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社会行为的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2019-01-31张振珍
◆张振珍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在幼儿社会认知发展中,幼儿规则意识属于规则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幼儿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培养。规则意识是幼儿日常有序生活的重要保障,如果幼儿缺失一定规则意识,在日常行为中必定缺少规范性和导向性,必定会影响幼儿的生活与活动。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必须要引导幼儿依照一定规则开展自由活动,逐渐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在这种形势下,从社会行为视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具有教育意义。
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让幼儿更好适应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各种规则,而建立的幼儿园规则也是历经长时间验证后,才逐渐形成基本的行为规范。只有遵守这些规则,幼儿才具有规则意识,才能井然有序地融入生活,从而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只有幼儿适应规则环境,才能促进幼儿发展。
(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任何行为习惯均需要长期的引导和教育,特别是幼儿园的儿童而言,更需要得到成年人的监督和提醒,适当给幼儿做一个榜样示范,让幼儿效仿遵守规则行为,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促进作用。
(三)形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即试图帮助他人或者某个团体,让他们从中得到收益的行为,包含慷慨、助人等。幼儿从小耳濡目染这种亲社会行为,对其今后发展于社会均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常接触这些事物,而且面对这些事情就会逐渐去适应,从而保持极其良好亲社会行为。
二、从社会行为视角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策略
(一)走进社会,感受于体验规则
培养幼儿社会行为规则,属于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社会领域教育具备潜移默化的特征,社会环境好坏必定会影响幼儿的言行。幼儿年纪小,模仿强,对各种行为具备形象性,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会潜移默化去学会相应的行为与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幼儿走进社会,让社会的环境潜移默化去影响幼儿,让幼儿从中感受规则的必要性,培养其规则意识。比如带幼儿参观超市付款、参观银行排队办理业务、参观农贸市场等,通过这些活动可让幼儿形象、直观感受到存在许多规则,就能让幼儿切身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树立规则意识,从而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互动属于非常好的教育模式,教师日常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与幼儿互动,从中体验规则,让幼儿在玩中体会社会规则,感受社会规则,逐渐培养其规则意识。如带领幼儿融入社会,从公园与喷泉、花草拍照,体验环境的美;参观小学时,让幼儿与小学的哥哥姐姐共同玩耍,等等。这些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从而感受到快乐、轻松,感受到尊重、感受平等,感受秩序等。通过社会实践,通过互动,幼儿就能切实感受到、体验到规则,逐渐培养规则意识。
(二)将课堂搬进社会,学习与理解规则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明确,社会教育应打破呆板、单一的说教模式,创设出一个让幼儿能感受、接纳、关爱及支持的环境。教师要尽可能把课堂转移到社会环境中,让幼儿发挥自身潜能去学习与理解规则。
在社会环境中具有很多活灵活现的情境。如超市,让幼儿置身超市感受美妙动听的乐曲,产生愉悦的心情;在和谐的旋律环境中,幼儿东看看、西看看,有效激发交流的欲望。看到选购好物品的人自觉、主动及整齐的排队、付款,等等。这些都会让幼儿置身在和谐、健康、支持及关爱的良好氛围,也会像大人一样依次排队付款。
(三)将社会搬进课堂,掌握与巩固规则
在幼儿园中,区域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不但可给幼儿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的活动氛围,幼儿还能依照自己的爱好参与活动,从而具有更多合作、交流及解决问题机会。
当幼儿认识到规则后,就必须要进一步掌握与巩固联系。事实上,天天带幼儿融入社会不现实,因此只有将社会搬到课堂,将规则搬到幼儿所喜的区域活动。如在区域活动中,开设娃娃银行、超市、邮局等各种区域游戏;游戏中,幼儿应将每个角色淋漓尽致的模仿,满足幼儿的好奇、模仿及游戏的心理,从而满足心理上的快乐与满足,达到巩固规则的效果。
培养规则意识只有幼儿起身经历整个规则,多次尝试规则,感受规则带来的快乐,不遵守规则的失望和沮丧,才会感受到规则与生活密切相关,感知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产生出对规则的认同感和尊重感,加深认识规则,巩固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