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职医师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的思考

2019-01-31莫智雯邓砚刘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位住院医师

莫智雯 邓砚,2 刘勇

2014年,教育部、国家卫计委等六个部门共同颁布《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从 2015 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医教协同”培养模式,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学位制度衔接[1]。随后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试行办法》(学位[2015]10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为推进医教协同在同等学力教育方面的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2]。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 ”的新背景下,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同等学力人员自身具有特殊性,如何根据同等学力人员自身特点在培养过程中确保其培养质量,成为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3]。

1 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的在职临床医师特点

1.1 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全民健康理念发展、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及卫生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卫生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了对医疗卫生人才的质和量持续增加[4]。近年来,我校医学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报名人数从2014年300多人增至2018年1 000多人。

1.2 年龄差距变小

《试行办法》取消了“申请人为本科毕业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至少三年”的工作年限,意味着5 年制医学本科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有机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激发了刚本科毕业的年轻在职医师申请学位的热情,年轻住院医师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人数大幅增长,缩小了在职医师同等学力教育的年龄差距。

1.3 学习基础较好

同等学力学员年轻化,从医学的院校毕业不久,理论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所以更能适应改革后的学校课程学习和考试,他们具有年纪轻、精力旺盛、求知欲望强的优势,有很大的潜力获得硕士专业学位。

1.4 工学矛盾仍然突出

工学矛盾突出仍然是在职医师以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的最大困难,在职临床医师日常工作繁忙、责任重、压力大,特别是年轻的临床医师既要积极参加医院科室的各项业务学习,又要独立承担岗位工作,常因各种原因请假,有效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

2 存在的问题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对高校整体培养质量也同样有重大的影响[4]。但长期以来,同等学力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边缘教育,得不到重视,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学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学生的日常管理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5]。

2.1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我校每年通过以同等学力获得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师约为150人,随着“医教协同”的深入推进,以同等学力申请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快步增长,师资配备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6]。主要表现在:一是导师认识不足。目前我校同等学力研究生导师资格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标准要求,但是由于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校时间较短,以及部分导师对同等学力研究生的培养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导师指导重心更偏向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同等学力研究生的要求有所降低;二是社会急需学科导师配备不足。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急需的一些学科,如儿科、全科医学在职医师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人数不断上升,但导师数量还不能及时满足当前不断扩大的需求。

2.2 原有课程体系与新形势下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以下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按照《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要求:学位课程应满足学位授予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内容应涵盖人文素养、临床科研方法、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等类别课程[7]。而我校原来对同等学力研究生开设课程未能体现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相衔接,同时课程的覆盖面过于狭窄。

2.3 管理人员不足

全校在建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秉持着分层管理是核心设立“四级管理”模式,即研究生院为一级管理,各二级学院为二级管理,教研室(科室)为三级,导师为四级管理的管理模式,以此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化。但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重心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没有专职的同等学力申请学位教育管理人员,现有管理人员兼顾全日制学术型、专业型及同等学力研究生,容易造成职责不清的问题,分级管理的沟通协调难度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经常不知咨询哪个部门,“一门式”服务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尚有欠缺,整体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有待加强。随着在职临床医师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数的迅速增加,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会日益凸显。

2.4 原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医教协同”模式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学位制度有效衔接,这对临床医师的临床思维及实践操作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8]。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一部分是刚从医学院校毕业,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注重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以教师为中心,从课中学”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结合临床实践,也不利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另一部分以同等学力申请专业学位的在职临床医师是已经在临床工作几年,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应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但在职临床医师存在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且医学课程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学生精力有限,理论课程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同等学力研究生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同等学力研究生的需求[8]。

3 对策

3.1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健全责权机制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建设一直作为学校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与质量的重点,要保证同等学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要重视导师队伍建设,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9]。针对儿科、全科医学等社会需求学科导师不足现状,一是要未雨绸缪,学校和医院要进一步制定和落实人才培养政策,加强儿科、全科医学等社会需求学科人才梯队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学校附属医院、民族医药研究所等医疗、科研机构的资源,聘任医院经验丰富的医生担任研究生导师,不断吸收优秀人才壮大导师队伍;三是以“带头人+团队”的模式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导师团队,完善跨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机制,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导师队伍。同时,通过开展不同层次、多模式的导师培训制度,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切实提高研究生导师的认识程度和指导水平;进一步改革导师评价机制,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

3.2 改革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10]。首先,以“分类培养,创新为先”为原则,按照不同学科门类、不同学位层次、不同学位类型制定学科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同等学力研究生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分类建设。其次,明确在职医师的培养应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以临床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及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导向,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设置具有前瞻性、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11]。

3.3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管理,开发和运用“信息化”管理体系

加强同等学力研究生专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配备、充实同等学力研究生专职辅导员队伍[12]。建立长效的医教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积极加强沟通,不断提升各部门、各学院同等学力研究生管理工作成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搭建便利交流平台,在同等学力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服务效果。在开展培养管理的过程中,根据现代数据网络发达的现实特点,建立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管理部门共同交流的信息平台,便于教师与学生,以及与管理部门人员沟通,及时协调、反馈、处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4 采取多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按照《指导性培养方案》,紧密围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同等学力研究生教学方式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研讨会、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一方面,在同等学力研究生课程引入“互联网+”教学方式,既可以缓解在职医师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同时又可以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得同等学力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场所,缓解在职医师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13]。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现有优势资源,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有机融合,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得同等学力研究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临床实训。

3.5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同等学力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是全面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建设好网络管理平台,健全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开题及评阅制度、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制度,加强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将培养环节的督查常态化。三是通过严格执行督导制度实现同等学力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化,通过论文双盲评审、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以及培养质量信息公开化等内外部监督手段,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4 结语

我国缺乏高质量卫生人员,当前的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高层次需求,亟待通过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来提升医学人才素养,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医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在职医师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是提高临床医师教育层次、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分类培养,创新为先”为原则,进一步明确在职医师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导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健全等方面着手,构建质量导向型的在职医师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以促进在职医师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学位住院医师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