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贴近”原则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

2019-01-31张小利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贴近理论课院校

张小利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21202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提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要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党的“三贴近”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具体实践,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起点和基本要求。

1 “三贴近”原则的基本内涵

1.1 贴近实际

贴近实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又是其最终归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学生所学的其它专业性、职业性较强的课程而言,具有社会实践性和时效性,因此要从实际出发,从国际环境到国内形势,再到学生的校园生活,都需要“贴近”实际。教学应以现实社会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和典型事件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将理论合理引入,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度、对现实问题的参与度以及对自身发展的掌控度,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有理想、有才能、有担当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1.2 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始终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的日常活动变成教学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困惑等再现课堂。运用生活化的案例和语言拉近生活与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相融合,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课堂的充分讨论和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教育,实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活化、情感化,更好地实现知行统一[2]。

1.3 贴近学生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依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讲授,将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机械地记,学习结束后根据教材上的知识点通过一次常规考试获得课程成绩。教学过程侧重体现教师对课堂的主宰而非主导,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受众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际需求,导致课程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参与度不够、认同感不高。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培养过程中专业性、职业性的实际要求,制约了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可持发展能力等以就业为核心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贴近学生,即意味着教学目标应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和实际要求,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联系社会实际,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想做,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教学过程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学习实践,并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实现学生对成长过程的期待。

“三贴近”原则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基础也是路径,贴近学生则是核心和最终目标,只有打好基础,完善过程,才能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有效服务学生群体。

2 多角度着力,合力实现“三贴近”

2.1 教学内容的“三贴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是教材,要将教材中的规定动作、核心思想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必经之路。如前所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因此,研究教学内容,实现“三贴近”需做到:

首先,认真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其次,广泛关注当前社会前沿的理论热点和社会聚焦事件,深入了解搜集学生最关心、最关注、最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学历与能力哪个更重要?当代大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高职生应如何传承工匠精神?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做成不同的问题板块。

再次,对教材进一步细化,将教材内容重新整理,分别做成不同专题的教学板块,实施专题式教学。

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或典型案例、或社会现象、或热点问题、或政策方针,恰当取舍,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和核心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运用教材理论教学板块中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真正成为服务学生实际、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实践平台。

2.2 教学形式的“三贴近”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渴望全面接触社会,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就他们关心的国际、国家、社会中所发生的重大时事、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他们今天的大学生活、未来发展中的困惑等给予令人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参政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自身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和谐。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一种更适于探讨问题的环境,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积极探索“参与式学习”形式,教师在开课之初,先建立学习小组,将课程的理论板块、教学模式、学习方法、建议专题以及考核方式进行详细介绍,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自主选择专题。通过多种形式(口头叙述、角色扮演、PPT展示以及视频等)完成“参与式学习”过程[3]。具体过程:教师纲领性引导→分组→任务布置→学生小组自主探究→课堂交流→教师知识板块融入→教学评价。这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式学习,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融合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作为学习者、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并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点、诉求点以及在寻求解决方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而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形成一种尊重爱护、民主平等、彼此欣赏、教学相长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4]。

2.3 实践教学的“三贴近”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逐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展现自我,势必在课前或课后做更多的准备和拓展。课前资料的准备、课堂学习中的思辨和互动、课后的知识延伸与自我的不断完善,都需要学生的自主实践。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越高,对参与实践教学的要求也就越高。

2.3.1 实践主体是学生

教师以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愿景为导向,引导学生以学科背景、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选择开展实践学习。教师只是学生实践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服务者和合作者。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形式、实践成果的展示以及实践学习的成果评价,都应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促使学生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社会生活,认识社会、体验社会和服务社会,并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和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自我教育[5]。

2.3.2 实践内容多维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兼具高度和广度,不仅要关注世情、国情、专业、职业等学生生活学习中宏观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择业创业观与能力,以及文化传承等微观因素对学生的实际影响,从不同的维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知、情、意、行方面的影响。

2.3.3 注重实效性

实践教学应体现在育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学生到教育实践基地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组织专题志愿者活动等;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他们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奠定职业基础、拓展职业技能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如各种学生社团、协会,包括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参与的一系列积极向上的个人或集体活动,都可以算作学生实践的形式。保证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使教学和教育双向功能在学生的自觉实践活动中充分实现。尤其重要的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重视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基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环境的建设,要将育人目标充分体现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而实现“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6]。

2.4 教学评价的“三贴近”

通常情况下,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但这种评价方式仅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规律,不能真实体现教师的“教”以及学生“学”的实际效果,更易导致学生为了通过考试临时突击学习。因此,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以“三贴近”为标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纳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把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考核与行为养成考核结合起来,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性的、多向度的评价,具体应考虑:

2.4.1 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为实现评价效果与行为养成过程之间的无缝衔接,评价应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学生个人、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学工、教务、宣传、后总、图书馆以及各学生社团等),以及实践实训基地相关人员组成。考核结果由课程学习考核评价、学生自主评价、相关管理职能部门与实习实训基地的综合评价组成。

2.4.2 评价的开放性

为准确考核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实际效果,评价应包括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以及专业实习实训等各环节中的表现。同时也应关注不同平台,如微信群、QQ群、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的表现,实现评价的开放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实现共同学习和共同成长。

2.4.3 评价内容的综合性

评价应以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为核心,充分反映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政治观,以及择业创业观、职业素养等。其中,教师的课程考核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考试外,还要考核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听课、参与课堂互动等)、课后拓展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突出强化过程性考核。学生自主评价则由学生根据个人的日常行为,包括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自主申报,通过加分的形式完成评价。职能部门主要通过对学生自主申报的资料以及在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留存的学生的相关成长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实践实训基地则主要依据学生在实训或课程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个人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择业创业观以及社会适应性等进行综合考量。学校对各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完成评价[7-8]。

2.5 教师素质的“三贴近”

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不仅是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挑战。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教师素质的“三贴近”是关键,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之外,还应做到:

2.5.1 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政治信仰

高职院校的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建立和培养一支政治思想过硬的教师队伍,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6]。

2.5.2 研读教材

以教材为载体,读懂、读深,形成对教材的总体理解和把握,并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解读教材,实现与教材的高度融合。

2.5.3 不断增加知识储备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主动关注社会生活,进行思考和分析,还要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其它多种学科的基础知识,也促使教师不断突破现有的知识结构,淡化学科本位,不断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更好地与学生互动,驾驭课堂。学校也应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三全育人”改革工作,努力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有力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扩容,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形成生机勃勃的“大思政”教育格局[8]。

2.5.4 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能仅局限于对常规教学环节的把握,要将教学精细化、个性化。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方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有思想、有风格、有个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真、讲得新、讲得美,使学生对课程有期待、有参与、有收获,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引领,做到切实可行、切实有效、切实有用。

猜你喜欢

三贴近理论课院校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