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会宁老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因素

2019-01-31高淑琴

考试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宁老区;教学影响因素

一、 引言

会宁作为我国革命老区、陕甘宁革命老区之一,会宁老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十分重要,有利于会宁传承革命老区精神和创新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因此,要全面剖析会宁老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因素。以下是本文分析提炼出的会宁老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二、 经济发展程度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是说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思想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基础性的;马斯洛的5个层次的需求理论也认为人只有在满足最低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呼吸、温度等)才会转移到更高层次的需求上。会宁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经济发展困难,是国家级贫困县。从宏观层面上看,落后的物质文明是制约会宁老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因素。改变低水平的经济发展现状是会宁老区的首要任务,也是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物质基础。

三、 学校教育

首先,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学习和生活内容的规划者之一。若是一个学校只注重分数,不关心其他,忽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那么学校里的大多数师生自然很少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价值意义、基本原则等,在这样的学校里生活和学习的学生,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果必定很不理想。事实上,会宁老区的学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非常重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

其次,在学生时代,大部分的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定型,也还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对于身心都还处于学习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学校任何规章和大纲、任何组织都不能代表的一种教育力量。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要听老师的话”,“要服从老师的安排”,“要尊重老师”,学生们几乎天天被这么教育着,在学生的心里,尤其是在一个听话的学生的心里,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的话是“圣旨”,老师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从来不敢忤逆。因此,会宁老区的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积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最后,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也是重要因素。在素质教育的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灌输说教等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概念和理论性的内容偏多,简单的说教方式只会让学生觉得更加枯燥无味,无法调动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学校和教师采取渗透式教育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教育管理活动中,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并且注重实践活动,加大实践活动的组织力度,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实践活动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四、 家庭因素

一方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若是父母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拥护党和国家并积极学习和践行党的精神和国家方针政策,孩子多多少少会受到家长的影响,对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父母也会注重孩子在这一方面的培养。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有利于其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受自身知识水平与环境的影响,盲目依赖学校教育,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对孩子不管不问,只是关注学生的身体成长,不注重他们思想意识的塑造与引领。还有的家长片面重视学生的文化与技能学习,毫不关心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在大量的作业和补习班中度过。更有甚者经常在孩子面前发表反对党和国家的言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样的家庭氛围不利于对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五、 社会因素

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给我国公民做了表率,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革命老区会宁也不甘落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

学生对网络新媒体的使用日益普遍和频繁,调查反映出,当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通过社交工具和新闻客户端关注社会动态,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学生辨别网络新闻信息的能力不高,更是轻易相信网上信息。网络媒体及其信息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是迅速的、广泛的。

六、 结语

任何外部因素最终都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领悟,进而在其头脑中生根发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学生个体成长经历不同、价值评判能力不强,导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真正認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与践行程度不高,给会宁老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再生.论福建红色文化及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7,3(2):84-89.

作者简介:

高淑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教场小学。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