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间碎片化研究进展
2019-01-31李立康王小丹莫景富高允锁
李立康,王小丹*,李 巧,莫景富,高允锁
(1.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2.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311)
对于大学生来说,其时间的管理和支配直接影响了个人素质的提升和学业质量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碎片时间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学生时间碎片化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究竟什么是碎片时间?碎片时间有何特征?大学生时间碎片化现状如何?有关大学生时间碎片化的研究有哪些?这些研究对后人的研究又会有哪些帮助?本研究回顾以往关于大学生时间碎片胡的研究,揭示以往研究的特点,力争能够对后续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时间碎片化概念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块时间之外的碎片时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国内关于时间碎片化的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逐渐兴起,不同的研究者也纷纷对时间碎片化给出了定义。王君珺等认为,碎片时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些零散的时间,如在银行排队时、在餐厅等餐时、堵车时、公交车或地铁上、课间等。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碎片时间也越来越多[1]。昝廷全等认为碎片时间是指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之余或短暂的空闲时那些随机的、闲散的、零碎的时间,这些时间不长且经常出现在等车、排队、等人、睡前等情况下[2]。王帅等将碎片时间总结为日常工作、学习之余闲散的、零碎的时间[3]。武晓娜等认为碎片化时间指的是人们等电梯时、等公交和地铁时、乘车时等一些分散性的时间[4]。董晓妮等提出碎片时间人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之余的闲散而零碎的时间[5]。综上可以将时间碎片化定义为系统的学习生活中挤出各种零散的时间。由此,大学生的碎片时间就是指大学生群体在系统的学习和生活中挤出的各种零散的时间。
碎片时间具有随机性、零散性、随意性、差异性等特点[1]。由于碎片时间具体情况受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包括:按照学生类型划分分为计划类学生碎片时间、中庸类学生碎片时间和随意类学生碎片时间;按照行为类别划分分为出行类碎片时间、学习类碎片时间、生活类碎片时间;按照出现方式划分分为被动出现的碎片时间和主动出现的碎片时间;按照出现时间划分分为学习日碎片时间和休息日碎片时间[6]。
二、大学生时间碎片管理意识
大学生时间碎片管理就是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碎片时间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碎片时间进行预测计划、合理安排利用和总结评价以提高碎片时间的利用效率的管理活动。女大学生对于碎片时间管理的意识和态度要高于男大学生[6]。王帅等在对山东省五所高校1082位在校大学生调查后发现,针对碎片时间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知程度问题,完全不了解这一词汇的被调查大学生仅6%,78%的大学生认可时间管理的重要性[3]。朱丽丽在调查中发现,66%的学生己经意识到碎片时间的存在,如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碎片时间管理方法,90%以上的学生表示可能会采用[7],说明被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还是希望能够管理好碎片时间,高效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以上可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时间碎片管理意识较高,意识到碎片时间的存在,认识到碎片时间对自身学生和生活的影响并觉得有必要对碎片时间进行管理。
三、大学生时间碎片管理行为
碎片时间管理行为是指大学生在预测计划、安排利用碎片时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Hugh和Maria认为大学生拥有明确的目的是他们有效进行课外时间管理的重要因素[8]。刘敬调查后发现,大学生碎片时间数量较充足,44%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日个人产生的碎片时间长度为1-2小时,68%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休息日产生的碎片时间长度多于3小时,常出现的前十位的碎片时间为等车时间、等人时间、等餐时间、公交乘坐时间、走路时间、排队时间、吃饭时间、如厕时间、课间、睡觉前时间;大学生使用碎片时间时,多数人会选择使用手机载体;大多数学生使用碎片时间时的目的为休息、发展兴趣爱好和打发时间,多数集中在使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看新闻或者找资料等内容上[6]。朱丽丽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每天的碎片时间之和大约有3个小时以上,主要集中在课间和晚上睡觉前后[7]。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碎片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由于大家缺乏对碎片时间相关知识的了解,无计划,经常浪费了大量时间。王帅等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碎片时间几乎全部集中于手机终端上,使用内容集中总结为手机游戏、社会性网络服务(SNS)、学习教育类APP、购物类APP、新闻资讯APP和其他(如阅读纸质书籍、发呆、听歌等),其中游戏和社交占据了超过60%的比例[3]。武晓娜等调查后发现,大学生将碎片化时间利用在微博、微信、QQ上的有98%,以及利用在看视频、网购上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并未实现碎片化时间的最大价值[4]。有研究发现,大约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在碎片时间都会使用移动互联网[9],说明在碎片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李皓的研究显示,碎片化时间里超过70%的大学生以休闲娱乐、聊天等为主[10]。此外,吴红梅的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或阅读时经常要翻看手机,78%的学生在自习时每过10-20分钟就要查看手机,整块的时间被割裂,课余时间呈现碎片化趋向[11]。
可见大多数大学生碎片时间管理行为较差,碎片时间数量虽较多但计划性较差,利用频率较低,利用目的单一以打发时间娱乐为主,使用内容以使用社交软件为主,利用载体单一以手机为主,碎片时间管理方法单一等,大多数学生虽然能意识到碎片时间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却忽视了碎片时间的利用问题。
四、大学生时间碎片管理评价
大学生碎片时间管理评价是指对大学生对自我在思想和行为层面的碎片时间管理情况的满意程度。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对自身碎片时间管理情况并不满意,大学生碎片时间管理水平有待提高[6]。朱丽丽的研究发现,仅10%的学生一直有管理碎片时间的习惯,管理的效果却一般[7]。王帅等调查后发现,仅22.3%的大学生表示满意自己目前的时间管理状况[3]。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碎片时间管理满意度较低。大学生对自身碎片时间管理满意度较低,一方面是可能由于缺乏碎片时间的相关指导,不了解时间管理的科学方法,导致时间效能感降低,制约了时间监控能力。另一方面,个人没有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五、现存研究问题分析与展望
在实证研究方面,关于大学生时间碎片化的研究大多是现况调查,缺少相关实证研究。应加强大学生时间碎片化与网络成瘾、人际关系以及不同人格之间等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研究方法方面,大多研究采用问卷测试,没有对大学生时间碎片化干预研究。应进一步完善问卷设计,使问卷更加合理、科学,同时应加强对大学生时间碎片化干预研究,针对大学生碎片时间管理行为较差的现况探讨有效干预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碎片时间管理水平。
在研究对象方面,大多研究理工、文史类大学生,没有关于医学类大学生在时间碎片化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比较单薄。可以扩大学科范围、地域范围和学历范围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调查,分析更加深入,使调查结论更能说明大学生碎片化现状。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当代高校“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使命的具体实现方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大学生碎片时间数量较多,但碎片时间管理行为较差,且对自身碎片时间管理满意度较低。对大学生而言,碎片时间的合理利用,就如同长尾理论中的尾部一样具有不可低估的力量,若能进行有效利用,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提高大学生的业余管理意识和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业余时间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发展[1]。因此,加大对大学生时间碎片化相关研究,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碎片时间,有效管理生活和学习中的碎片时间,取代浪费和忽视这些碎片时间,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