组织结构方面入手,一切以业务为中心,将财务目标“翻译”成业务计划,再将业务计划“还原”成财务数据,通过财务数据发现业务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提出适合业务部门运作的财务解决方案,有效实现财务管理的价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高校完全可以借鉴企业成功经验,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将财务管理嵌入自身业务工作机制中,这也是高校未来财务管理的意义及趋势所在。
二、“业财融合”发展的难点
(一)人员素质的制约
业财融合的关键是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在会计的应用领域尤为突出。据财政部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2000多万的会计持证人员,这其中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比例为1:9,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9:1。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刘俊勇教授曾这样预测:“未来十年,会计行业的人才结构将发生巨大转变。中低级财务会计人员将被管理会计师等高端人才取代,初步预计有2/3的传统财务会计将被面临失业或转行。”他的这一观点与财政部关于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相关意见不谋而合。管理会计人才严重短缺,这是制约业财融合发展的重要难题。
(二)部门间的壁垒
多年来,高校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业务部门业务不愿与财务人员就业务问题进行沟通,同时也不关心财务数据,而财务人员仅仅是坐等业务上门,不愿深入了解业务,由于缺乏对业务的深入了解,使得业务、财务信息不对称,最终导致财务无法将各业务部门所需要的数据科学合理分类,财务报表无法对业务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不能帮助业务进行优化整合。
目前“业财融合”工作多数是由财务部门牵头负责,各部门没有参与感,甚至有些部门保护主义思想意识严重,不希望财务过多接触业务,这些种种部门间的障碍都使业财融合未来运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信息化系统的限制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的高校使用对于高校的业财融合起着关键作用。尽管近些年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有了飞速的发展,但高校各业务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不同公司在不同时期开发的,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格式都不相同,导致业务部门间有效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更新,形成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业财融合工作的推进。
(四)内部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高校业财融合属于一把手工程,需要高校领导在思想认识上达到足够重视的程度。只有高校领导的强有力支持才能充分调动财务、业务部门参与业财融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克服局部利益阻碍,规范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规范,是建立二者统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只有两者相互有机融合才能准确地反映经费对业务开展中的直接影响,总结出业务与财务之间的融合度的效果,是高校“业财融合”持续开展的基石。
三、推进“业财融合”的对策
(一)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
高校应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不仅仅是财务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还要学习跨学科知识,如数理统计和经济数学、逻辑学、IT等学科的技术方法进行学习,同时还需拓宽思维、关注高校业务、了解业务的每个环节,并具有全局视野和优秀的沟通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将财务的思想带入业务的处理中,进而培养能适应“业财融合”业务的管理会计人才。
(二)促进业务与财务相互协调,同步发展
高校业务纷繁复杂,各项业务针对的事项不同、分管的部门不同、对高校的发展创造的价值、风险点都不相同。在“业财融合”构建的初期,不可能将所有业务都涵盖,所以财务部门要主动介入业务部门辅助业务部门梳理业务,寻找关键业务的关键切入点,优先进行财务预期效果好,对高校贡献大的项目,使其在“业财融合”管理模式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能规避风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协调财务规范与业务流程匹配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充分说明了规范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不仅业财融合无法做到,连基本的工作都容易产生混乱。高校各类业务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运作规律和规则,财务规范则需要充分考虑业务流程,实现从论证、预算、管理决策、执行、财務保障、风险防控到财务效益和绩效考评贯穿业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比如在业务前期的论证阶段,财务就已经融入业务之中,从财务预算、风险角度给予业务评估细化。对于未来财务预期效益较差或者财务风险较大的业务在立项初期即被淘汰。在业务的执行过程中,财务将预算管理理念渗透进业务,对业务执行活动进行规范,同时加强业务执行中经费支出的把控,对于超前期预算范围内额外增加的费用,财务发出预警,业务进行再次核对,并报管理层审议。对于业务费报销不符合要求的、财务手续不齐备的予以及时修正,严格督促业务按照财务规范的程序执行。业务完结后,财务通过与业务匹配的、可以量化的财务数据对则业务执行后取得的成效进行财务指标考评。对业务完结时的经费使用情况与前期预算对比,找到差异点及时总结经验,较低不必要的沉没成本,为今后改进业务方案提供依据,使有限的经费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四)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财务共享平台
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工具高效使用对于“业财融合”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财务部门是高校各类业务信息的集合地,需要利用各业务部门数据资源,若各类业务执行仅仅停留在部门内部,各部门业务执行流程相互脱离,形成独立的信息孤岛,难以实现全校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财务流、资金流无法伴随各个业务流,财务也无法及时反馈业务存在的问题,“业财融合”就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因此,整合各部门业务原有的信息系统,在现有的校园信息化基础上,将所有业务、财务系统按着各业务的特殊需求,将财务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执行及事后评价的理念融入业务流程中,体现出财务在各个业务之中的控制点。“业财融合”借助校园信息化平台,将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有机整合起来,打通业务与财务的壁垒,真正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顺畅转化、共享,为高校发展决策服务。
四、结语
展望未来,业财融合是未来财务发展的大势所趋,运用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财务数据与业务融合最大程度的实现数据共享,使源于业务的财务数据,最终实现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撑,真正发挥管理会计提炼决策信息的专业技能。落实现在,财务人员要意识到传统会计的弊端,转变思维,开拓眼界,了解业财融合的真谛,构建从业务角度出发的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为实现业财融合作出更有效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梁勇,干胜道.论高校“大财务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
[2]马贵兰.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体系应用——以通信行业为例[J].会计月刊,2017 (8).
[3]肖文广.大数据运用与高校财务管理变革[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 (6).
[4]殷雪峰.高校财务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