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概念辨析及其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2019-01-3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课程

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视频压缩和传输技术、移动终端、网络宽带、网络速度及视频共享网站等技术的进步,以及应用的迅速普及,使用视频作为信息传输介质的微程序归一化应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同时,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下,结合移动学习、零散学习、翻转课堂等综合互联网精神的学习理念,微课教育的广泛传播有了适合的土壤[1]。可以说,微课是教育变革的必然产物,结合信息技术发展,是技术与教学应用相结合的高级阶段[2]。虽然有许多学校已开始分批建立微课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但对微课程的概念定义、构成要素和应用模式有着不同的理解,且理解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微课作用的发挥[3]。文章试图在观察微课教学的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分析微课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并研究其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模式。

1 微课概念辨析

对于“微”的程度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微课的理解有所不同。虽然定义存在差异,但定义中有一些共同点,即“目标是单一的,内容短,时间短,结构好,微视频用作载体”。目前,在教学实践或各种微课竞赛中出现的“微课”基本符合这些特点,但这些视频格式的微课程并没有被学生使用,也就是说,缺乏学习科目,自然就没有“师生互动过程”,因此它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微课。微课应包含与其相匹配的 “微目标、微教学和微实践”的课程要素,从而共同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微课,属于课程理论范畴[4]。当学习者通过微课学习时,常常通过使用微课作为媒介间接与教师互动,通过在线讨论和面对面咨询等不同形式进行直接互动,以产生有意义的教学活动[5]。这实际上是微“课”,它属于教学理论的范畴。

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翻转课堂主要分为两个主要的学习课程,即课外和自学。通过微课,课堂知识点清晰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学。只有在有效完成微课学习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发挥积极作用[6]。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翻转课堂的需要设计微课,区分知识点,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7]。每门微课都侧重于一个主题并解决一个问题[8]。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发展已成为微课程发展的雏形[9]。因为翻转课堂解决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学习,例如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反思,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完全依赖于课外学习。所以,必须要精心设计微课,从课程目标分解、微课程设计、微课程教学分析(包括学习者,学习活动等)、微课摄影、微课后期制作及微课生成等方面提升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凭借优秀的微课程质量,确保优化课堂翻转的教学效果。

2 微课设计对教师的能力提升

微课设计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必然选择。在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微课得以实现跨区域、跨地方的互助教学和研究、远程互动交流。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扩大了合作的范围,拓宽了合作的渠道,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微课程设计已成为“百家论坛”,每个微课成员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它增加了教师设计和意愿,增强了教师的沟通和团队合作技能。另外,教师在微课开发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微课设计技巧、方法等的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微课设计理念的更新,理论素养的沉积、实践素养的提高和学术能力的提升,这些内部能力才是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微课设计是微视频作为特定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载体,为教师的设计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不断实践和反思,获得智慧的灵感,触动内在的观念,获得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转化以及专业智慧的内化。

微课鼓励教师走向多元化、动态化的设计网络体系,是拓展教师专业智慧的渠道。教师设计微课后,在线共享微课并接受同行评审,结合自己的实践、反思,不断改进。教师在不断的“设计共享-实践-反思-反馈-再实践-反思”的过程中团队合作能力不断提高,创造性研究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10]。微课资源库是以建立微课为核心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资源以及相关的支持资源(教学设计、课件、实践测试、评估、反思、反馈等)的总和,既包括可见的微课资源又包括隐形的微课资源。微课资源库中的可见资源为教师的专业授课发展创造了一个智能的学习环境。微课资源网络作为智能学习环境的重要载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资源:微教案、微课件和其他教育资源;情境化资源、微课评估、微课论坛、微课反思和其他互动资源;最后,形成一个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微课资源库的主体是基于不同学术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理论体系的多学科,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和微课教师[11]。多学科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具有学术互补优势的互动。“专家-教师”的互动增强了教师授课理论深度。“师生”互动丰富了教师授课实践经验。“教师-技术人员”的互动提高了教师微观课开发设计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3 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探究

目前中医教育模式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讲授-接受”模式,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并通过 “组织教学-导入-教授-审查-分配作业”等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但是,在这种“被动接受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中医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特别是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12]。

就中医内科学的特点而言,它是与临床紧密相关的学科,其生命力在于临床实践,在于应变。中医内科疾病的症状是错综复杂多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材中,典型现象往往被用作教学模板、切入点甚至知识点。因此,疾病的临床症状并不像教科书所说的那样主要症状悉具,兼症清晰明确,所以“临证贵在知常达变”显得更为重要。可以看出,中医的教学,“知识”是基本要求,“达变”则是临症的更高的要求。就“微课”而言,本身侧重于师生互动和学生自己的学习经历,这恰恰符合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专注于“启蒙”的特点。“微课”通过“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它改变了原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辅助角色,从讲师和解释者到学习动力和激励的角色转换。复旦大学副校长卢伟认为,微课的“翻转课堂”加速了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的转变。这些微课实际上成为学生的感知、感受、理解、解释和交流的集合。但是转变授课模式,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新生态。因此,“微课程”必将促进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4 结束语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具体的、典型的案例化教与学情境中能达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在信息化背景下,课程与教学问题已经生了悄然巨大的变化,要求教学论研究者必须顺应时代要求,科学及时地回应课程与教学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同学者对微课的概念理解及其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笔者认为,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由五个要素组成,包括目标、内容、教学活动、互动和多媒体。目前,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不同教学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微课程进行各种教学实践。应用目标不同,教学组织不同,设计结构的程度也有不同。在临床实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解决微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微课结构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一般而言,只要目标明确,微课程对教学结果就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因此,通过“微课”促进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是当前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医教育推广和传承的契机。

微课得以实现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优质的教师资源、熟练的视频制作团队、先进的网络维护推广技术等,并且这些组成部分需要协调有序地组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微课资源。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产业合作的加强,学习需求的转换,微课将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一种手段来进行推广。展望教育发展的未来,微课会持续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相关企业的关注。由此可以预见,微课的实践教学将成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进步的典范,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