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班级活动的系统化构建

2019-01-31周红军陈其杰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系统化弹簧德育

丁 云,周红军,陈其杰

(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江苏 扬州 225261 )

“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1]班级活动作为集体参与的教育活动,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按教育计划实施,更容易实现教育目的。

本文在对扬州市一所普通高中班级活动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更有效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1 班级活动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考虑了强化班与普通班、男女生比例,在高中三个年级随机发放,共收回问卷318份,其中有效问卷314份。

调查数据显示,70.1%的学生认为所在班级开展过让自己内心有所触动的活动,反映出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客观和深刻的。80.4%的学生会主动参与班级活动,19.6%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主要原因:

1) 活动质量不高,不愿意参加(8.4%)。

2) 能力不够,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展示的(32.7%)。

3) 学业太繁重,没有时间参加(30.8%)。

4) 其他原因(28.1%)。

上述不愿意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的原因大都与班级活动本身无关。大部分学生从内心接受并愿意参与班级活动,这使班级活动成为一种可以操作的、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有效教育途径。大多数学生对班级活动较喜欢的同时,还有部分学生觉得一般或无所谓,学生对班级活动的欢迎程度反映了学生参与的愿望与现实收获的落差,也说明了班级活动的教育效果缺乏长效性。

2 班级活动教育效果缺乏长效性的原因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教师能在班级活动中注意教育目的的隐蔽性,以易于学生接受;活动内容设计能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趣味性和激励性;班级活动的形式多样,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选择,这些都是班级活动成功的要素[2]35。

一次成功的班级活动必然会对学生内心产生震动,比如一次“感恩”活动,学生会受到很大触动,在活动后也有行为上的某些变化。但这种变化只会维持较短的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期待的质的变化并不一定会出现。

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结构,从表层到深层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即使外部条件有了某些改变”,“深层是超稳定的,表层的一般调节不会影响到深层的稳定”[3]121。

学生每一次接受的教育都只是对内在心理结构进行调整,就像弹簧,每一根弹簧都有自己的原长,教育就像是弹簧受到的外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压力。每一次力的作用,都改变了弹簧的长度,使其变长或变短,并伴随弹性势能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其实是短暂的变化,一旦这个外力撤销,弹簧就会恢复原长,回到原有的能量状态,这是弹簧的特性,也是人的心理特性。精心准备的活动产生的教育效果是短暂的,可能会在不久后消失。

弹簧在外力消失后恢复原长并不绝对,还存在两种例外:

一种情况是让弹簧受到的力超过自身能承受的弹性限度,使其发生不可还原的改变。一件事情有可能在一个人的内心掀起轩然大波,引发顿悟。但这种突发的顿悟需要外在与内在的高度契合,需要针对性非常强的设计,更适合于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另一种情况是反复拉伸弹簧,积累到一定量时,它的原长也会变长。每一次班级活动其实都是在对学生内在的某一根弹簧发力,会引起短期改变。如果让这种改变反复发生,就像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终究会渗入学生的内心,融入学生的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品质。这正是我们班级活动设计中可以尝试与探讨的方向。

通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反复影响,从而达到活动效果,实现教育目的,可这样的影响需要反复多少次才有效?现代行为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种行为经过21天以上的重复会逐渐形成习惯,经过90天的重复最终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也就是说,班级活动需要在同一个问题上进行至少90天的反复影响,才会让学生发生质变,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让学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因为时间因素的限制,需要确定在有限的教育时间里,对哪一种关键品质或能力进行影响。1995年的《中学德育大纲》明确了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提出构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明了教育的方向,明确了培养目标。

教育者如何利用有限的在校时间,让学生经过反复教育,实现这些目标?其实很难用心理学的统计结论以及数学方法来解决,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大部分被学习活动占用,而每节课都有自己的学科任务,不可能对教育活动做深入探索。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让班级活动顺利开展,活动效果具有持续性,可以在活动设计中引入系统理论。

3 班级活动系统化理论分析

班级活动的系统化构建,为解决教育无效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途径,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有力措施。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已经有了系统化的思想萌芽,他指出系统成员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会让整体出现由个体简单相加而没有的性质,整体具有各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如新的特性、新的功能等[4]。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5]这个定义强调系统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成员的整合作用。系统化的思维更是指出“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6]29。在班级活动的设计中,可以运用这种思维进行系统化的构建。

4 系统化构建班级活动的步骤

4.1 明确德育目标

活动构建要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学习和领会“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制订学校的德育发展规划。例如,高一的德育主题是“养成”教育,高二是“责任”教育,高三是“理想”教育。目标明确,简单易操作。3个目标彼此独立,却又相互关联,适应大多数学生在校3年的学习生活,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4.2 搭建活动框架

德育主管部门依据学校的德育目标搭建班级活动的框架。在框架构建中,需要挖掘各年级不同主题的相关资源,结合各学校的地方特色、理论底蕴,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学校的特色活动进行规划。

下设的每个子目标都要从不同角度支撑总体目标,促进教育目标的落实。如高一的“养成”教育可以分为“适应”“行为”“人际关系”“礼仪”和“学习”5个二级目标,二级目标下再设计三级目标,如“适应”可下设“高中生活如何启航”“挫折教育”“合理调节情绪”和“古镇邵伯——地方文化之旅”。

高二的“责任”教育可以下设“对自己的责任”“对朋友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5个目标。“对家庭的责任”可以设计“母亲节活动”“跨过成人门——十八岁成人仪式”两个活动;“对社会的责任”可以下设“榜样与偶像”“大国工匠——向科学家致敬”两个活动。

高三的“理想”教育下设“放眼未来”“着眼于现在”和“感恩”活动。“着眼于现在”可以分为“适应”“心态”和“学习技巧”3个三级目标,每个目标下再设计几个活动。 “感恩”下面安排“相聚三年,相约明天”,“临别前,我想对你说”,“校园剪影——摄影大赛”活动。

活动框架的设计既要考虑学校的德育目标,也要结合学校的团队集体活动、各个年级组织的活动,这需要从大方向上进行把握,为班主任的活动设计确定大的框架。同时也要注意,活动不能安排太满、太密,必须给班主任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班主任有发挥的余地。

4.3 班主任设计班级活动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最终设计者。班主任要按照学校的活动框架进行二次构建,明确教育目标,形成整体教育思路。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合理利用对班级活动的主导作用,对每学期的班级活动进行系统化设计。

根据班级建设的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商讨、制订班级学期的活动计划;动员和激发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班级活动的开展成为学生的需求;了解班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能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构建班级活动框架;把握班级活动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可灵活根据班级的动态,制订和调整班级活动计划[7]48。

5 结束语

班级活动经过系统化构建后,在实施过程中落实教育目标,让学生真正消化吸收,改变自己原有的内在心理结构,让班级活动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培养人的活动,成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活动。让每一个零散的、充满智慧与创意的活动,有规律地聚合在一起,构成系统的班级活动,真正发挥班级活动所独有的价值和魅力,对学生心理持继施加影响,促进学生的成长。

猜你喜欢

系统化弹簧德育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联合弹簧(天津)有限公司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析弹簧模型 悟三个性质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